李老师雕塑浮雕作品No3:思路海运雕塑(一)
秦皇岛/艺术工作者/27天前/10浏览
版权
李老师雕塑浮雕作品No3:思路海运雕塑(一)
李老师的设计心路历程:让“丝路”在浪潮中起舞
当我第一次接到为海运码头公司设计主题雕塑的委托时,“丝路海运”这四个字在我心中掀起了层层波澜。如何将千年丝路的厚重与海运时代的磅礴凝聚于一体,成为我日夜思考的命题。
起点:在历史与潮声中寻找锚点
我站在码头上,看巨轮缓缓靠岸,集装箱如积木般被轻轻吊起,海风裹挟着咸涩的气息扑面而来。那一刻,我仿佛听见了古驼铃与现代汽笛的共鸣。我想,这座雕塑不仅要展现海运的恢弘气象,更要让观者触摸到丝绸之路从陆地向海洋延伸的生命力。于是,“船形底座”的构想率先扎根——它既是航海精神的载体,也是文明交汇的平台。
熔铸:让元素在碰撞中共生
设计中最难的,是如何让意象不沦为符号的堆砌。海浪的曲线托起集装箱的棱角,地球模型以倾斜之姿融入船体,隐喻着全球化浪潮中的动态平衡。而那条向上飞扬的“红丝带”,是我最倾注情感的笔触:它从船头螺旋攀升,既像海上丝路的历史轨迹,又如一股破浪而上的气魄。当同事建议加入白鸽时,我欣然认同——它衔着丝带的末端飞向天空,恰似为硬朗的工业意象添了一抹温柔的注脚:一切联通与奋斗,终将归于和平与共荣。
色彩与文字:为灵魂定调
红与蓝的碰撞是一场精心设计的对话。钴蓝的船体与海浪传递着海洋的深邃与可靠,绛红色的丝带则迸发出东方的炽热与开拓的激情。而“丝路海运始发港”这行字,我坚持将它镌刻于底座最醒目的位置,如同为整件作品盖下一枚使命的印章:这里不仅是货物的起点,更是文明互鉴的出发地。
尾声:雕塑之外的愿景
如今,每当夕阳为雕塑镀上金边,我总会想起设计稿上那些反复打磨的线条。这座雕塑承载的不仅是我的创作理想,更是一个时代的缩影——它讲述着如何以集装箱为砖瓦、以航路为经纬,重新编织人类命运的图景。愿每一个驻足的人,都能从这片金属与色彩中,听见浪潮与梦想合奏的乐章。
设计过程视频展示
每一次设计,都是李老师和客户的思想碰撞,都是李老师多年艺术认知的集中输出,认真对待每一次设计,是李老师的内心原则,用心期待下一次碰撞和升华!
1
Report
声明
收藏
Share
相关推荐
in to comment
Add emoji
喜欢TA的作品吗?喜欢就快来夸夸TA吧!
You may like
相关收藏夹
Log in
1Log in and synchronize recommended records
收藏Log in and add to My Favorites
评论Log in and comment your thoughts
分享Shar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