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词发展历程_003_北宋词_秦观
长沙/UI设计师/31天前/11浏览
版权
宋词发展历程_003_北宋词_秦观
秦观是
北宋版的杜牧
。他的整个人生,简直就是杜牧悲剧命运的翻版:明明是治国英才,却活成了青楼常客。
他早年过着豪放慷慨的生活,自己说“少时如杜牧之强志盛气,好大而见奇”。很早开始习赋作文,但并不热心科举,自称“江海人”,“耻为升斗谋”。他喜读兵书,曾撰写50篇策论,从国家治理到边疆政策,都提出了自己的一套主张。
可是宋代程朱理学对青楼女子的偏见,连带着对写婉约词的文人也产生了极大的偏见。南宋的朱熹就认为,跟着苏轼的人都是轻薄文人,行为失检,这其中秦观又最糟糕,要是这些人聚在朝廷上,天下何能致太平?
但实际上,被认为行为失检的秦观绝非“渣男”。他对女性,甚至沦落青楼的女子都有一种同情的理解。他的爱情观,即便放在今天,也是十分健康和正确的。他最著名的词作之一,是借七夕节写的爱情词:《鹊桥仙·纤云弄巧》。可以说,此词一出,其余爱情词尽占旁边。“
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或许正是他在仕途受挫之后遣走边朝华的原因。
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点出,“
少游词境,最为凄婉
,至‘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则变而凄厉也”。凄厉,说明秦观的精神几乎崩溃。但古往今来,很少人体会到词人写作此词时的心境。清初大学者王士祯说,“郴江幸自绕郴山,为谁流下潇湘去”是“千古绝唱”,但他也没意识到,在这两句话背后,秦观的“
千古绝望
”。
四年四次被贬,家族的压力、性格的敏感,使秦观虽是苏轼的学生,但是无法做到苏轼的豁达,对秦观而言,死亡只是时间问题...
五百多年后,清初才子王士祯经过高邮,想起了多愁善感的一代词宗,写下了著名的诗:
风流不见秦淮海,寂寞人间五百年。
2
Report
声明
收藏
Share
相关推荐
in to comment
Add emoji
喜欢TA的作品吗?喜欢就快来夸夸TA吧!
You may like
相关收藏夹
Log in
2Log in and synchronize recommended records
收藏Log in and add to My Favorites
评论Log in and comment your thoughts
分享Shar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