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GC赋能设计创新:我们的高效出图探索之路
沈阳/UI设计师/35天前/13浏览
版权
AIGC赋能设计创新:我们的高效出图探索之路
AIGC发展至今,你正在用哪款工具?哪个平台?
是当下大热的Nano Banana,还是自由灵活的ComfyUI?
其实,每个设计师或许都曾为此纠结过。
但别忘记,工具永远为结果服务——
不必追逐潮流,而是用好功能,成就更高效、更出色的设计。
今天我们要快速生成一个个性化卡通形象,应用Nano Banana大模型:
✅ 无需科学上网,国内直接可用
✅ 支持中文提示词,输入想法就能出图
✅ 免费额度充足,新手也能畅玩
✅ 多平台适配,操作简单高效
如果你还想探索更多AIGC工具,可以参考我们往期文章,解锁更强大的创作方式!
立即体验:https://www.lovart.ai/
(个人觉得官网效果更好,需科学上网,免费额度也有限)
项目成功落地的核心要素在于对时间成本的高效把控。众所周知,“天下武功,唯快不破”——尤其在快速迭代的设计领域,速度往往直接影响项目的推进效率与最终成效。因此,我们始终追求在最短时间内输出高质量样图,旨在为设计师提供清晰可行的设计思路和切实可靠的设计成果,助力团队降低决策成本、加速创意落地。
先看最后效果:
我们再来说明一下生成过程:
步骤1:
上传二维扁平图生成三维IP形象,抽卡....
“抽卡”过程中存在诸多不可控因素。运气好时,可能一次就生成令人满意的图像;但若效果不理想,则需要耐心地反复调整提示词和参考图。我的建议是:如果多次尝试后输出仍不符合预期,不妨建立新的对话窗口,让AI“重启思考”。若始终停留在当前对话中,AI会持续受到之前生成历史的影响,反而可能限制新的可能性。
步骤2:
选中一个(组)图作为主图,生成延展
需要注意的是,尽管当前许多AI教程宣称“一句话改图”、“告别PS,用AI修图即可”,但在实际项目应用中我们发现:提示词越详尽、意图越清晰,生成结果的可控性和可用性才越高。
例如,若需要生成一张三视图,仅输入“生成三视图”指令虽能得到结果,但效果往往难以符合预期。AI在生成过程中虽会自行“思考”并补充细节,但如果我们能主动将这些隐含逻辑转化为明确的提示词,输出的可控性就会大幅提升。即便不完全还原其推理链条,也务必明确最核心的要求,例如背景颜色(白或黑)、输出模式(一图一稿或一图多稿)等关键属性。细节越清晰,结果越精准。
到此我们只用了两步完成了卡通形象项目,效率还很非常高的,为了方便大家对Nano Banana 的认知,用一个表格说明他的核心功能:
最后来看一下www.lovart.ai这个平台
图片生成后,左侧会实时形成一个直观的画布视图。其交互逻辑与主流设计软件一致,支持对多张生成结果进行排列、缩放等便捷操作。更高效的是,当你选中任意一张图片时,会呼出一个功能丰富的快捷菜单(如下图所示),可快速执行深度编辑、调整或导出等后续指令,极大地优化了从生成到定稿的工作流。
我觉得他最好的地方是这些功能在你无积分时也是可以免费用的,可以做为一个补充工具应用,但扩图、导出大图等是要积分或会员的。
如果大家对需要提示词,大家可以在文章结尾公众号中回“提示词”我整理了相关内容,鉴于篇幅就不在此篇体现了。
🤖 如果问设计师最讨厌什么工作模式?
大概很多人的答案是:“最怕遇到一知半解的客户,在旁指手画脚、改个不停。”
而现在——
AI,仿佛就成了那个“不知疲倦的设计师”:
你只需动动嘴,它就持续输出、无限修改、从不喊累。
但不一样的是:
你不再是执行者,而是指挥者。
要学会像朋友一样理解它,用清晰的指令“驾驭”它,才能真正让AI为你所用。
不妨从今天起,打开你常用的AIGC平台,
把AI变成你的超级助手,而不是那个“烦人却甩不掉的客户”。
愿我们都能早日和AI达成默契,轻松设计,快乐产出!
祝大家玩得愉快!
1
Report
声明
收藏
Share
相关推荐
in to comment
Add emoji
喜欢TA的作品吗?喜欢就快来夸夸TA吧!
You may like
相关收藏夹
Log in
1Log in and synchronize recommended records
收藏Log in and add to My Favorites
评论Log in and comment your thoughts
分享Shar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