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平第一个大型跨界设计项目
广州/平面设计师/52天前/10053浏览
版权
生平第一个大型跨界设计项目
问你一个问题,假如你是一名平面设计师,而你老板却让你去做建筑设计,你会怎么想?
几年前,我就接到大boss这样一道送命题,噢不对,是命题!
🔸项目背景
Pentavite是有着80年历史的澳洲专业营养品牌。在过去50多年里,Pentavite专注于儿童健康,致力于为孩子提供轻松愉悦的,焕活身心的营养产品。近年来,Pentavite开始进军成人营养市场,转型为一个覆盖全年龄段的营养品品牌。
本次设计任务是要为Pentavite量身打造现代化工厂,地块约8万平米,位于珠海透明工厂厂区内,工厂对外开放,是AAAA级景区。设计既要满足工厂的生产成本效率要求,还要匹配科研教育基地与工业旅游景区的身份。
🔸接brief
回想起刚接到大boss提出的这个跨界需求时,我的第一情绪反应是错鄂,大boss是否对我有什么误解呢?在我还念书那会儿,视觉传达设计叫做装潢设计,外行人常以为装潢是搞建筑搞装修的。大boss是否也有这方面的误解,竟然要装潢设计专业的我负责这项厂区建筑群设计。在建筑设计领域,我完全是外行。 第二情绪反应是兴奋,我当时幻想自己若能跨界完成这样一个建筑设计项目,那也是个很有趣的经历。 但稍微冷静下来,联想到后续一系列陌生而复杂的挑战,心里就开始忐忑起来。 带着如此复杂的心情,我硬着头皮接下了这项挑战。
🔸挑战
大型:工厂占地面积8万平米,涉及8个建筑物,1组蓄冷塔,多个连廊设计;
很急:其实,这个生产基地外观设计之前已经由兄弟部门推进了一段时间,但方案始终不过稿。如外观设计不尽快定下来,会影响后续报批流程,因此留给我的时间并不多;
没钱:建筑的单位造价原则上要与厂区现有的工厂的单位造价相近,然而我们平时看到稍微有点设计感的工厂外观,单位造价基本都是厂区现有工厂的3倍以上。
没人:团队里没有懂建筑设计的,即便有三维设计师也只专于终端展柜陈列,在建筑设计领域大家都是门外汉。
一言以蔽之,这是个没钱、没人、没时间的大型的复杂的跨界项目。
🔸过程
尝试借助外部资源。 其中,外部资源里有一家长期合作的建筑院。起初,我采取的方式更多是找参考,帮助引导建筑院进行设计。遗憾的是,合作下来才发现,建筑院的优势并不在建筑外观设计,他们很难按照给到的要求与指引去创作外观。
一计不成再生一计,那就申请引进专业的建筑设计事务所来负责设计吧,我甚至托朋友去联系“建筑设计界的张国荣”。但很快这条路也被堵死了,公司不同意额外聘请建筑设计事务所,只能在现有资源里解决。
🔸突破
时间越来越紧,我开始认真思考如果自己亲自跨界设计建筑外观的可行性。 工厂的外观设计再炫酷,也必须要遵循效率优先的原则,因此工厂的外观不太会像图书馆、歌剧院等扎哈式的地标浮夸造型。工厂的大体造型应该还是比较方正的,因此设计的发挥可能更多在于建筑立面的微造型、材料、颜色、肌理等。 分析下来,材料、颜色、肌理等问题,利用平面设计思维是相对好攻克的,而建筑立面的微造型,发挥一下不太复杂的空间思维,也是有机会拿下。 当然,设计最终要可落地,不能仅仅是效果图好看,却不符合工程结构要求。还好,这方面可以跟建筑院共创,由他们把关。
🔸谋定后动
现学现卖:我向身边建筑设计专业的朋友咨询了解流程问题,也得知了一些建筑设计的信息平台,以此来尽可能快地增加建筑设计知识储备。
在熟悉的战场战斗:把所了解到的建筑设计知识与材料知识,结合品牌形象特征,用自己擅长的平面构成技巧,尽可能地在有把握的领域创作;设计绘制了每个建筑的每个面平面图,并由三维设计师做立体呈现;驻场建筑院,一起攻克工程难题。
🔸让客户认清项目边界
经努力,建筑外观设计效果有了明显提升,但再怎么控制成本,单位造价还是会超出造价限制40%。 因此,同步安排了满足限制造价,以及现实中有设计感的工厂外观造价(限制造价的300%),两套造价标准的设计方案,目的是让决策者更清楚造价对设计影响的程度,让他看到项目的边界。 最终,方案成功“中标”,并且大boss同意增加40%预算来实现方案。
建筑外立面考虑了气候适应性材料应用
主材:白色铝制冲孔板——兼具轻量化、耐盐蚀特性,适配珠海市高湿度滨海环境。冲孔板的孔径经过参数化设计,能驯化珠海市的强烈阳光与海风,平衡采光与隔热需求,也为建筑节能。
辅材:超白玻幕墙+阳极氧化铝型材——通透界面最大化引入自然光,玻璃质感与冲孔板形成虚实对比,凸显科技企业的精密气质。
设计兼顾生产效率与品牌内涵,实现品牌形象系统与空间形态的融合,构建具有品牌精神的空间符号。有别于传统工厂建筑,这是一个匹配其科研教育基地与工业旅游景区身份的创新工厂。
现外立面安装完成进度99%,待园区绿化工作后基本落成,以下图片皆为实拍照片
万万没想到,那些年人们对装潢设计专业的误解居然成了真。 经此一役,也许大boss误解更深了,不久后我喜提总部办公楼的内部空间装修、厂区其它建筑外立面升级设计任务~😂 这是后话了~
总结心法:
1.找到跨界项目与自己能力圈的交集;
2.盘活一切有效资源;
3.比补短板更重要的是放大自己的强项;
4.为决策者圈出项目边界;
5.没有办法就再想想办法。
275
Report
声明
94
Share
相关推荐
in to comment
Add emoji
喜欢TA的作品吗?喜欢就快来夸夸TA吧!

You may like
相关收藏夹
Log in
99+Log in and synchronize recommended records
94Log in and add to My Favorites
评论Log in and comment your thoughts
分享Sha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