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朽——大漆艺术五千年(布展大纲)

武汉/设计爱好者/248天前/34浏览
不朽——大漆艺术五千年(布展大纲)
https://audio.taoart.com/fullview/lzbwy/5/    网上看展通道》》》》
不朽——大漆艺术五千年(布展大纲)
Collect
序 言
大漆,不仅仅是一种物质性的材料,更是一种生命形态,一种历千年而不朽,又一直处于变化中的生命形态,是大自然给我们的一份馈赠。
浙江余姚井头山遗址的考古发现证明,中国用漆的历史可以上至八千多年前。先民们的智慧不仅发现了这种材料的特性,而且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不断创造性地使用这种材料,制作出大量的、具有不同历史阶段特征的艺术珍品,成为中国物质文化中最具特色的组成部分。
本次展览以良诸文化为原点,以五千年来不同时期,从古至今的漆艺作品为线索,希望能够为大家勾勒出中国大漆艺术发展过程的基本轮廓,同时也期待观众朋友们通过观览,了解关于大漆的种种知识;了解漆器在不同历史时期在社会、经济及日常生活中的作用;了解过去和今天的关系……
“坚牢于质”,大漆不朽。
“光彩于文”,源远流长的文化不朽。
第一单元:为何不朽
大漆为什么不朽?
氧化聚合反应,
赋予它抵抗时光的坚固力量,
历经数千年仍绚烂如斯。
它起源于新石器时代早期,
贯穿5000年永中华文化史,
留下不可磨灭的鲜先印迹
(一)大漆特性
1.活性
  • 漆树之血
漆源于自然的馈赠,是漆树生命的血液。
割漆使用半月形漆刀割开漆树韧皮层,随后乳白色漆液便会顺着割口流下。割口的位置、形状、深度和宽度都有讲究,其数量与采制频率也需依循一定规则,以保证漆树健康及漆液质量。
  • 时间容器
大漆的生命形态,完成于物质与时间的化合。随着持续且自然的氧化,大漆面貌会产生显著的变化。大漆髹磨的每一道工序,漆器使用的每一次摩挲,都会留下岁月的痕迹。
2.黏力
  • 如胶似漆
3.牢固
  • 氧化聚合反应
  • 无毒无味抗菌防水耐磨耐热耐酸碱
4.绚烂
  • 光泽鲜亮
  • 凝重却热烈的色彩张力
  • 装点好物
5.珍稀
  • 百里千刀一斤漆
中国漆树资源分布广泛,但并非每棵漆树都适合割漆。漆树生长八年以上才开始产漆,割一年需休两年,以保证生漆质量,因此每年能割的漆树极少。四月初到八月底的割漆时节,从清晨到午后,漆农们需要在不同树间轮换不断地割漆与取漆,才能保证足够的采量。
  • 一杯绻用百人之力
漆器虽华美异常,但其制作极为繁琐,涉及几十甚至逾百道工序,费工费时。每一道漆都需等待完全干透才能继续髹涂,一件优质漆器的成型往往需要髹涂数十至数百道漆,耗费数月乃至数年时间。
(二)漆器家族
1.制漆
2.制胎
3.髹涂
4.装饰(髹涂、描绘、镶嵌、刻填、雕漆、雕刻、湿髹、磨绘)
5.磨光
(三)漆艺源流
1.源
大漆最初被用于生产工具的封护、粘连和加固。
数千年的漫长岁月里,随着对材料特性认识的加深,
大漆的装饰性功能逐步丰富、完善。
  • 跨湖桥文化(八千年的皱痕)
漆木弓- 浙江萧山跨湖桥遗址出土
漆弓采用韧性良好的桑木边材制作,弓身多处残断,弓柎保存完整。弓身表面涂有天然生漆,漆皮表面带有皱痕,部分脱落。经碳十四测定其年代距今约8000年,是迄今为止考古发现世界上最早的漆器实物之一。
  • 河姆渡文化(一抹朱红)
朱漆木碗- 浙江余姚河姆渡遗址出土
漆碗为木胎,敛口,呈椭圆瓜棱形,圈足,内外有薄层朱红色涂料,微有光泽。木碗上的涂料经热裂收集试验和红外光谱分析,确定是以朱砂为着色剂的调制大漆。
  • 良渚文化(漆与礼)
良渚文化时期漆器有着更为广泛的分布,觚、形器、豆、盘等器型与绘制精美的纹样暗示其与特殊礼仪活动的关联性。图案朴素精美,红黑黄白错落交织,漆绘镶嵌工艺精湛,其器形、纹样、设色均对后世漆艺产生了重要影响,堪称中国新石器时代髹漆工艺的巅峰。
2.起
随着青铜时代的来临,
新出现铜胎漆器,与青铜器相同的饕餐、云雷、夔龙等纹饰盛行,
镶嵌、彩绘漆工艺达到更高发展水平。
  • 夏(惊鸿一瞥的美)
“禹作为祭器,墨漆其外,而朱画其内。”这条关于漆器最早的记载,或许可以为我们了解夏代的髹漆工艺提供线索。——《战国 • 韩非子 • 十过》
雕花漆痕- 河南低师二里头遗址
考古发现夏代漆器甚少,目前已知多集中在河南偃师二里头遗址,这种现象应该是漆器在当时社会生活中古据重要地位的一种反映。
  • 商(狞厉之美)
商代漆器在多地高等级贵族墓葬中均有出土,多为朱漆木雕的残痕,上有各种与主流青铜器纹饰相近的饕餮纹、云纹、虎纹等,同时也已出现嵌绿松石和贴金箔工艺。
(商代出土添器遗址点分布:
河南安阳股墟西北岗王陵遗址:漆豆残片
河北槀城台西遗址:漆器残片
河南罗山天湖墓地:黑漆木柲
湖北黄陂盘龙城遗址:雕花涂朱木椁板
湖北阳新白沙遗址:黑漆木柲)
  • 西周-春秋(绘与镶的交响曲)
周代漆树种植面积不断扩大,漆器制作逐渐成为独立工种。“唯其漆林之征,二十而五”,反映出人工种植漆树数量众多且需交纳专项贡赋的规模化专业化种植情况。
周代漆器应用从日用器和祭祀礼器拓展到兵器、乐器等。彩绘生动,纹饰丰富,螺钿镶嵌技艺突出。
出土于北京琉璃河燕国墓地的漆罍,朱地上绘褐色云雷纹和弦纹,盖上以细小蚌片嵌出涡纹,颈、肩、腹部等以加工成特定形状的蚌片嵌出凤乌、饕餐、涡纹,器身上附有以蚌片镶嵌的牛头形器盖和乌头形的把手。彩绘、蚌片镶嵌和得益彰、精巧华美。
  • 战国(有灵)
战国时期漆器品类大增,胎骨大备。常见品种包括日常生活用具、礼器、车马器、兵器、陈设欣赏器、乐器等。木、陶、竹、铜、皮胎并行,主体木胎也已有斫制、旋制、棬制、雕制之分。楚地漆器最能体现该时期漆艺的水平和风格,楚人炽热的情感与浪漫的想象,融汇在漆器奇诡的造型、华美的设色、瑰丽的图案与生动的线条之中。
3.盛
随着青铜时代的来临,
新出现铜胎漆器,与青铜器相同的饕餐、云雷、夔龙等纹饰盛行,
镶嵌、彩绘漆工艺达到更高发展水平。
  • 秦(一切都在计划中)
秦代漆器整体沿袭战国时期的风格特点,写实与变形的动物纹样极具时代特色。“物勒工名”制度盛行,漆器上常见针刻文字和符号,用下记录漆器制作的产地、工序、负责人和制作人等信息,反映出秦代严格有序的漆器生产制度。
  • 汉(巅峰时代)
汉代漆器生产规模之大、质量之精、所耗之巨,远超前代。漆器品类囊括生活方方面面,仿铜器的漆鼎钟、钫等流行,云气纹作为主要装饰纹样,线条流畅,舒卷自然。装饰以彩绘、镶嵌、锥画等为主要工艺技法,金银箔贴、堆漆等工艺亦开始崭露头角。夹纻胎逐渐流行,因过于轻薄的口沿常需使用金属条进行加固和装饰,釦器同时盛行。
4.落
战乱不断,民生凋敝,漆器生产与制作相对萧条。
瓷器生产兴起,逐步取代漆器成为主要的日用器具,
但漆器仍流行于贵族的日常生活之中。
  • 魏晋(自然天真)
魏晋时期漆器艺术开始向多样化和实用性方向发展,富于装饰性的工艺如戗金、镶嵌、彩绘等技术更为成热。构图上由过去的一器多画转为一器单画,以保持题材完整,画面活泼写实,线条灵动飘逸,笔法流畅自然。
  • 南北朝(漆与画)
漆画题材取自刘向《古列女传》,以红漆为地、其上以黄、自、橙红、绿等多种颜色绘制人物形象,布局严谨。色彩浓重,用笔道劲,线条流畅,颇有《女史箴图》之风。
5.兴
经济强盛,文化繁荣,内外往来频繁,
民族交融密切,手工业发展达到空前水平。
漆器制作业复苏,漆器的主要髹饰品种至此基本齐备。
  • 隋唐五代(盛世的绚烂)
太平盛世,人们把关注的重心放在现实生活。该时期漆器工艺精湛,但考古发现的数量并不多,与史料记载颇相吻合。
隋唐时期漆器的艺术风格与当时主流的金银器、瓷器风格相近,以螺钿镶嵌、金银平脱为主要装饰技法的镶嵌漆器,美轮美奂,绚烂夺目。
  • 宋(素髹之雅)
宋代生产力发展,城市商品经济高度繁荣,产生了各种专业性的漆行和店铺。北宋时的开封,南宋时的温州、杭州都是著名漆器产地。漆器生产开始两极分化,即官方漆器的贵族化和民间漆器的商品化。
宋代偃武修文,儒学复兴,形成浓郁的人文艺术氛围。宋代漆器以日常生活用品居多,素面一色漆成为日常漆器的主流,器形和审美风格多和当时的瓷器同步,以素雅为尚。
  • 元(汝之名)
元代江南地区繁荣富庶,浙江嘉兴成为重要的漆器制作中心,张成、杨茂、彭君宝等名家辈出。江西吉安庐陵的螺钿漆器、杭州的戗金漆器、福州的剔犀等均闻名朝野。元代漆器工艺种类以一色漆、薄螺钿、雕漆、戗金等四类为主,尤以雕漆登峰造,堆漆肥厚,雕工圆润,大气雄浑。
6.新
经济发达,手工业繁荣。
漆器不同髹饰技法的变化组合与推陈出新,
呈现出集各代之大成的局面。
  • 明(千文万华)
黄成《髹饰录》书影
中国现存唯一的古代漆工专著,系统地记录了古代漆器制作过程和髹饰工艺,其中暗含中国古老而延续的天人合一的哲学理念、精致尚古的审美趣味以及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
明代漆器以雕漆、戗金雕漆、描金彩漆、螺钿等为常见,绚丽多姿,富于变化,千文万华,纷然不可胜识。
  • 清(极)
漆器生产宫延制造、地方承办和地力制造并存,各地制漆业活跃,呈现出百花齐放的局面,形成独具地方特色的漆艺门类,大部分制作技艺传承至今。清代漆器不同纹饰和不同弟子的递换迭更,繁衍出不可能数的变化。工不厌精、料不质细,繁斯细腻,富丽堂皇。
  • 明国(星光)
晚清宫廷造办处解散后,漆工流落民间,通过各地民间作坊修补和制作漆器,包括北京继古斋与德成局、制作脱胎漆器的福州沈氏家族、制作漆砂砚的扬州卢氏家族等。
第二单元:不朽为何
追求不朽是为什么?
从蓬莱仙岛长生药,
到汉墓千年不腐尸。
从超低温封存的人体冷冻,
到意识数据化的机械飞升。
永生不为逃避现实的痛苦,
而是延续现世的欢愉。
超越生死是人类永恒的追求。
(一)超越生死
策展人说 ——
镇墓兽有着夸张诡谲的造型,将鹿的警觉、虎的威猛、鸟的速度等力量象征部位进行解构与重组,以作为守灵镇崇与引魂升天的重要凭借,其死气沉沉的外表下却是强烈清晰的生欲。藏族夫妻的肖像定格着年轻美好的瞬间,这个瞬间借助大漆的坚牢长久留存,生机盎然的背后人却不可避免地步向衰老与死亡。死与生的界限或许并不像我们所见那么静止且清晰。
(二)生命自由
策展人说 ——
跨越生死界限后会是怎样的状态呢?楚人观念中的宇宙是一片混沌空间,云气缠绕,无限延展。恍惚间游于天地四方,是楚人突破肉体束缚后所向往的超越时间和空间的生命自由。此空间内虎、凤、蛇、龙、鹿等造型均是实现这种自由的重要媒介。鸳鸯豆造型生动,彩绘斑,或为楚地神鸟“鹭”,其后《唐古拉山》高耸,象征着亟待突破的空间极限。
(三)对抗时间
策展人说 ——
生命存在于时间单元的序列之中。无论肉体或意识,追求不朽的过程中都需先过问时间。漆瑟为古物,历经两千余年,裂痕深重,绘斑驳《断纹》为新作,一改大漆细腻光滑的面貌,刻直观呈现出时间的重量。意作出斑驳的痕迹,反映出对时间的尊重,漆面随多次展出搬运自然剥落,也同样还在不停被时间塑造。时间的力是一直存在,无且磅,让人无力抵抗。
(四)见证存在
策展人说 ——
时间既能摧毁一切,见证存在是实现不朽的另一种妥协形式。北魏彩绘人物故事纹漆屏风绮丽绚烂的图案,见证着司马金龙对妻子贤德的无尽情思和追忆。北宋檀木识文描金盝顶舍利函的题记,记录着供养人们为亲人祈福安康的日常过往。斯人已逝,过去的存在依然被记录着、见证着,我们在千余年后通过这些还能感受到当时人的生活过往和情感思念。对面的当代作品,古籍碎片被撕碎后随意地用大漆粘在一起,象征着对见证的消解。过去的随它过去,未来的尽管过来,只需要尽力去感受、体验当下存在的过程,而不必去在意见证结果。不存的希望去见证存在,存在的想要去消解见证,有趣的互文里体现的是对待不朽两种截然不同的态度。
第三单元:何为不朽?
最终不朽的到底是什么?
物件终归老化散于风尘,
人寿到底有限无法长生,
真正不朽的反是朽本身。
脆弱却顽强的生命力及其所创造的一切,
庄重且壮丽地存在于永恒的时间里,
生生不息。
(一)日用即道
策展人说 ——
一件看似简单的漆器,流淌融汇着大漆的生命、物件的生命、匠人的生命和物主的生命。樽、卮、鼎、匜、盂等均是常见的古代日用漆器,色彩绚烂,云气婉转,既见证生活的温润,也装点死亡的缤纷,彼时生活的浪漫和生命的璀璨可见一斑。对面架上《念物》的有趣小件,是山上随便捡到的碎瓷片,利用大漆极强的修复能力重新成为整器,物件的生命得到延续继而和新物主的生命产生交集。漆与人的交缠,一直发生。背后的生命,色彩纷呈。
(二)生命图式
策展人说 ——
红与黑是大漆最为经典的配色,当然与材料特性不无关系。但其也是旧石器时代即有的设色传统,或与太阳升降带来的世界明暗变化相关,进而成为人类生命意识中的生死象征。中心处的《禅板》红黑相衬,简洁而饱满,深沉又热烈。周边的漆耳杯和漆盘同样是平面设计的经典之作,凝重而绚烂的色彩平衡、浪漫且灵动的构图设计、飘逸又神气的线条动势彰显出其上所承载的纯粹而热烈的生命张力。
尾声
现实照常热烈,生命依旧灿烂。
0
Report
|
收藏
Share
相关推荐
评论
in to comment
Add emoji
喜欢TA的作品吗?喜欢就快来夸夸TA吧!
You may like
相关收藏夹
ip形象设计+表情包
ip形象设计+表情包
ip形象设计+表情包
ip形象设计+表情包
精选收藏夹
作品收藏夹
企业展厅/文化墙 参考
企业展厅/文化墙 参考
企业展厅/文化墙 参考
企业展厅/文化墙 参考
精选收藏夹
作品收藏夹
小家电
小家电
小家电
小家电
精选收藏夹
作品收藏夹
企业展厅
企业展厅
企业展厅
企业展厅
精选收藏夹
作品收藏夹
IP形象及IP内容
IP形象及IP内容
IP形象及IP内容
IP形象及IP内容
精选收藏夹
作品收藏夹
IP形象——动物类
IP形象——动物类
IP形象——动物类
IP形象——动物类
精选收藏夹
作品收藏夹
大家都在看
Log 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