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即好用效应在UI/UX中的应用

Recommanded by editor
合肥/设计爱好者/1年前/995浏览
美即好用效应在UI/UX中的应用Recommanded by editor
引言:
用户通常认为美观的设计更实用
而当界面被设计得足够美观时,用户往往会容忍一些较为轻微、影响较小的可用性问题。
美即好用效应
美即好用效应
Collect
美即好用效应是指用户认为
更具美感的设计更容易使用。
这种效应已经在几个实验中被观察到,并严重影响到用户对产品的满意度、使用率和评价。
1995 年,日立设计中心的研究员 Massaki Kurosu 和 Kaori Kashimura 通过 26 种不同的 ATM 交互界面对 252 位参与者进行详细的用户体验测试,并对界面中表观可用性的决定因素(比如数字键布局、操作流程等)进行了评估。结果发现,这些因素中很大一部分对真实可用性的影响微乎其微,反而界面美观度对真实可用性的影响出乎预料的大。
美即好用效应在UI/UX中的应用
Collect
根据试验结论表明:参与者的“审美情趣易用性”之间的相关性,比他们的“审美情趣一实际易用性”之间的相关性强。
Kurosu和Kashimura的结论是,即使用户试图评估系统的底层功能,他们也会受到任何给定界面的美学的强烈影响最后试验得出的结论就是:用户通常将美观的设计视为更实用的设计。
这就是“美即好用效应”
参与者的审美吸引力评分和感知易用性之间的相关性比审美吸引力评分和实际易用性之间的相关性更强。结论是,用户强烈地受到任何给定界面的美学影响,即使他们试图客观的评估。
像这样的例子通常是美即好用效应的结果。
作为设计师的我们除了让我们的拥有出色的用户体验外,拥有出色的用户界面和视觉设计也同样重要。
分享目录:
一、设计案例
二、美学和可用性
三、美却难用&好用但丑
四、思考
一、设计案例
美即好用效应在UI/UX中的应用
Collect
从正面影响来说,将界面设计得足够美观,其作用是毋庸质疑的,每个设计师都应该朝着这个方向不断努力,用户对好看的界面中一些轻微的可用性问题会相当宽容。
案例一
潮汐app首页
潮汐app首页
Collect
潮汐的app美观度很高,首页为了界面的美观度,采取了大部分的空间留白,将最大的四个功能分类置于下方模块,使用上下滚动的形式隐藏了其他功能,对用户来说视觉美观度非常高,却增加了一些操作成本。
不过对比完成的界面美观度,以及增加功能视觉上的层次感,这里增加的操作成本是值得的。
案例二
西窗烛app
西窗烛app
Collect
相较于其他的古诗词app,西窗烛的设计独树一帜,界面干净清爽,美观度极高,主视觉区域大面积的留白构成诗词鉴赏部分,相较于其他同类产品的列表式或者卡片式展开设计上,在如何翻页及选择的交互设计方面,学习成本比较高。
这种界面的组织方式浏览效率不高,且浪费大量屏幕空间,但简洁、优雅的设计,就有了让我们多花一点耐心和操作成本看下去的欲望。这样的设计选择,也是让西窗烛在同类产品里面让人眼前一亮,设计上更是契合了古诗词的氛围及美感调性。
故而对于一些轻微的可用性问题,用户的宽容度都会相对提高。
案例三
nipponcolors配色网站
nipponcolors配色网站
Collect
这是一个第一次见会被惊艳到,但实际上用起来可能没这么好的配色网站,界面排版视觉上非常舒服。
当随机换颜色的时候,背景会适配颜色变化,且有一个颜色渐变过度的效果。
网站有个“颜色动态”的开关,点开后颜色数据旋转,动画自然流畅不拖沓,虽然整个页面的美观度非常高,但是由于中心旋转的缘故,使用时会产生眩晕、不适的感受。美而不实用。
美即好用效应在UI/UX中的应用
Collect
二、美学和可用性
美即好用效应在我们工作中的定义是指用户倾向于认为有吸引力的产品更有用。
产品界面和功能特征可以根据用户的认知风格进行设,所以产品的成功可能会取决于产品如何满足特定群体的认知风格。
很多时候人们倾向于相信看起来更好的东西会工作得更好,即使它们实际上并没有更有效或更有效率。
前面的案例可以看到,用户对你的视觉设计有积极的情感反应,这使他们更能容忍你产品上小的可用性问题。而一个好的用户体验不能仅仅是一个功能性的设计,一个有吸引力的界面,也是一个重要的因素。
小睡眠app
小睡眠app
Collect
以我自己为例,我的手机里有一些并不常用的app,留着的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因为设计让我很喜欢,对于这些app我有很大的宽容度,甚至于有些操作并不好用我也没有删除或者产生烦躁情绪,这种情况我想大约是 [美即好用] 影响了我。
有些产品用户在使用的过程也许会有一些小的技术问题,但是用户还是原谅他,只是因为它看起来很舒服。这些积极的感觉都是长期可用性和整体用户体验达成的因素。
但是美学上的可用性效果也有其局限性,在很多的情况下,用户并不是忽略了这些使用中的问题,只是在容忍,相对能够接受。
一个漂亮的设计可以让用户对小的可用性问题更加宽容,但对大的问题却不能。
美即好用效应在UI/UX中的应用
Collect
美学设计和功能应该协同工作。当界面出现严重的可用性问题时,或者当可用性为了美观而被牺牲时,用户往往会失去耐心。
审美设计往往会产生积极的影响,用户在与这些设计进行交互时,其创造性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会增强。所以在可用性测试阶段时,测试者同样可能因为「美即好用效应」而容忍一些可用性问题,在反馈中忽略了这一部分的讲述。
那如何在测试过程中发现那些被用户 [被动] [隐藏] 起来的可用性问题,简单来说,一旦参与测试的用户答非所问,反馈的主要点都在[界面好看]上面,这就意味着 [美即好用效应] 可能正在发挥作用,有些问题用户并没有反馈出来。
三、美却难用&好用但丑
美即好用效应在UI/UX中的应用
Collect
[美即好用] 并不意味着一味追求界面好看,设计者应极力避免设计出好用但丑、美却难用这两种极端的界面,无论是哪一种对用户的吸引力都会大打折扣。
设计不可用力太猛,过犹不及,有的设计增加了很多不必要的视觉压力和操作成本。无形增加了用户的使用负担。
好用但丑的界面不用多说,我们作为设计师最终的目的就是消灭丑陋。丑的界面即便没有任何可用性问题,依然会引起用户的争论和差评。
有道翻译官app
有道翻译官app
Collect
很多时候第一印象确实会产生影响。我们根据封面来判断一本书,我们根据照片来判断一个人。
如果一个产品初印象很不好看,又在用户匆忙的操作时刻出现了错误,那么它肯定会面对用户的全部愤怒。在这种情况下,很有可能用户会无缘无故地讨厌这个产品,进而上升到产品本身有问题。而有时候好看的外表有助于防止或者减少这种情况的发生。
汽水音乐app
汽水音乐app
Collect
总结
美即好用效应在UI/UX中的应用
Collect
当然,我们都知道,设计一个产品,我们不能只分析美学和可用性。不同的设计都可以影响到产品的用户体验,但我们应该始终致力于美学上的设计。这样我们的产品将更容易使用,用户对可用性方面的小问题也更宽容。尽量将界面设计得好看,而不影响其可用性。
权衡之下可以牺牲轻微的可用性,而将页面设计得更为美观,需要依靠经验来保持它们的平衡。
在可用性测试过程中留意用户的反馈,从而消除[美即好用效应]的影响,觉察到真正需要改进的问题。
美即好用效应在UI/UX中的应用
Collect
12
Report
|
15
Share
相关推荐
评论
in to comment
Add emoji
喜欢TA的作品吗?喜欢就快来夸夸TA吧!
推荐素材
You may like
相关收藏夹
2020.1.15 文章
2020.1.15 文章
2020.1.15 文章
2020.1.15 文章
作品收藏夹
移动端、小程序、APP
移动端、小程序、APP
移动端、小程序、APP
移动端、小程序、APP
作品收藏夹
小程序设计
小程序设计
小程序设计
小程序设计
作品收藏夹
2025-用户体验
2025-用户体验
2025-用户体验
2025-用户体验
作品收藏夹
干货
干货
干货
干货
作品收藏夹
文章
文章
文章
文章
作品收藏夹
大家都在看
Log 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