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海经异兽·水

Recommanded by editor
北京/插画师/2年前/810浏览
山海经异兽·水Recommanded by editor
《山海经》中记述上古异兽,其面目形态各异,今日多不得见,仅文字记录,遂以魔幻现实手法绘制再现上古异兽奇观,在造型形态上抓住古籍中所载其特点,色彩上追求较为艳丽的色彩渐变,除异兽插画之外,配以异兽名称、名称拼音、名称注音、原文描述等等元素,共同构建一幅幅完整的绘画创作。此外以绘画为延展,更有动图、短视频、长视频、线稿等等多样的方式对绘画进行展示。本系列以八只为一篇,以天干地支六十花甲为编序,又以五行为一章,《山海经异兽》的创作已经一年半了,继《山海经异兽·金》第一章之后,现已完成至第二章“水”的十二套——丙子、丁丑、戊寅、己卯、庚辰、辛巳、壬午、癸未、甲申、乙酉、丙戌、丁亥,总进度为百分之四十,共计异兽192只。
参考书目:《古本山海经图说》《全本绘图山海经:五藏山经》
更多授权与合作欢迎来撩!
Current Time 0:00
/
Duration Time 0:00
Progress: NaN%
Playback Rate
1.00x
Current Time 0:00
/
Duration Time 0:00
Progress: NaN%
Playback Rate
1.00x
耆童,颛顼之子,祝融之父,传说是音乐的创始人。
《西次三经》:“又西一百九十里,曰騩山,其上多玉而无石。神耆童居之,其音常如钟磬。其下多积蛇。”
耆童,颛顼之子,祝融之父,传说是音乐的创始人。
《西次三经》:“又西一百九十里,曰騩山,其上多玉而无石。神耆童居之,其音常如钟磬。其下多积蛇。”
Collect
帝江,没头没脸,样子像个黄袋子,六腿四只翅膀。
《西次三经》:“又西三百五十里,曰天山,多金玉,有青雄黄。英水出焉,而西南流注于汤谷。有神焉,其状如黄囊,赤如丹火,六足四翼,浑敦无面目,是识歌舞,实惟帝江也。”
帝江,没头没脸,样子像个黄袋子,六腿四只翅膀。
《西次三经》:“又西三百五十里,曰天山,多金玉,有青雄黄。英水出焉,而西南流注于汤谷。有神焉,其状如黄囊,赤如丹火,六足四翼,浑敦无面目,是识歌舞,实惟帝江也。”
Collect
蓐收,少昊之子,西方刑神,执钺,右耳有蛇乘两龙。
《西次三经》:“又西二百九十里,曰泑山,神蓐收居之。其上多婴短之玉,其阳多瑾瑜之玉,其阴多青雄黄。是山也,西望日之所入,其气员,神红光之所司也。”
蓐收,少昊之子,西方刑神,执钺,右耳有蛇乘两龙。
《西次三经》:“又西二百九十里,曰泑山,神蓐收居之。其上多婴短之玉,其阳多瑾瑜之玉,其阴多青雄黄。是山也,西望日之所入,其气员,神红光之所司也。”
Collect
讙,一目三尾长相似狸的辟邪奇兽。
《西次三经》:“西水行百里,至于翼望之山,无草木,多金玉。有兽焉,其状如狸,一目而三尾,名曰讙,是可以御凶,服之已瘅。”
讙,一目三尾长相似狸的辟邪奇兽。
《西次三经》:“西水行百里,至于翼望之山,无草木,多金玉。有兽焉,其状如狸,一目而三尾,名曰讙,是可以御凶,服之已瘅。”
Collect
鵸鵌,三头六尾长相似乌鸦的辟邪奇鸟,还能发出人的笑声。
《西次三经》:“有鸟焉,其状如乌,三首六尾而善笑,名曰鵸鵌,服之使人不厌,又可以御凶。”
鵸鵌,三头六尾长相似乌鸦的辟邪奇鸟,还能发出人的笑声。
《西次三经》:“有鸟焉,其状如乌,三首六尾而善笑,名曰鵸鵌,服之使人不厌,又可以御凶。”
Collect
羊身人面神,人面人身羊腿的西山神。
《西次三经》:“崇吾之山至于翼望之山,凡二十三山,六千七百四十四里。其神状皆羊身人面。其祠之礼,用一吉玉瘗,糈用稷米。”
羊身人面神,人面人身羊腿的西山神。
《西次三经》:“崇吾之山至于翼望之山,凡二十三山,六千七百四十四里。其神状皆羊身人面。其祠之礼,用一吉玉瘗,糈用稷米。”
Collect
白鹿,一种森林瑞兽。
《西次三经》:“又北百二十里,曰上申之山,上无草木,而多硌石,下多榛楛,兽多白鹿。”
白鹿,一种森林瑞兽。
《西次三经》:“又北百二十里,曰上申之山,上无草木,而多硌石,下多榛楛,兽多白鹿。”
Collect
当扈,扬起喉下须毛飞翔的奇鸟,长相似雉。
《西次三经》:“其鸟多当扈,其状如雉,以其髯飞,食之不眴目。汤水出焉,东流注于河。”
当扈,扬起喉下须毛飞翔的奇鸟,长相似雉。
《西次三经》:“其鸟多当扈,其状如雉,以其髯飞,食之不眴目。汤水出焉,东流注于河。”
Collect
白狼,一种森林食肉动物。
《西次四经》:“又北二百二十里,曰盂山,其阴多铁,其阳多铜,其兽多白狼白虎,其鸟多白雉白翟。生水出焉,而东流注于河。”
白狼,一种森林食肉动物。
《西次四经》:“又北二百二十里,曰盂山,其阴多铁,其阳多铜,其兽多白狼白虎,其鸟多白雉白翟。生水出焉,而东流注于河。”
Collect
白虎,一种森林食肉动物。
《西次四经》:“又北二百二十里,曰盂山,其阴多铁,其阳多铜,其兽多白狼白虎,其鸟多白雉白翟。生水出焉,而东流注于河。”
白虎,一种森林食肉动物。
《西次四经》:“又北二百二十里,曰盂山,其阴多铁,其阳多铜,其兽多白狼白虎,其鸟多白雉白翟。生水出焉,而东流注于河。”
Collect
白雉,一种森林鸟类动物。
《西次四经》:“又北二百二十里,曰盂山,其阴多铁,其阳多铜,其兽多白狼白虎,其鸟多白雉白翟。生水出焉,而东流注于河。”
白雉,一种森林鸟类动物。
《西次四经》:“又北二百二十里,曰盂山,其阴多铁,其阳多铜,其兽多白狼白虎,其鸟多白雉白翟。生水出焉,而东流注于河。”
Collect
白翟,一种森林鸟类动物。
《西次四经》:“又北二百二十里,曰盂山,其阴多铁,其阳多铜,其兽多白狼白虎,其鸟多白雉白翟。生水出焉,而东流注于河。”
白翟,一种森林鸟类动物。
《西次四经》:“又北二百二十里,曰盂山,其阴多铁,其阳多铜,其兽多白狼白虎,其鸟多白雉白翟。生水出焉,而东流注于河。”
Collect
鸮,长相似鸠的青色鸟,是一种祸鸟。
《西次四经》:“西二百五十里,曰白于之山,上多松柏,下多栎檀,其兽多㸲牛、羬羊,其鸟多鸮。洛水出于其阳,而东流注于渭;夹水出于其阴,东流注于生水。”
鸮,长相似鸠的青色鸟,是一种祸鸟。
《西次四经》:“西二百五十里,曰白于之山,上多松柏,下多栎檀,其兽多㸲牛、羬羊,其鸟多鸮。洛水出于其阳,而东流注于渭;夹水出于其阴,东流注于生水。”
Collect
神𩳁,刚山山神,一手一足,声音像人打哈欠。
《西次四经》:“又西百二十里,曰刚山,多柴木,多㻬琈之玉。刚水出焉,北流注于渭,是多神𩳁,其状人面兽身,一足一手,其音如钦。”
神𩳁,刚山山神,一手一足,声音像人打哈欠。
《西次四经》:“又西百二十里,曰刚山,多柴木,多㻬琈之玉。刚水出焉,北流注于渭,是多神𩳁,其状人面兽身,一足一手,其音如钦。”
Collect
蛮蛮,样子像老鼠,头像鳖,声音像犬吠。
《西次四经》:“又西二百里,至刚山之尾,洛水出焉,而北流注于河。其中多蛮蛮,其状鼠身而鳖首,其音如吠犬。”
蛮蛮,样子像老鼠,头像鳖,声音像犬吠。
《西次四经》:“又西二百里,至刚山之尾,洛水出焉,而北流注于河。其中多蛮蛮,其状鼠身而鳖首,其音如吠犬。”
Collect
冉遗鱼,集鱼蛇马一身的辟邪奇鱼。
《西次四经》:“又西三百五十里,曰英鞮之山,上多漆木,下多金玉,鸟兽尽白,涴水出焉,而北注于陵羊之泽。是多冉遗之鱼,鱼身蛇首、六足,其目如马耳,食之使人不眯,可以御凶。”
冉遗鱼,集鱼蛇马一身的辟邪奇鱼。
《西次四经》:“又西三百五十里,曰英鞮之山,上多漆木,下多金玉,鸟兽尽白,涴水出焉,而北注于陵羊之泽。是多冉遗之鱼,鱼身蛇首、六足,其目如马耳,食之使人不眯,可以御凶。”
Collect
駮,虎牙虎爪独角冲天,可御兵灾。
《西次四经》:“又西三百里,曰中曲之山,其阳多玉,其阴多雄黄、白玉及金。有兽焉,其状如马而白身黑尾,一角,虎牙爪,音如鼓音,其名曰駮,是食虎豹,可以御兵。有木焉,其状如棠,而员叶赤实,实大如木瓜,名曰櫰木,食之多力。”
駮,虎牙虎爪独角冲天,可御兵灾。
《西次四经》:“又西三百里,曰中曲之山,其阳多玉,其阴多雄黄、白玉及金。有兽焉,其状如马而白身黑尾,一角,虎牙爪,音如鼓音,其名曰駮,是食虎豹,可以御兵。有木焉,其状如棠,而员叶赤实,实大如木瓜,名曰櫰木,食之多力。”
Collect
穷奇,少昊之子,似牛身披刺猬毛,又称神狗。
《西次四经》:“又西二百六十里,曰邽山。其上有兽焉,其状如牛,猬毛,名曰穷奇,音如獋狗,是食人。”
穷奇,少昊之子,似牛身披刺猬毛,又称神狗。
《西次四经》:“又西二百六十里,曰邽山。其上有兽焉,其状如牛,猬毛,名曰穷奇,音如獋狗,是食人。”
Collect
蠃鱼,鱼鸟共体的怪鱼,大水的征兆。
《西次四经》:“(邽山)濛水出焉,南流注于洋水,其中多黄贝,蠃鱼,鱼身而鸟翼,音如鸳鸯,见则其邑大水。”
蠃鱼,鱼鸟共体的怪鱼,大水的征兆。
《西次四经》:“(邽山)濛水出焉,南流注于洋水,其中多黄贝,蠃鱼,鱼身而鸟翼,音如鸳鸯,见则其邑大水。”
Collect
鸟鼠同穴,共为雌雄,同穴而处,穿地入数尺。
《西次四经》:“又西二百二十里,曰鸟鼠同穴之山,其上多白虎、白玉。渭水出焉,而东流注于河。”
鸟鼠同穴,共为雌雄,同穴而处,穿地入数尺。
《西次四经》:“又西二百二十里,曰鸟鼠同穴之山,其上多白虎、白玉。渭水出焉,而东流注于河。”
Collect
鳋鱼,样子像鳣鱼,身有连甲。
《西次四经》:“(鸟鼠同穴之山)其中多鳋鱼,其状如鳣鱼,动则其邑有大兵。滥水出于其西,西流注于汉水。”
鳋鱼,样子像鳣鱼,身有连甲。
《西次四经》:“(鸟鼠同穴之山)其中多鳋鱼,其状如鳣鱼,动则其邑有大兵。滥水出于其西,西流注于汉水。”
Collect
𩶯魮鱼,似珠母蚌鱼鸟同体的奇鱼。
《西次四经》:“(鸟鼠同穴之山)多𩶯魮之鱼,其状如覆铫,鸟首而鱼翼鱼尾,音如磬石之声,是生珠玉。”
𩶯魮鱼,似珠母蚌鱼鸟同体的奇鱼。
《西次四经》:“(鸟鼠同穴之山)多𩶯魮之鱼,其状如覆铫,鸟首而鱼翼鱼尾,音如磬石之声,是生珠玉。”
Collect
孰湖,集人马鸟蛇四牲于一身的奇兽,喜欢抱举人。
《西次四经》:“西南三百六十里,曰崦嵫之山,其上多丹木,其叶如谷,其实大如瓜,赤符而黑理,食之已瘅,可以御火。其阳多龟,其阴多玉。苕水出焉,而西流注于海,其中多砥砺。有兽焉,其状马身而鸟翼,人面蛇尾,是好举人,名曰孰湖。”
孰湖,集人马鸟蛇四牲于一身的奇兽,喜欢抱举人。
《西次四经》:“西南三百六十里,曰崦嵫之山,其上多丹木,其叶如谷,其实大如瓜,赤符而黑理,食之已瘅,可以御火。其阳多龟,其阴多玉。苕水出焉,而西流注于海,其中多砥砺。有兽焉,其状马身而鸟翼,人面蛇尾,是好举人,名曰孰湖。”
Collect
人面鸮,集人猴狗鸟四牲于一身的奇兽,大旱的征兆。
《西次四经》:“(崦嵫之山)有鸟焉,其状如鸮而人面,蜼身犬尾,其名自号也,见则其邑大旱。”
人面鸮,集人猴狗鸟四牲于一身的奇兽,大旱的征兆。
《西次四经》:“(崦嵫之山)有鸟焉,其状如鸮而人面,蜼身犬尾,其名自号也,见则其邑大旱。”
Collect
滑鱼,长似黄鳝,背部赤色,声音如琴瑟。
《北山经》:“又北二百五十里,曰求如之山,其上多铜,其下多玉,无草木。滑水出焉,而西流注于诸毗之水。其中多滑鱼,其状如鱓,赤背,其音如梧,食之已疣。”
滑鱼,长似黄鳝,背部赤色,声音如琴瑟。
《北山经》:“又北二百五十里,曰求如之山,其上多铜,其下多玉,无草木。滑水出焉,而西流注于诸毗之水。其中多滑鱼,其状如鱓,赤背,其音如梧,食之已疣。”
Collect
水马,又名龙精,样子像马,长着牛尾,叫声如人。
《北山经》:“(求如之山)其中多水马,其状如马,文臂牛尾,其音如呼。”
水马,又名龙精,样子像马,长着牛尾,叫声如人。
《北山经》:“(求如之山)其中多水马,其状如马,文臂牛尾,其音如呼。”
Collect
䑏䟽,一角马,一种辟火奇兽。
《北山经》:“又北三百里,曰带山,其上多玉,其下多青碧。有兽焉,其状如马,一角有错,其名曰䑏䟽,可以辟火。”
䑏䟽,一角马,一种辟火奇兽。
《北山经》:“又北三百里,曰带山,其上多玉,其下多青碧。有兽焉,其状如马,一角有错,其名曰䑏䟽,可以辟火。”
Collect
鵸鵌,五彩羽翼的奇鸟,可自为雌雄,独自繁衍后代。
《北山经》:“(带山)有鸟焉,其状如乌,五彩而赤文,名曰鵸鵌,是自为牝牡,食之不疽。”
鵸鵌,五彩羽翼的奇鸟,可自为雌雄,独自繁衍后代。
《北山经》:“(带山)有鸟焉,其状如乌,五彩而赤文,名曰鵸鵌,是自为牝牡,食之不疽。”
Collect
儵鱼,三尾六足四个脑袋,毛色红赤的奇鱼。
《北山经》:“(带山)彭水出焉,而西流注于芘湖之水,其中多儵鱼,其状如鸡而赤毛,三尾、六足、四首,其音如鹊,食之可以已忧。”
儵鱼,三尾六足四个脑袋,毛色红赤的奇鱼。
《北山经》:“(带山)彭水出焉,而西流注于芘湖之水,其中多儵鱼,其状如鸡而赤毛,三尾、六足、四首,其音如鹊,食之可以已忧。”
Collect
何罗鱼,一个脑袋十个身子的怪鱼,声音如犬吠。
《北山经》:“又北四百里,曰谯明之山,谯水出焉,西流注于河。其中多何罗之鱼,一首而十身,其音如吠犬,食之已痈。”
何罗鱼,一个脑袋十个身子的怪鱼,声音如犬吠。
《北山经》:“又北四百里,曰谯明之山,谯水出焉,西流注于河。其中多何罗之鱼,一首而十身,其音如吠犬,食之已痈。”
Collect
孟槐,样子像豪猪,毫毛赤色的御凶辟邪之兽。
《北山经》:“(谯明之山)有兽焉,其状如貆而赤豪,其音如榴榴,名曰孟槐,可以御凶。是山也,无草木,多青雄黄。”
孟槐,样子像豪猪,毫毛赤色的御凶辟邪之兽。
《北山经》:“(谯明之山)有兽焉,其状如貆而赤豪,其音如榴榴,名曰孟槐,可以御凶。是山也,无草木,多青雄黄。”
Collect
鳛鳛鱼,鸟鱼共体的怪鱼,可以御火。
《北山经》:“又北三百五十里,曰涿光之山,嚣水出焉,而西流注于河。其中多鳛鳛之鱼,其状如鹊而十翼,鳞皆在羽端,其音如鹊,可以御火,食之不瘅。其上多松柏,其下多椶橿,其兽多麢羊,其鸟多蕃。”
鳛鳛鱼,鸟鱼共体的怪鱼,可以御火。
《北山经》:“又北三百五十里,曰涿光之山,嚣水出焉,而西流注于河。其中多鳛鳛之鱼,其状如鹊而十翼,鳞皆在羽端,其音如鹊,可以御火,食之不瘅。其上多松柏,其下多椶橿,其兽多麢羊,其鸟多蕃。”
Collect
橐驼,即今骆驼,沙漠动物。
《北山经》:“又北三百八十里,曰虢山,其上多漆,其下多桐椐,其阳多玉,其阴多铁。伊水出焉,西流注于河。其兽多橐驼,其鸟多寓,状如鼠而鸟翼,其音如羊,可以御兵。”
橐驼,即今骆驼,沙漠动物。
《北山经》:“又北三百八十里,曰虢山,其上多漆,其下多桐椐,其阳多玉,其阴多铁。伊水出焉,西流注于河。其兽多橐驼,其鸟多寓,状如鼠而鸟翼,其音如羊,可以御兵。”
Collect
寓,长似蝙蝠的怪鸟,叫声似羊。
《北山经》:“又北三百八十里,曰虢山,其上多漆,其下多桐椐,其阳多玉,其阴多铁。伊水出焉,西流注于河。其兽多橐驼,其鸟多寓,状如鼠而鸟翼,其音如羊,可以御兵。”
寓,长似蝙蝠的怪鸟,叫声似羊。
《北山经》:“又北三百八十里,曰虢山,其上多漆,其下多桐椐,其阳多玉,其阴多铁。伊水出焉,西流注于河。其兽多橐驼,其鸟多寓,状如鼠而鸟翼,其音如羊,可以御兵。”
Collect
耳鼠,集鼠兔麋三兽一身的奇兽,又称飞生鸟。
《北山经》:“又北二百里,曰丹熏之山,其上多樗柏,其草多韭薤,多丹雘。熏水出焉,而西流注于棠水。有兽焉,其状如鼠,而菟首麋身,其音如獋犬,以其尾飞,名曰耳鼠,食之不䐆,又可以御百毒。”
耳鼠,集鼠兔麋三兽一身的奇兽,又称飞生鸟。
《北山经》:“又北二百里,曰丹熏之山,其上多樗柏,其草多韭薤,多丹雘。熏水出焉,而西流注于棠水。有兽焉,其状如鼠,而菟首麋身,其音如獋犬,以其尾飞,名曰耳鼠,食之不䐆,又可以御百毒。”
Collect
孟极,样子似豹,善于卧伏躲藏。
《北山经》:“又北二百八十里,曰石者之山,其上无草木,多瑶碧。泚水出焉,而西流注于河,有兽焉,其状如豹,而文题白身,名曰孟极,是善伏,其鸣自呼。”
孟极,样子似豹,善于卧伏躲藏。
《北山经》:“又北二百八十里,曰石者之山,其上无草木,多瑶碧。泚水出焉,而西流注于河,有兽焉,其状如豹,而文题白身,名曰孟极,是善伏,其鸣自呼。”
Collect
幽鴳,样子似猕猴,爱笑,喜欢装睡。
《北山经》:“又北百一十里,曰边春之山,多葱、葵、韭、桃、李。杠水出焉,而西流注于泑泽。有兽焉,其状如禺而文身,善笑,见人则卧,名曰幽鴳,其鸣自呼。”
幽鴳,样子似猕猴,爱笑,喜欢装睡。
《北山经》:“又北百一十里,曰边春之山,多葱、葵、韭、桃、李。杠水出焉,而西流注于泑泽。有兽焉,其状如禺而文身,善笑,见人则卧,名曰幽鴳,其鸣自呼。”
Collect
足訾,一种集猴牛马三畜一身的怪兽。
《北山经》:“又北二百里,曰蔓联之山,其上无草木。有兽焉,其状如禺而有鬣,牛尾、文臂、马蹄,见人则呼,名曰足訾,其鸣自呼。”
足訾,一种集猴牛马三畜一身的怪兽。
《北山经》:“又北二百里,曰蔓联之山,其上无草木。有兽焉,其状如禺而有鬣,牛尾、文臂、马蹄,见人则呼,名曰足訾,其鸣自呼。”
Collect
䴔,毛如雌雉,结群飞翔,其肉可治风病。
《北山经》:“(蔓联之山)有鸟焉,群居而朋飞,其毛如雌雉,名曰䴔,其名自呼,食之已风。”
䴔,毛如雌雉,结群飞翔,其肉可治风病。
《北山经》:“(蔓联之山)有鸟焉,群居而朋飞,其毛如雌雉,名曰䴔,其名自呼,食之已风。”
Collect
诸犍,集人豹牛三牲一身的独目怪兽。
《北山经》:“又北百八十里,曰单张之山,其上无草木。有兽焉,其状如豹而长尾,人首而牛耳,一目,名曰诸犍,善咤,行则衘其尾,居则蟠其尾。 ”
诸犍,集人豹牛三牲一身的独目怪兽。
《北山经》:“又北百八十里,曰单张之山,其上无草木。有兽焉,其状如豹而长尾,人首而牛耳,一目,名曰诸犍,善咤,行则衘其尾,居则蟠其尾。 ”
Collect
白鵺,样子似雉,白翼黄足,吃其肉可治咽喉。
《北山经》:“又北百八十里,曰单张之山,其上无草木。有兽焉,其状如豹而长尾,人首而牛耳,一目,名曰诸犍,善咤,行则衘其尾,居则蟠其尾。有鸟焉,其状如雉,而文首、白翼、黄足,名曰白鵺,食之已嗌痛,可以已痸。栎水出焉,而南流注于杠水。”
白鵺,样子似雉,白翼黄足,吃其肉可治咽喉。
《北山经》:“又北百八十里,曰单张之山,其上无草木。有兽焉,其状如豹而长尾,人首而牛耳,一目,名曰诸犍,善咤,行则衘其尾,居则蟠其尾。有鸟焉,其状如雉,而文首、白翼、黄足,名曰白鵺,食之已嗌痛,可以已痸。栎水出焉,而南流注于杠水。”
Collect
那父,样子似牛,白尾人声。
《北山经》:“又北三百二十里,曰灌题之山,其上多樗柘,其下多流沙,多砥。有兽焉,其状如牛而白尾,其音如訆,名曰那父。”
那父,样子似牛,白尾人声。
《北山经》:“又北三百二十里,曰灌题之山,其上多樗柘,其下多流沙,多砥。有兽焉,其状如牛而白尾,其音如訆,名曰那父。”
Collect
竦斯,样子像雌雉的人面鸟。
《北山经》:“(灌题之山)有鸟焉,其状如雌雉而人面,见人则跃,名曰竦斯,其鸣自呼也。匠韩之水出焉,而西流注于泑泽,其中多磁石。”
竦斯,样子像雌雉的人面鸟。
《北山经》:“(灌题之山)有鸟焉,其状如雌雉而人面,见人则跃,名曰竦斯,其鸣自呼也。匠韩之水出焉,而西流注于泑泽,其中多磁石。”
Collect
长蛇,长百寻,其毛如野猪,叫声如敲击木柝。
《北山经》:“北二百八十里,曰大咸之山,无草木,其下多玉。是山也,四方,不可以上。有蛇名曰长蛇,其毛如彘豪,其音如鼓柝。”
长蛇,长百寻,其毛如野猪,叫声如敲击木柝。
《北山经》:“北二百八十里,曰大咸之山,无草木,其下多玉。是山也,四方,不可以上。有蛇名曰长蛇,其毛如彘豪,其音如鼓柝。”
Collect
赤鲑,即河豚,一种有毒的鱼。
《北山经》:“又北三百二十里,曰敦薨之山,其上多椶柟,其下多茈草。敦薨之水出焉,而西流注于泑泽。出于昆仑之东北隅,实惟河源。其中多赤鲑,其兽多兕、旄牛,其鸟多鸤鸠。”
赤鲑,即河豚,一种有毒的鱼。
《北山经》:“又北三百二十里,曰敦薨之山,其上多椶柟,其下多茈草。敦薨之水出焉,而西流注于泑泽。出于昆仑之东北隅,实惟河源。其中多赤鲑,其兽多兕、旄牛,其鸟多鸤鸠。”
Collect
窫窳,集人龙虎蛇马牛等众牲一身的食人畏兽。
《北山经》:“又北二百里,曰少咸之山,无草木,多青碧。有兽焉,其状如牛,而赤身、人面、马足,名曰窫窳,其音如婴儿,是食人。敦水出焉,东流注于鴈门之水,其中多䰽䰽之鱼,食之杀人。”
窫窳,集人龙虎蛇马牛等众牲一身的食人畏兽。
《北山经》:“又北二百里,曰少咸之山,无草木,多青碧。有兽焉,其状如牛,而赤身、人面、马足,名曰窫窳,其音如婴儿,是食人。敦水出焉,东流注于鴈门之水,其中多䰽䰽之鱼,食之杀人。”
Collect
䲃鱼,长着鸡脚半鳞半鸟的怪鱼。
《北山经》:“又北二百里,曰狱法之山,瀤泽之水出焉,而东北流注于泰泽。其中多䲃鱼,其状如鲤而鸡足,食之已疣。”
䲃鱼,长着鸡脚半鳞半鸟的怪鱼。
《北山经》:“又北二百里,曰狱法之山,瀤泽之水出焉,而东北流注于泰泽。其中多䲃鱼,其状如鲤而鸡足,食之已疣。”
Collect
山犭军,人面怪兽,是大风的征兆。
《北山经》:“有兽焉,其状如犬而人面,善投,见人则笑,其名山犭军,其行如风,见则天下大风。”
山犭军,人面怪兽,是大风的征兆。
《北山经》:“有兽焉,其状如犬而人面,善投,见人则笑,其名山犭军,其行如风,见则天下大风。”
Collect
诸怀,人眼猪耳的四角牛,吃人畏兽。
《北山经》:“又北一百里,曰北岳之山,多枳棘刚木。有兽焉,其状如牛而四角,人目、彘耳,其名曰诸怀,其音如鸣鴈,是食人。”
诸怀,人眼猪耳的四角牛,吃人畏兽。
《北山经》:“又北一百里,曰北岳之山,多枳棘刚木。有兽焉,其状如牛而四角,人目、彘耳,其名曰诸怀,其音如鸣鴈,是食人。”
Collect
鮨鱼,鱼身鱼尾狗头,叫声如婴儿。
《北山经》:“诸怀之水出焉,而西流注于嚣水,其中多鮨鱼,鱼身而犬首,其音如婴儿,食之已狂。”
鮨鱼,鱼身鱼尾狗头,叫声如婴儿。
《北山经》:“诸怀之水出焉,而西流注于嚣水,其中多鮨鱼,鱼身而犬首,其音如婴儿,食之已狂。”
Collect
肥遗,一头双身四头蛇。
《北山经》:“又北百八十里,曰浑夕之山,无草木,多铜玉。嚣水出焉,而西北流注于海。有蛇一首两身,名曰肥遗,见则其国大旱。”
肥遗,一头双身四头蛇。
《北山经》:“又北百八十里,曰浑夕之山,无草木,多铜玉。嚣水出焉,而西北流注于海。有蛇一首两身,名曰肥遗,见则其国大旱。”
Collect
狕,样子似豹子,头上有斑纹。
《北山经》:“又北百七十里,曰堤山,多马。有兽焉,其状如豹而文首,名曰狕。”
狕,样子似豹子,头上有斑纹。
《北山经》:“又北百七十里,曰堤山,多马。有兽焉,其状如豹而文首,名曰狕。”
Collect
龙龟,疑即吉吊,蛇头龟身。
《北山经》:“堤水出焉,而东流注于泰泽,其中多龙龟。”
龙龟,疑即吉吊,蛇头龟身。
《北山经》:“堤水出焉,而东流注于泰泽,其中多龙龟。”
Collect
人面蛇身神,自单狐之山至于堤山的山神。
《北山经》:“自单狐之山至于堤山,凡二十五山,五千四百九十里,其神皆人面蛇身。其祠之,毛用一雄鸡彘瘗,吉玉用一珪,瘗而不糈。其山北人,皆生食不火之物。”
人面蛇身神,自单狐之山至于堤山的山神。
《北山经》:“自单狐之山至于堤山,凡二十五山,五千四百九十里,其神皆人面蛇身。其祠之,毛用一雄鸡彘瘗,吉玉用一珪,瘗而不糈。其山北人,皆生食不火之物。”
Collect
闾,又名山驴,角如羚羊。
《北次二经》:“又北五十里,曰县雍之山,其上多玉,其下多铜,其兽多闾麋,其鸟多白翟白䳑,晋水出焉,而东南流注于汾水。”
闾,又名山驴,角如羚羊。
《北次二经》:“又北五十里,曰县雍之山,其上多玉,其下多铜,其兽多闾麋,其鸟多白翟白䳑,晋水出焉,而东南流注于汾水。”
Collect
白䳑,长似野鸡的一种鸟。
《北次二经》:“又北五十里,曰县雍之山,其上多玉,其下多铜,其兽多闾麋,其鸟多白翟白䳑,晋水出焉,而东南流注于汾水。”
白䳑,长似野鸡的一种鸟。
《北次二经》:“又北五十里,曰县雍之山,其上多玉,其下多铜,其兽多闾麋,其鸟多白翟白䳑,晋水出焉,而东南流注于汾水。”
Collect
𩣡马,马身牛尾的独角神兽。
《北次二经》:“又北三百五十里,曰敦头之山,其上多金玉,无草木。旄水出焉,而东流注于印泽,其中多𩣡马,牛尾而白身,一角其音如呼。”
𩣡马,马身牛尾的独角神兽。
《北次二经》:“又北三百五十里,曰敦头之山,其上多金玉,无草木。旄水出焉,而东流注于印泽,其中多𩣡马,牛尾而白身,一角其音如呼。”
Collect
狍鸮,即饕餮,人面羊身,虎齿人爪,眼睛长在腋下,声音如婴儿啼哭。
《北次二经》:“又北三百五十里,曰钩吾之山,其上多玉,其下多铜。有兽焉,其状如羊身人面,其目在腋下,虎齿人爪,其音如婴儿,名曰狍鸮,是食人。”
狍鸮,即饕餮,人面羊身,虎齿人爪,眼睛长在腋下,声音如婴儿啼哭。
《北次二经》:“又北三百五十里,曰钩吾之山,其上多玉,其下多铜。有兽焉,其状如羊身人面,其目在腋下,虎齿人爪,其音如婴儿,名曰狍鸮,是食人。”
Collect
独𤞞,样子似虎,狗头马尾。
《北次二经》:“又北三百里,曰北嚣之山,无石,其阳多碧,其阴多玉。有兽焉,其状如虎,而白身犬首,马尾彘鬣,名曰独𤞞。”
独𤞞,样子似虎,狗头马尾。
《北次二经》:“又北三百里,曰北嚣之山,无石,其阳多碧,其阴多玉。有兽焉,其状如虎,而白身犬首,马尾彘鬣,名曰独𤞞。”
Collect
𪄀𪃑,人面鸟,白天休息夜间飞翔,吃其肉可治疗热病和头风。
《北次二经》:“(北嚣之山)有鸟焉,其状如乌,人面,名曰𪄀𪃑,宵飞而昼伏,食之已暍。涔水出焉,而东流注于卭泽。”
𪄀𪃑,人面鸟,白天休息夜间飞翔,吃其肉可治疗热病和头风。
《北次二经》:“(北嚣之山)有鸟焉,其状如乌,人面,名曰𪄀𪃑,宵飞而昼伏,食之已暍。涔水出焉,而东流注于卭泽。”
Collect
居暨,鼠形小兽,毛如刺猬,其色红赤,其音如豚。
《北次二经》:“又北三百五十里,曰梁渠之山,无草木,多金玉。脩水出焉,而东流注于鴈门,其兽多居暨,其状如汇而赤毛,其音如豚,有鸟焉,其状如夸父,四翼、一目、犬尾,名曰嚣,其音如鹊,食之已腹痛,可以止衕。”
居暨,鼠形小兽,毛如刺猬,其色红赤,其音如豚。
《北次二经》:“又北三百五十里,曰梁渠之山,无草木,多金玉。脩水出焉,而东流注于鴈门,其兽多居暨,其状如汇而赤毛,其音如豚,有鸟焉,其状如夸父,四翼、一目、犬尾,名曰嚣,其音如鹊,食之已腹痛,可以止衕。”
Collect
嚣,独目奇鸟,样子似猿猴,两对翅膀,狗尾。吃其肉可治疗腹痛和腹泻。
《北次二经》:“又北三百五十里,曰梁渠之山,无草木,多金玉。脩水出焉,而东流注于鴈门,其兽多居暨,其状如汇而赤毛,其音如豚,有鸟焉,其状如夸父,四翼、一目、犬尾,名曰嚣,其音如鹊,食之已腹痛,可以止衕。”
嚣,独目奇鸟,样子似猿猴,两对翅膀,狗尾。吃其肉可治疗腹痛和腹泻。
《北次二经》:“又北三百五十里,曰梁渠之山,无草木,多金玉。脩水出焉,而东流注于鴈门,其兽多居暨,其状如汇而赤毛,其音如豚,有鸟焉,其状如夸父,四翼、一目、犬尾,名曰嚣,其音如鹊,食之已腹痛,可以止衕。”
Collect
䱇,即鳝鱼,样子像蛇。
《北次二经》:“又北三百八十里,曰湖灌之山,其阳多玉,其阴多碧,多马。湖灌之水出焉,而东流注于海,其中多䱇。有木焉,其叶如柳而赤理。”
䱇,即鳝鱼,样子像蛇。
《北次二经》:“又北三百八十里,曰湖灌之山,其阳多玉,其阴多碧,多马。湖灌之水出焉,而东流注于海,其中多䱇。有木焉,其叶如柳而赤理。”
Collect
蛇身人面神,自管涔山至敦题山,十七山的山神。
凡《北次二经》之首,自管涔之山至于敦题之山,凡十七山,五千六百九十里。其神皆蛇身人面。其祠:毛用一雄鸡彘瘗;用一璧一珪,投而不糈。
蛇身人面神,自管涔山至敦题山,十七山的山神。
凡《北次二经》之首,自管涔之山至于敦题之山,凡十七山,五千六百九十里。其神皆蛇身人面。其祠:毛用一雄鸡彘瘗;用一璧一珪,投而不糈。
Collect
䮝,样子似羚羊的四角怪兽,喜欢盘旋而舞。
《北次三经》之首曰太行之山。其首曰归山,其上有金玉,其下有碧。有兽焉,其状如麢羊而四角,马尾而有距,其名曰䮝,善还,其鸣自䚯。
䮝,样子似羚羊的四角怪兽,喜欢盘旋而舞。
《北次三经》之首曰太行之山。其首曰归山,其上有金玉,其下有碧。有兽焉,其状如麢羊而四角,马尾而有距,其名曰䮝,善还,其鸣自䚯。
Collect
䴅,样子像鹊的六足怪鸟。
《北次三经》:“(太行之山)有鸟焉,其状如鹊,白身、赤尾、六足,其名曰䴅,是善惊,其鸣自詨。”
䴅,样子像鹊的六足怪鸟。
《北次三经》:“(太行之山)有鸟焉,其状如鹊,白身、赤尾、六足,其名曰䴅,是善惊,其鸣自詨。”
Collect
天马,吉祥瑞兽,样子像狗,有肉翅会飞。
《北次三经》:“又东北二百里,曰马成之山,其上多文石,其阴多金玉。有兽焉,其状如白犬而黑头,见人则飞,其名曰天马,其鸣自䚯。”
天马,吉祥瑞兽,样子像狗,有肉翅会飞。
《北次三经》:“又东北二百里,曰马成之山,其上多文石,其阴多金玉。有兽焉,其状如白犬而黑头,见人则飞,其名曰天马,其鸣自䚯。”
Collect
鶌鶋,辟谷奇鸟,食其肉可治疣病。
《北次三经》:“(马成之山)有鸟焉,其状如乌,首白而身青、足黄,是名曰鶌鶋,其鸣自詨,食之不饥,可以已寓。”
鶌鶋,辟谷奇鸟,食其肉可治疣病。
《北次三经》:“(马成之山)有鸟焉,其状如乌,首白而身青、足黄,是名曰鶌鶋,其鸣自詨,食之不饥,可以已寓。”
Collect
飞鼠,鼠头兔身,背翼飞翔。
《北次三经》:“又东北二百里,曰天池之山,其上无草木,多文石。有兽焉,其状如兔而鼠首,以其背飞,其名曰飞鼠。渑水出焉,潜于其下,其中多黄垩。”
飞鼠,鼠头兔身,背翼飞翔。
《北次三经》:“又东北二百里,曰天池之山,其上无草木,多文石。有兽焉,其状如兔而鼠首,以其背飞,其名曰飞鼠。渑水出焉,潜于其下,其中多黄垩。”
Collect
领胡,如牛赤尾,颈上肉团高起。
《北次三经》:“又东三百里,曰阳山,其上多玉,其下多金铜。有兽焉,其状如牛而赤尾,其颈𦜜,其状如勾瞿,其名曰领胡,其鸣自詨,食之已狂。”
领胡,如牛赤尾,颈上肉团高起。
《北次三经》:“又东三百里,曰阳山,其上多玉,其下多金铜。有兽焉,其状如牛而赤尾,其颈𦜜,其状如勾瞿,其名曰领胡,其鸣自詨,食之已狂。”
Collect
象蛇,自为雌雄的奇鸟,身披五彩羽毛。
《北次三经》:“(阳山)有鸟焉,其状如雌雉,而五彩以文,是自为牝牡,名曰象蛇,其鸣自詨。留水出焉,而南流注于河。其中有䱤父之鱼,其状如鲋鱼,鱼首而彘身,食之已呕。”
象蛇,自为雌雄的奇鸟,身披五彩羽毛。
《北次三经》:“(阳山)有鸟焉,其状如雌雉,而五彩以文,是自为牝牡,名曰象蛇,其鸣自詨。留水出焉,而南流注于河。其中有䱤父之鱼,其状如鲋鱼,鱼首而彘身,食之已呕。”
Collect
䱤父鱼,鱼头猪身的怪鱼,吃其肉可治呕吐。
《北次三经》:“(留水)其中有䱤父之鱼,其状如鲋鱼,鱼首而彘身,食之已呕。”
䱤父鱼,鱼头猪身的怪鱼,吃其肉可治呕吐。
《北次三经》:“(留水)其中有䱤父之鱼,其状如鲋鱼,鱼首而彘身,食之已呕。”
Collect
酸与,双翅六眼,三足怪鸟。
《北次三经》:“又南三百里,曰景山,南望盐贩之泽,北望少泽,其上多草、薯藇,其草多秦椒,其阴多赭,其阳多玉。有鸟焉,其状如蛇,而四翼、六目、三足,名曰酸与,其鸣自詨,见则其邑有恐。”
酸与,双翅六眼,三足怪鸟。
《北次三经》:“又南三百里,曰景山,南望盐贩之泽,北望少泽,其上多草、薯藇,其草多秦椒,其阴多赭,其阳多玉。有鸟焉,其状如蛇,而四翼、六目、三足,名曰酸与,其鸣自詨,见则其邑有恐。”
Collect
鸪𪄶,样子像乌鸦,有白色斑纹。
《北次三经》:“又东百八十里,曰小侯之山。明漳之水出焉,南流注于黄泽。有鸟,其状如乌而白文,名曰鸪𪄶,食之不灂。”
鸪𪄶,样子像乌鸦,有白色斑纹。
《北次三经》:“又东百八十里,曰小侯之山。明漳之水出焉,南流注于黄泽。有鸟,其状如乌而白文,名曰鸪𪄶,食之不灂。”
Collect
黄鸟,样子像枭,鸟头色白。
《北次三经》:“又东北二百里,曰轩辕之山,其上多铜,其下多竹。有鸟焉,其状如枭而白首,其名曰黄鸟,其鸣自詨,食之不妬。”
黄鸟,样子像枭,鸟头色白。
《北次三经》:“又东北二百里,曰轩辕之山,其上多铜,其下多竹。有鸟焉,其状如枭而白首,其名曰黄鸟,其鸣自詨,食之不妬。”
Collect
白蛇,即白蛇,文中多次出现。
《北次三经》:“又北三百里,曰神囷之山,其上有文石,其下有白蛇,有飞虫。黄水出焉,而东流注于洹。滏水出焉,而东流注于欧水。”
白蛇,即白蛇,文中多次出现。
《北次三经》:“又北三百里,曰神囷之山,其上有文石,其下有白蛇,有飞虫。黄水出焉,而东流注于洹。滏水出焉,而东流注于欧水。”
Collect
精卫,炎帝女所化之鸟。
《北次三经》:“又北二百里,曰发鸠之山,其上多柘木。有鸟焉,其状如乌,文首、白喙、赤足,名曰精卫,其鸣自詨。是炎帝之少女,名曰女娃,女娃游于东海,溺而不返,故为精卫,常衔西山之木石,以堙于东海。漳水出焉,东流注于河。”
精卫,炎帝女所化之鸟。
《北次三经》:“又北二百里,曰发鸠之山,其上多柘木。有鸟焉,其状如乌,文首、白喙、赤足,名曰精卫,其鸣自詨。是炎帝之少女,名曰女娃,女娃游于东海,溺而不返,故为精卫,常衔西山之木石,以堙于东海。漳水出焉,东流注于河。”
Collect
鳠,长似鲶鱼,大且白。
《北次三经》:“又北百里,曰绣山,其上有玉、青碧,其木多栒,其草多芍药、芎穷。洧水出焉,而东流注于河。其中有鳠、黾。”
鳠,长似鲶鱼,大且白。
《北次三经》:“又北百里,曰绣山,其上有玉、青碧,其木多栒,其草多芍药、芎穷。洧水出焉,而东流注于河。其中有鳠、黾。”
Collect
黾,长似青蛙,大肚子。
《北次三经》:“又北百里,曰绣山,其上有玉、青碧,其木多栒,其草多芍药、芎穷。洧水出焉,而东流注于河。其中有鳠、黾。”
黾,长似青蛙,大肚子。
《北次三经》:“又北百里,曰绣山,其上有玉、青碧,其木多栒,其草多芍药、芎穷。洧水出焉,而东流注于河。其中有鳠、黾。”
Collect
䍶䍶,像羊的独角独目奇兽,是兆岁丰的吉祥之兽。
《北次三经》:“又北三百里,曰泰戏之山,无草木,多金玉。有兽焉,其状如羊,一角一目,目在耳后,其名曰䍶䍶,其鸣自䚯。虖沱之水出焉,而东流注于漊水。液女之水出于其阳,南流注于沁水。”
䍶䍶,像羊的独角独目奇兽,是兆岁丰的吉祥之兽。
《北次三经》:“又北三百里,曰泰戏之山,无草木,多金玉。有兽焉,其状如羊,一角一目,目在耳后,其名曰䍶䍶,其鸣自䚯。虖沱之水出焉,而东流注于漊水。液女之水出于其阳,南流注于沁水。”
Collect
鹠,一种猫头怪鸟。
《北次三经》:“又北山行五百里,水行五百里,至于饶山。是无草木,多瑶碧,其兽多橐驼,其鸟多鹠。历虢之水出焉,而东流注于河。其中有师鱼,食之杀人。”
鹠,一种猫头怪鸟。
《北次三经》:“又北山行五百里,水行五百里,至于饶山。是无草木,多瑶碧,其兽多橐驼,其鸟多鹠。历虢之水出焉,而东流注于河。其中有师鱼,食之杀人。”
Collect
獂,样子像牛的三足兽。
《北次三经》:“又北四百里,曰干山,无草木,其阳有金玉,其阴有铁而无水。有兽焉,其状如牛而三足,其名曰獂,其鸣自詨。”
獂,样子像牛的三足兽。
《北次三经》:“又北四百里,曰干山,无草木,其阳有金玉,其阴有铁而无水。有兽焉,其状如牛而三足,其名曰獂,其鸣自詨。”
Collect
罴,样子像麋鹿,后窍长在尾巴上。
《北次三经》:“又北五百里,曰伦山。伦水出焉,而东流注于河。有兽焉,其状如麋,其川在尾上,其名曰罴。”
罴,样子像麋鹿,后窍长在尾巴上。
《北次三经》:“又北五百里,曰伦山。伦水出焉,而东流注于河。有兽焉,其状如麋,其川在尾上,其名曰罴。”
Collect
蒲夷鱼,碣石山的一种怪鱼。
《北次三经》:“又北五百里,曰碣石之山。绳水出焉,而东流注于河,其中多蒲夷之鱼。其上有玉,其下多青碧。”
蒲夷鱼,碣石山的一种怪鱼。
《北次三经》:“又北五百里,曰碣石之山。绳水出焉,而东流注于河,其中多蒲夷之鱼。其上有玉,其下多青碧。”
Collect
大蛇,红头白身,音如牛叫,大旱征兆。
《北次三经》:“又北五百里,曰錞于毋逢之山,北望鸡号之山,其风如䬅;西望幽都之山,浴水出焉。是有大蛇,赤首白身,其音如牛,见则其邑大旱。”
大蛇,红头白身,音如牛叫,大旱征兆。
《北次三经》:“又北五百里,曰錞于毋逢之山,北望鸡号之山,其风如䬅;西望幽都之山,浴水出焉。是有大蛇,赤首白身,其音如牛,见则其邑大旱。”
Collect
马身人面廿神,太行山至无逢山四十六山的山神。
凡《北次三经》之首,自太行之山以至于无逢之山,凡四十六山,万二千三百五十里。其神状皆马身而人面者廿神。其祠之,皆用一藻茝瘗之。其十四神,状皆彘身而载玉。其祠之,皆玉,不瘗。其十神,状皆彘身而八足,蛇尾。其祠之,皆用一璧瘗之。大凡四十四神,皆用稌糈米祠之,此皆不火食。
马身人面廿神,太行山至无逢山四十六山的山神。
凡《北次三经》之首,自太行之山以至于无逢之山,凡四十六山,万二千三百五十里。其神状皆马身而人面者廿神。其祠之,皆用一藻茝瘗之。其十四神,状皆彘身而载玉。其祠之,皆玉,不瘗。其十神,状皆彘身而八足,蛇尾。其祠之,皆用一璧瘗之。大凡四十四神,皆用稌糈米祠之,此皆不火食。
Collect
十四神,样子像彘,身佩玉饰,锡山至高是山十四座山的山神。
凡《北次三经》之首,自太行之山以至于无逢之山,凡四十六山,万二千三百五十里。其神状皆马身而人面者廿神。其祠之,皆用一藻茝瘗之。其十四神,状皆彘身而载玉。其祠之,皆玉,不瘗。其十神,状皆彘身而八足,蛇尾。其祠之,皆用一璧瘗之。大凡四十四神,皆用稌糈米祠之,此皆不火食。
十四神,样子像彘,身佩玉饰,锡山至高是山十四座山的山神。
凡《北次三经》之首,自太行之山以至于无逢之山,凡四十六山,万二千三百五十里。其神状皆马身而人面者廿神。其祠之,皆用一藻茝瘗之。其十四神,状皆彘身而载玉。其祠之,皆玉,不瘗。其十神,状皆彘身而八足,蛇尾。其祠之,皆用一璧瘗之。大凡四十四神,皆用稌糈米祠之,此皆不火食。
Collect
彘身八足神,彘身八足蛇尾,陆山至毋逢山的山神。
凡《北次三经》之首,自太行之山以至于无逢之山,凡四十六山,万二千三百五十里。其神状皆马身而人面者廿神。其祠之,皆用一藻茝瘗之。其十四神,状皆彘身而载玉。其祠之,皆玉,不瘗。其十神,状皆彘身而八足,蛇尾。其祠之,皆用一璧瘗之。大凡四十四神,皆用稌糈米祠之,此皆不火食。
彘身八足神,彘身八足蛇尾,陆山至毋逢山的山神。
凡《北次三经》之首,自太行之山以至于无逢之山,凡四十六山,万二千三百五十里。其神状皆马身而人面者廿神。其祠之,皆用一藻茝瘗之。其十四神,状皆彘身而载玉。其祠之,皆玉,不瘗。其十神,状皆彘身而八足,蛇尾。其祠之,皆用一璧瘗之。大凡四十四神,皆用稌糈米祠之,此皆不火食。
Collect
鳙鳙鱼,牛头鱼身,音如猪叫。
《东山经》之首,曰樕𧑤之山,北临干昧。食水出焉,而东北流注于海。其中多鳙鳙之鱼,其状如犂牛,其音如彘鸣。
鳙鳙鱼,牛头鱼身,音如猪叫。
《东山经》之首,曰樕𧑤之山,北临干昧。食水出焉,而东北流注于海。其中多鳙鳙之鱼,其状如犂牛,其音如彘鸣。
Collect
活师,即蝌蚪,又名活东。
《东山经》:“又南三百里,曰藟山,其上有玉,其下有金。湖水出焉,东流注于食水,其中多活师。”
活师,即蝌蚪,又名活东。
《东山经》:“又南三百里,曰藟山,其上有玉,其下有金。湖水出焉,东流注于食水,其中多活师。”
Collect
从从,六足吉兽,样子像狗。
《东山经》:“又南三百里,曰栒状之山,其上多金玉,其下多青碧石。有兽焉,其状如犬,六足,其名曰从从,其鸣自詨。”
从从,六足吉兽,样子像狗。
《东山经》:“又南三百里,曰栒状之山,其上多金玉,其下多青碧石。有兽焉,其状如犬,六足,其名曰从从,其鸣自詨。”
Collect
䖪鼠,似鼠非鼠的怪鸟,大旱征兆。
《东山经》:“有鸟焉,其状如鸡而鼠毛,其名曰䖪鼠,见则其邑大早。𣲵水出焉,而北流注于湖水。其中多箴鱼,其状如鯈,其喙如箴,食之无疫疾。”
䖪鼠,似鼠非鼠的怪鸟,大旱征兆。
《东山经》:“有鸟焉,其状如鸡而鼠毛,其名曰䖪鼠,见则其邑大早。𣲵水出焉,而北流注于湖水。其中多箴鱼,其状如鯈,其喙如箴,食之无疫疾。”
Collect
箴鱼,样子似鲶鱼,喙尖有一细黑骨如针。
《东山经》:“𣲵水出焉,而北流注于湖水。其中多箴鱼,其状如鯈,其喙如箴,食之无疫疾。”
箴鱼,样子似鲶鱼,喙尖有一细黑骨如针。
《东山经》:“𣲵水出焉,而北流注于湖水。其中多箴鱼,其状如鯈,其喙如箴,食之无疫疾。”
Collect
鳡鱼,似燕头鱼身,形厚而长。
《东山经》:“又南三百里,曰番条之山,无草木,多沙。减水出焉,北流注于海,其中多鳡鱼。”
鳡鱼,似燕头鱼身,形厚而长。
《东山经》:“又南三百里,曰番条之山,无草木,多沙。减水出焉,北流注于海,其中多鳡鱼。”
Collect
如夸父,形似猿猴,像夸父一样的兽或鸟。
《东山经》:“又南三百里,曰豺山,其上无草木,其下多水,其中多堪㐨之鱼。有兽焉,其状如夸父而彘毛,其音如呼,见则天下大水。”<br>
如夸父,形似猿猴,像夸父一样的兽或鸟。
《东山经》:“又南三百里,曰豺山,其上无草木,其下多水,其中多堪㐨之鱼。有兽焉,其状如夸父而彘毛,其音如呼,见则天下大水。”
Collect
䖺䗤,样子似黄蛇,却长着鱼翼。
《东山经》:“又南三百里,曰独山,其上多金玉,其下多美石。末涂之水出焉,而东南流注于沔,其中多䖺䗤,其状如黄蛇,鱼翼,出入有光,见则其邑大旱。”
䖺䗤,样子似黄蛇,却长着鱼翼。
《东山经》:“又南三百里,曰独山,其上多金玉,其下多美石。末涂之水出焉,而东南流注于沔,其中多䖺䗤,其状如黄蛇,鱼翼,出入有光,见则其邑大旱。”
Collect
草稿
草稿
Collect
山海经异兽·水
Collect
5
Report
|
11
Share
相关推荐
山海经异兽·甲午
Recommanded by editor
内容含视频
山海经异兽·癸巳
Recommanded by editor
内容含视频
山海经异兽·壬辰
Recommanded by editor
内容含视频
山海经异兽·辛卯
Recommanded by editor
内容含视频
IP
IP
IP
IP
作品收藏夹
山海经异兽·庚寅
Recommanded by editor
内容含视频
山海经异兽·己丑
Recommanded by editor
内容含视频
山海经异兽·戊子
Recommanded by editor
内容含视频
上谷八景之横翠朝晖
Recommanded by editor
内容含视频
山海经异兽·丁亥
Recommanded by editor
内容含视频
评论
in to comment
Add emoji
喜欢TA的作品吗?喜欢就快来夸夸TA吧!
推荐素材
You may like
MOVA 扫地机器人-活水版
Homepage recommendation
相关收藏夹
IP
IP
IP
IP
作品收藏夹
图形插画
图形插画
图形插画
图形插画
作品收藏夹
插画
插画
插画
插画
作品收藏夹
游戏
游戏
游戏
游戏
作品收藏夹
IP形象——动物类
IP形象——动物类
IP形象——动物类
IP形象——动物类
精选收藏夹
作品收藏夹
ip形象设计+表情包
ip形象设计+表情包
ip形象设计+表情包
ip形象设计+表情包
精选收藏夹
作品收藏夹
大家都在看
Log 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