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国内外优秀展馆,设计及工艺细节,可以关注《展示课堂》公众号;
前述:展馆运用沉浸式场景体验布展方式,模拟搭建出被日军狂轰滥炸后,断壁残垣的街景,并结合了实物、图文、橱窗造景、影像、艺术装置等手段真实再现了上海抗日战争的峥嵘岁月与光辉记忆。
线索:主题展以上海人民的抗战精神作为主线,分为“全国救亡运动的前期中心、侵华日军法西斯暴行的重创地、对日作战的军事战略要地、全民族抗战的重要基地、抗战文化的发祥地、国际互助的桥梁和纽带、迎接抗战的最后胜利”七个部分。讲述上海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作出的巨大牺牲和伟大贡献。

序厅
主题墙:进入厅内,墙面呈现出老上海民居水泥红砖墙面,斑驳的痕迹似乎已经在暗示着那段历史的沧桑与沉沦,在民族危亡之时饱受战争的洗礼,一场艰苦卓绝的战争历史自此娓娓道来。

雕刻字:主题墙上的雕刻字以铝板为背景,字体运用雪弗板雕刻并叠加起来,侧边打磨后喷银色漆。

一幅人物群体创作画勾勒出伟大的中国人民团结各族各界爱国人士同仇敌忾、挽救民族危亡、实现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英雄气魄。

“起来,战”创意浮雕艺术墙:在艺术表现手法上将上海石库门红砖墙与木刻形式相结合,在水泥墙上雕刻出主题画面。

01全国救亡运动的前期中心
在中共的号召、组织、影响和推动下,上海前后三次掀起波澜壮阔的抗日救亡高潮,成为全国救亡运动的前期中心。

“起来抵抗到底”火车造景:1931年9月18日,日军蓄意炸毁南满铁路路轨,突袭中国东北军驻地北大营和沈阳城,揭开了第二次世界大战东方战场的序幕。
步入展厅可见一辆迎面而来的火车模型,周围以麻袋、炸药包、军火辅助造景,车头尾部设置显示屏播放相关画面,触景生情,唤醒了战争的记忆。

在中国共产党提出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号召影响下,上海各界成立救国会,掀起了声势浩大的救国会运动。

版面:馆内单元牌、图文版面级图案背景画面均采用铝板uv,展板背面方管固定。

七七卢沟桥事变后激起了全国人民的抗日怒潮,在中国共产党的号召和组织下,抗日救亡的声浪在上海各阶层人民中掀起。
定制展墙:局部展墙采用定制铝板隔断结合玻璃展柜来划分空间,现场组合安装。以灰色与红色为主色调,灰色象征黑暗的战争,红色隐喻着为抗战斗争所流的鲜血,引发参观者思考,展示的同时起到警示与教育的作用。

02侵华日军法西斯暴行的重创地
抗日战争期间,日本法西斯对上海这座国际大都市的野蛮暴行,骇人听闻,令人发指,给上海带来了空前巨大的灾难。

沉浸式场景搭建:炮弹摧毁了城市、街道弥漫着硝烟,坍塌的屋檐摇摇欲坠,目光所及之处皆为断臂残垣,蓝色和红色的灯光反衬下的破败围墙显得格外萧条。内嵌显示屏里播放着日军肆虐横行的影像。

八一三淞沪会战期间,日军以最残忍的手段对上海民众进行肆无忌惮的破坏和践踏,对上海城乡进行疯狂轰炸。

环境+氛围布展:图文版面以破碎的墙壁场景为背景,以垒砌战壕的麻袋与军火器械作为场景的点缀,焚烧的暖光与凄凉的冷光共同烘托出战乱破坏后街道的景象,铝板uv的图文版面置于墙体之上,结合展柜实物,一一列举日军残酷的暴行。

03对日作战的军事战略要地
上海是当时中国最大的军港和守卫长江的大门。在日本发动的侵华战争中,上海成为首当其冲的重要目标,也因此成为中国对日作战的战略要地。
定制展柜:残垣断壁与玻璃展柜结合,斑驳的墙面,锯齿状的窗洞内展示了中国驻军坚决抵抗进攻闸北日军,迭挫敌锋的图文与实物。

色彩运用:日军横行霸道,罪行印刻在沾满血渍的灰白围墙上,破碎的窗洞结合玻璃展柜,内部以血红色做为背景,悬挂着的日本军刀,暗示着杀害无辜平民同时深深地扎进了中华民族的内心。

橱窗造景:橱窗内以远郊为背景,通过深浅颜色雕刻雪弗板拼接组合,叠加出空间层次,背部暗藏LED灯带,茂密的芦苇荡为游击队形成天然的屏障,木船、自行车置于其中。
在极端艰苦、残酷的斗争中,郊县游击武装领导敌后军民与日伪进行殊死搏斗。

场景式体验空间:通过真实的家具还原当时居住的场景,布展从图文展示转为场景体验,让参观者身临其境,窗外投影出日军飞机轰炸的景象。

沉浸式战争体验空间:大型互动装置从“观看模式”走向“体验模式”的概念贯穿始终。
穿过门洞走向废墟般的街道,墙面循环播放着战斗焦灼的场面,子弹在身边飞过,阴雨连绵,炮火四溅、硝烟在空中笼罩着,不禁让人感受到战争带来的灾难与毁灭。

04全民族抗战的重要基地
日本帝国主义步步进逼,中国共产党为挽救民族危亡,提出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主张。在中共的大力推动和国共两党的共同努力下最终建立起来。

艺术装置:圆形展区中心用很多飞驰的子弹悬吊,投影灯在对面墙上照射出一个“战”字,形成一个围绕统一战线为核心内容的情景装置,每一颗子弹都象征着抗战的勇士,团结一心,共抵外敌,为赢得抗日战争的胜利积蓄了力量。

05抗战文化的发祥地
20世纪初,上海逐渐确立了全国文化中心的地位,成为抗战文化的发祥地。
此展区以抗战时期上海租界十里洋场为原型进行设计,拱形门窗,霓虹灯等特色元素贯穿其间。

变换雕塑:“怒吼”,在不同视角下的两个造型分别为“拿笔的手“和“握枪的手”。表现出民族危亡之际,文化人以笔为枪,发出他们的怒吼,在没有硝烟的战场上以各种方式坚持文化战斗,誓死捍卫民族利益的爱国主义精神。

06国际互助的桥梁和纽带
上海是近代中国反对帝国主义侵略的重要阵地,携手世界各国主持正义的反战人士,组成国际反对法西斯侵略势力的统一战线,产生了重要影响。
空间设计:此展区用定制铁艺框架划分空间,隔断而不隔绝,透过空隙可见后面的展墙。矗立于空间中首尾相连的铁艺框架为抗战中重要的建筑轮廓线条。

展墙配色:以红色大面积墙面为背景结合灰色二级标题版面与图文布展,白色的铁艺建筑轮廓线条在红色的背景上显得格外突出,铝板uv版面固定在背部的方管上,结合人物雕塑,层次更加丰富。

投影画面:墙面通过投影画面展现世界反法西斯统一战线的重要阵地相关内容,底部的展台结合了玻璃展柜及文献资料。上海作为远东国际都市,不只是中国人,许多其他国家、不同民族的友人一同参与反法西斯斗争中。

07迎接抗战的最后胜利
1945年8月15日,在中国军民强大的反攻和苏联军队打击、美国原子弹的震慑下,日本政府正式宣布无条件投降,中国人民经过艰苦卓绝的14年抗战,终于迎来了抗战的胜利。
胜利墙:墙面运用铝板uv画面呈现了各国记载日本无条件投降的报刊。

抗战英雄手印:在展厅的结尾处,有这么一面墙,上海淞沪抗战纪念馆历年征集的抗战老兵手印。如今他们大多离我们远去,但一枚枚手印仍向我们诉说着那段艰苦卓绝、浴血奋战的岁月。

总结:通过视觉、触觉、听觉融合互动展项与沉浸式空间构建布展新模式,沉浸式场景搭建的布展方式,局部还原了战争的悲壮与惨烈,让观众从观看走向体验。

限时领取【展厅设计手册】每天仅限前10位!
更多优质的国内外展馆实地参观的设计解析及展厅设计手法,可以关注公众号【展示课堂】,汲取各自的优势来更好地提升我们的展厅设计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