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可回收再利用的绿色展厅
上海/艺术工作者/3年前/4803浏览
版权
100%可回收再利用的绿色展厅
从2021年9月的“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还是10月开幕的“迪拜世博会”
都对展览行业的污染浪费现状给予了有力的回应
比如可降解回收的荷兰国家馆,意大利国家馆的做法是“让一切循环起来,最后不浪费任何东西”
而随着技术和社会不断进步
展会也逐渐趋向于可持续发展、环境保护、科技与生活等具有前瞻性的主题方向
项目信息
项目名称: 盘锦湿地生态产品展示馆
委托方: 盘锦市乡村振兴产业园管委会
项目地址: 辽宁·盘锦· 北方红木文化城
项目展出期限: 2021年9月23日-25日
设计单位: 上海希未文化创意有限公司
设计团队: 路萌、程煜涵、黄程程、郑慧敏、冯诗莹
纸艺装置创作: 何玮
辽河口湿地风光摄影: 刘杰
展厅摄影: 路萌
芦苇板生产赞助商: 盘锦积葭生态板业有限公司
展品供应: 各参展单位

项目背景-
力争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是党中央作出的重⼤战略决策,助⼒ “ 双碳” ⽬标的产业创新也成为当下各⾏各业讨论的热点。
“盘锦湿地生态产品展示馆”,将向外界宣传盘锦本地湿地保护及发展理念:即”以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为导向,以芦苇湿地、中国最北海岸线等盘锦本地特色资源为基础,以绿色、低碳、循环发展为理念,科学推进盘锦湿地生态优势向产业发展优势转变,传统产业向生态产业转型升级。 ”
芦苇,作为最具盘锦特色的湿地植被,生长规模达到120万亩,年产优质芦苇50 万吨,已经成为世界上最大、生态环境最好的芦苇荡。为了更好地保护这片神奇的土地,科学利用这一独特的湿地资源,发展好以芦苇产业为特色的生态经济,让更多的人了解并参与到湿地生态保护和资源开发利用中来,本届博览会特别设计建造了盘锦湿地生态产品展示馆,通过对芦苇及其相关产业的全方位展示,深入推进 盘锦湿地经济和生态文明发展,全面助力美丽乡村建设和乡村产业振兴 。
力争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是党中央作出的重⼤战略决策,助⼒ “ 双碳” ⽬标的产业创新也成为当下各⾏各业讨论的热点。
“盘锦湿地生态产品展示馆”,将向外界宣传盘锦本地湿地保护及发展理念:即”以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为导向,以芦苇湿地、中国最北海岸线等盘锦本地特色资源为基础,以绿色、低碳、循环发展为理念,科学推进盘锦湿地生态优势向产业发展优势转变,传统产业向生态产业转型升级。 ”
芦苇,作为最具盘锦特色的湿地植被,生长规模达到120万亩,年产优质芦苇50 万吨,已经成为世界上最大、生态环境最好的芦苇荡。为了更好地保护这片神奇的土地,科学利用这一独特的湿地资源,发展好以芦苇产业为特色的生态经济,让更多的人了解并参与到湿地生态保护和资源开发利用中来,本届博览会特别设计建造了盘锦湿地生态产品展示馆,通过对芦苇及其相关产业的全方位展示,深入推进 盘锦湿地经济和生态文明发展,全面助力美丽乡村建设和乡村产业振兴 。

设计理念-
该展厅的目标是把“环保、低碳、绿⾊ 、节能”的理念融 ⼊⽣产⽣活中,创造出一个独特的、高效的、可循环使用的绿色展厅,甚至该展厅设计具备“自适应性、不断进化和多用途性”特征。
社会效应上来讲,将展厅搭建与企业品牌传播,城市品牌塑造、环境保护和谐统⼀,引领⼤众积极参与⼈居环境创建活动,形成崇尚绿⾊自然⽣活的社会氛围,以绿⾊设计理念及积极的探索实践,助推双碳⽬标落地,用绿色发展实现乡村振兴。
设计理念上,采用公共艺术系统化大局观设计理念,用当代设计理念手法,将该展厅打造为可再利用的模块环保型材,亦可称之为绿色、环保展厅,该展厅符合特装简约化、构件标准化、环保化发展的节能减排要求。
设计手法上,根据以上的项目总目标,总理念我们选用了中国传统工艺技术“榫卯结构工艺”+现代“数字化”设计方式+“数字化”加工工艺+本地“低技”化安装形式。
材料上,要本地化、生态化;色彩上,要生态、自然;造型上,追求简洁、大方、无多余修饰。
场地原状分析-
场地原址为红木家具售卖厅,空间有限、背景混乱、限制因素多。
该展厅的目标是把“环保、低碳、绿⾊ 、节能”的理念融 ⼊⽣产⽣活中,创造出一个独特的、高效的、可循环使用的绿色展厅,甚至该展厅设计具备“自适应性、不断进化和多用途性”特征。
社会效应上来讲,将展厅搭建与企业品牌传播,城市品牌塑造、环境保护和谐统⼀,引领⼤众积极参与⼈居环境创建活动,形成崇尚绿⾊自然⽣活的社会氛围,以绿⾊设计理念及积极的探索实践,助推双碳⽬标落地,用绿色发展实现乡村振兴。
设计理念上,采用公共艺术系统化大局观设计理念,用当代设计理念手法,将该展厅打造为可再利用的模块环保型材,亦可称之为绿色、环保展厅,该展厅符合特装简约化、构件标准化、环保化发展的节能减排要求。
设计手法上,根据以上的项目总目标,总理念我们选用了中国传统工艺技术“榫卯结构工艺”+现代“数字化”设计方式+“数字化”加工工艺+本地“低技”化安装形式。
材料上,要本地化、生态化;色彩上,要生态、自然;造型上,追求简洁、大方、无多余修饰。
场地原状分析-
场地原址为红木家具售卖厅,空间有限、背景混乱、限制因素多。

根据区域的实际情况,将植被的固碳潜力分为湿地演替、人工灌溉苇田和气候变化的潜力。 研究结果表明辽河三角洲河口沼泽湿地植被具有很高的固碳潜力,翅碱蓬(Suaeda pterantha)群落扩张每年可递增固碳潜力0.053—0.07Gg C,滩涂转变为芦苇(Phragmites australis)沼泽每年可递增固碳潜力0.07Gg C,芦苇、獐毛草甸(Aeluropus sinensis)演替为芦苇沼泽的固碳潜力为17.2 Gg C/a,通过灌溉管理措施,芦苇沼泽的固碳潜力为474.6—544.6 Gg C/a。 根据未来气候变化情景和预测结果,到2030年、2050年、2100年,芦苇沼泽湿地的固碳潜力分别为576.9—655.1Gg C/a,603.3—684.1Gg C/a,680.9—769.4Gg C/a,其中由人工灌溉苇田的潜力最大。 —— 引用自《辽河三角洲河口芦苇沼泽湿地植被固碳潜力》

主工艺
7000 年前新石器时代,河姆渡遗址中的房屋是靠什么搭建固定的? 没有钉子和螺丝的故宫为何 600 年来经历了 200 多场地震依然屹立不倒? 中国传统古典红木家具结构中的灵魂是什么?
榫卯结构是我国工艺文化精神的传承,历史比汉字还要悠久,是中国古代匠人的智慧结晶。 不用一钉一铆,利用木质结构中的凹凸部位相互结合即可搭建出十分稳固的结构,其中凸出部分叫榫,凹进部分叫卯,两者的巧妙组合便叫做“榫卯”。 区别于国外乐高的编号拼接思维,中国榫卯拥有“零件不用编号 , 可以任意拆装”的强大功能。
为快速搭建临时展厅,我们选用盘锦本地芦苇制成的板材,进行榫卯式结构组合设计,在保证不破坏原场地的基础之上,还达到了芦苇板可以二次组装拆卸的作用。
加工过程
数控机床加工芦苇板
7000 年前新石器时代,河姆渡遗址中的房屋是靠什么搭建固定的? 没有钉子和螺丝的故宫为何 600 年来经历了 200 多场地震依然屹立不倒? 中国传统古典红木家具结构中的灵魂是什么?
榫卯结构是我国工艺文化精神的传承,历史比汉字还要悠久,是中国古代匠人的智慧结晶。 不用一钉一铆,利用木质结构中的凹凸部位相互结合即可搭建出十分稳固的结构,其中凸出部分叫榫,凹进部分叫卯,两者的巧妙组合便叫做“榫卯”。 区别于国外乐高的编号拼接思维,中国榫卯拥有“零件不用编号 , 可以任意拆装”的强大功能。
为快速搭建临时展厅,我们选用盘锦本地芦苇制成的板材,进行榫卯式结构组合设计,在保证不破坏原场地的基础之上,还达到了芦苇板可以二次组装拆卸的作用。
加工过程
数控机床加工芦苇板
14
Report
声明
112
Share
相关推荐
in to comment
Add emoji
喜欢TA的作品吗?喜欢就快来夸夸TA吧!
You may like
相关收藏夹
Log in
14Log in and synchronize recommended records
99+Log in and add to My Favorites
评论Log in and comment your thoughts
分享Shar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