梵画:《夜游——本地风光无限》
加拿大/艺术工作者/5年前/33161浏览
版权
梵画:《夜游——本地风光无限》
怒江大峡谷上空,一对白鸟黑鸟形成了如无限一般的形状,他们是传说中的比翼鸟。传说中怒江大峡谷两旁至今还藏有会飞的村民,他们的生活如世外桃源那样与世隔绝,也正由于此,他们才能飞翔,并与比翼鸟汇合。日月同辉的虚空中,迦陵频伽的妙音由天而降,天籁穿过比翼鸟后,在地上流淌成汹涌的怒江。
本来作为恩爱情侣的比喻“比翼鸟”,画成了共命鸟的模样,白鸟望向日月,黑鸟画成十二缘起链,和白鸟生生世世缠绕一起。白鸟黑鸟的造型均有参考孔雀和寿带鸟。白鸟下方由石膏勾勒的纹理,有考虑到云南地方特色的衣纹图案。当然,比翼鸟象征爱情,白鸟如云霞一般的纱裙,也做成了仿佛婚纱一般的模样。
佛教有个共命鸟的寓言,记载于《根本说一切有部毗奈耶药事》。这只鸟,《涅槃经》称命命鸟,《胜天王般若经》称生生鸟,《阿弥陀经》、《杂宝藏经》称共命鸟。合起来,就是生生宿命的牵绊流离,谓共命之鸟。
寓言说,这种鸟一身两头,一头叫法,一头叫非法。一天,非法睡去,法醒来,看见流水中飘来一只甘果,便将果子衔来,想叫醒非法一起吃,看非法睡熟了又不忍心吵醒它,便心想我们是一个身子,我吃了就等于它吃了,于是独自吃掉了甘果。非法醒来,闻到法嘴边的果香,明白后质问法为什么不叫醒它一起吃,法说了理由,非法却怀恨在心。又有一天,法睡去,非法醒来,看见流水中又飘来一只毒果,便毫不犹豫吞了下去。法与非法于是同时死去。
临死之时,非法说:“当来所生之处生生世世,共汝相害常共为怨。”法说:“愿我生生世世,常共与汝为善友。”人心永恒的困顿,与解脱真正的关键,已经全在这里面。
——————
(画后语)
作品原为客户定制,故事背景是非常优美动人的比翼鸟传说,也和现代人找寻迷失的灵魂有关,婚姻在故事中被视为可以让世人飞翔的理想与信仰,然而,我尝试以更深刻的手法挖掘下去。比如婚姻除了指两性的结合外,也是“来”(从天而降的怒江)与“去”(有翅膀的彝族飞人们),日与月,天(迦陵频伽)与地(飞人)的结合,我选择了佛教寓言的共命鸟来作为延伸。当我把这张作品展示给一个前辈看时,他说黑鸟如果不仔细找看不清,我想起自己作画期间做的一个梦:黑鸟白鸟生生世世在纠缠,一会黑鸟胜,一会白鸟胜,最后白鸟终于把黑鸟完全吞噬,整片天空完全被白鸟填满,此时的画外音却是:你要完全忏悔!醒来之后我若有所思。这张作品里我有意突出白鸟、弱化黑鸟,大概是我仍不够守中的心之体现吧?

* 十二因缘(梵语: Nidāna)也称十二缘起支、十二有支,佛教重要的基础理论之一,是释迦牟尼佛陀自修自证得到的真理。此十二缘起支分别是:无明、行、识、名色、六入、触、受、爱、取、有、生、老死。它们都是缘生法,都是无常的,它们之间是依“此有故彼有、此生故彼生”的缘起关联。十二因缘因果相续而无间断,使人流转于生死轮回大海,而不能得以出离。佛陀、辟支佛、阿罗汉,都依“四圣谛”三转十二行,觉悟十二因缘而了知生死轮回真相,达到究竟解脱。
无明(梵语:Avidyā),又作无明支,佛教术语,是烦恼的别称,为明的相反词;为十二因缘之首,一切苦之根本,在画中以向内蜷缩的闭目黑鸟表示。因对法界不如实知见,所以造作颠倒之行为;即暗昧事物,不通达真理与不能明白理解事相或道理之精神状态。亦即不达、不解、不了,而以愚痴为其自相。泛指无智、愚昧。俱舍宗、唯识宗立无明为心所(心之作用)之一,即称作痴(梵语:moha)。
无明(梵语:Avidyā),又作无明支,佛教术语,是烦恼的别称,为明的相反词;为十二因缘之首,一切苦之根本,在画中以向内蜷缩的闭目黑鸟表示。因对法界不如实知见,所以造作颠倒之行为;即暗昧事物,不通达真理与不能明白理解事相或道理之精神状态。亦即不达、不解、不了,而以愚痴为其自相。泛指无智、愚昧。俱舍宗、唯识宗立无明为心所(心之作用)之一,即称作痴(梵语:moha)。
746
Report
声明
481
Share
相关推荐
in to comment
Add emoji
喜欢TA的作品吗?喜欢就快来夸夸TA吧!
You may like
相关收藏夹
Log in
99+Log in and synchronize recommended records
99+Log in and add to My Favorites
评论Log in and comment your thoughts
分享Shar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