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经济和教育水平的不断提高,大学生数量急剧上升,并面临着来自学习、就业、爱情等各方面的压力,抑郁症成为大学校园的高发病症,但在不少人的心目中,抑郁症根本不是一种病,仅仅被认为是心情不好,而事实上,抑郁症与糖尿病、冠心病、高血压病等一样是一种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疾病,这一认知使得真正患病的患者常常得不到大家的理解,羞于启齿而带着面具穿梭在人群之中。插画以“大学生抑郁症心理”为主要研究对象,在明确主题内涵的前提下,借助动态插画的表现形式,运用相关情绪元素和构成法则针对大学生抑郁症心理进行设计表达,目的在于探索动态插画设计表达的多种可能性,并借助这种深受大众喜爱的设计形式,呈现大学生抑郁症的现有社会问题,引发大众的反思,呼吁大众了解抑郁症、关爱大学生抑郁症患者、关爱自我身心健康。
1)“坠”意味着下落、往下沉,是形态上的“坠”,是开篇第一幅动态插画所描绘的场景,主人公陷入抑郁情绪就好比坠入黑洞一般,恐惧、慌张,也正是“坠”这一动作将观者带入了接下来特定的主题空间;
2)“坠”也是心理上的“坠”,情绪上的“坠”,九幅动态插画以主人公的心理感受为主线,刻画了抑郁症由轻向重的发展态势,旨在引起观者共鸣,让观者站在大学生抑郁症患者的角度,理解和关爱大学生抑郁症患者,减少悲剧的发生。

|视觉风格——情绪元素营造主题氛围|
良好氛围的营造,往往能拉近与观者的感知距离,促进信息的传递。九幅动态插画主要是借助符合消极心境的情绪元素实现这种氛围的营造。如象征敏感、紧张的仙人掌的刺、象征内疚、自责的手铐、象征悲伤、低落的雨水、象征消极、酸涩的微笑面具、象征恐慌的眼睛、象征焦虑、烦乱的由杂线构成的乌云、象征消沉、落魄的乌鸦、象征无助、绝望的禁锢住呼救手势的立方体、象征郁闷、委屈的断断续续的流线等这些情绪化图形元素。

|视觉风格-构成法则创建形式美感|
情绪元素初步构思之后,并非对元素进行随意的罗列,而应将其视作平面设计中的基本构成要素——点、线、面,依据内容创意构思,寻找到最贴切主题的构成法则,从而创建具有形式美感的插画画面,给人以深刻的印象。例如,在进行《抑郁黑洞》这一主题的设计构思时,考虑到其位于篇首的特殊位置,应该体现一种强烈的代入感,用同心式放射构成的构成法则组织画面,围绕画面正中心进行圆形的线性扩张,其好处在于营造一种深进去,无限循环的感觉,搭配禁锢住呼救手势的立方体抽象情绪元素的重复构成,进而将绝望、无助的情绪表达得愈发强烈。

|视觉风格——色彩搭配传达情感寓意|
黄色是阳光的颜色,象征着希望、光明,代表患者内心积极的一面,大学生抑郁症患者虽然身处抑郁黑洞,但情绪的起落往往不受自我支配,其内心其实十分渴望摆脱抑郁的牢笼,重新沐浴温暖的阳光;
黑色是地狱的颜色,象征着封闭、压抑、孤独,代表患者内心消极的一面,大学生抑郁症状的主要表现为持久的心情消沉,黑色最能贴合这种负面情绪;
紫灰色的选取起到了画面调和的作用,作为角色设计的服装色彩,给人一种无奈、消沉之感。

|视觉风格——肌理应用丰富画面质感|
运用了三种粗糙的肌理形态,分别为点状阵、格状阵和倾斜的雨状阵,丰富画面的同时,也营造了一种凝重、呆滞的氛围,是大学生抑郁症患者的生活常态。

|动效构思——角色|
动态的叙事方式+精炼的运动表现
依据主题寻找相关的生活细节,如人失眠时辗转反侧、反复看时钟、带耳机听音乐、数羊、戴眼罩等生活习惯,重新设计这些动作,来展开叙事。

|动效构思——场景|
1)氛围的恰当营造:情绪化图形元素的运动形成节奏和韵律,有效地增添了画面的趣味性和丰富性,进而营造出浓厚的环境氛围。2)空间的充分拓展:动态插画打破了传统静态插画固定边框对设计的限制,使所有元素产生运动的可能,框外的画面可以通过元素的运动进入观者视野;当传统插画引入动态概念之后,观察空间深度的视角变得多元化起来,观者不仅可以透过插画设计中元素本身的透视探寻空间的深度,更可以透过元素运动引起的透视变化进一步感知空间的远近,而这种感受相比静态插画远来得真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