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耕与时间之间的秘密,通过整个品牌将生活、农耕、时间串联起来。利用插画、色彩、材质来体现中心思想,插画不仅只是米的形状的呈现,将中国传统节气融入其中,展现中国传统农历时节的神秘魅力;选用能体现中国传统的颜色、体现自然的颜色;挑选自然环保的材质,统一整体的视觉效果,将农耕与时间的结晶一步一步地展现出来。
《尝稻》原生态大米原创品牌综合设计,灵感来源于时间的神奇,生活、耕种、时间三个之间总是紧密相连。而尝稻则是品牌理念“尝四时节气之稻”,这里的“稻”包含双层含义,不仅体现产品,更暗喻自然法则以及人与自然之间和谐的相处之道。
二十四节气是中国传统非物质文化遗产,通过将二十四节气与周围看似寻常的稻米结合,会发现其中许许多多有趣且非常有意义的感悟和道理。

稻米是我们最习以为常的主食,是生活中看似寻常的存在。但是在它变成香味扑鼻的饭之前,它所经历的,所感受的都是自然给予的礼物。倡导健康饮食、传递自然和农民共同孕育的礼物。使年轻人热爱生活、热爱自然、体会自然的伟大、感受大米平凡中的不平凡。

二十四节气是中国传统非物质文化遗产,通过将二十四节气与周围看似寻常的稻米结合,会发现其中许许多多有趣且非常有意义的感悟和道理。品尝米的同时,感受古人定义的节气,感受耕种的时节,感受自然人文的力量。将中国传统文化传承下去。

VI手册采用线装,根据品牌调性封面选择稻香纸并配上烫金的标识,内页则是轻型毛面纸。内页排版选择与品牌延展书籍一致的排版方式,使设计整体效果高度一致。小标题竖排与标识的构成形成呼应,选用的字体亦是标识的基础字体。正文与图片采用靠右排版,方便阅读

品牌logo是将“尝稻”两字笔画拆分重组,基本型的字体来自书体坊颜体,在带入土地和米堆的不规则起伏形成最终的logo造型。logo颜色选择了中国传统红色,红色在中国传统色彩中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与中国历史紧紧结合在一起。红色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一直代表着好的寓意。

字体方面除了基本字体以外,常用的特殊字体有两种。与logo统一的字体(基本形状来自书体坊颜体),另一个则是方正宋刻本秀楷。选用这两种的字体的基本考虑是与文化相结合,根据立意与定位,整体风格都需要统一。

单种米的包装,选择了纸盒配纸袋的形式,再用红色硬纸条将纸袋包裹起来。此包装有三种颜色:喜庆红、质朴牛皮、以米白。

购买者在拿到包装时第一视觉点便是纸袋上的腰封,腰封由烫金logo、米的种类、对应诗句以及插画提取元素组成。拆开纸袋,引入眼帘的是天叩地式的纸盒。盖子上有一个不同于腰封的插画,和这个包装对应的节气以及适合这个节气的一个寄托词(例:大寒-团圆)。

启开包装盒,平躺着一个对折页,封面与盖子上的结构一致,折页内容是对应节气的简略信息。折页下方就是用麻布袋子装好封口的稻米

组合包装采用瓦楞纸的材质,两个一组合,每个组合配有一个同样材质的手提袋。

手提袋上有起突压凹的品牌标识。组合包装有两个颜色:喜庆红和质朴牛皮。包装外部有环绕腰封,腰封上有烫金logo、米的种类、对应诗句以及插图,插图颜色根据包装颜色改变。

包装结构是特殊的摇盖试,里面也配有对应节气且符合包装尺寸的对折页。对折页颜色根据包装颜色改变,统一整体。册子内部采用竖排版与书籍和标识的效果协调。册子下方是食品防潮真空包装,热压工艺封口的食品袋

礼盒包装选用木质盒,将五种木全部放进去,用麻布做腰封,对应节气与标识采用丝网印的方式印刷上腰封,内部与组合包装结构一致,册子尺寸与包装大小合适。与册子一起的还有干制稻穗,收到礼盒的同时感受到的不只是礼品而是一份饱含传统与自然的浓情。

书籍名称《尝稻》——尝四时节气之稻,书籍一共24册,每册一个节气。每本的封面就是完整的节气手绘插画图,烫金logo与插画竖排中心对齐。封底则是“楚稻中秋熟,珠玑碗面浮。”

封面插图一共24张,每张代表一个节气,轮廓是大米的外形,内部用黑白装饰画表现,元素都来源于节气与农耕之间的联系与特点。

扉页选用左河水的二十四节气诗,翻开第一页是对应节气的概述,后面内容则是节气中的历史、习俗、饮食和养生。

在正文中穿插着插画提取的元素和民间节气歇后语(谚语),了解节气背景知识的同时,通过歇后语拉近与读者的亲切感。

每本书的页码都是以2017年(丁酉年)的农历节气节点来设置的,例如:谷雨的第一页页码就是(丁酉年三月廿四)。24本册子阅读完成后好一年。

延展物有一套餐具,包括筷子、饭勺、碗。延展物都选用木质材料,与品牌调性统一。采用激光雕刻,和腰封的方式将品牌视觉形象与延展物融合。二十四节气插画提取元素,在牛皮包装上用稻香米白色纸做腰封。内部筷子上裹着带有logo的小贴签,中间还有来自宋词《尝稻》“楚稻中秋熟,珠玑碗面浮”。

在一些麻布袋子以及桌布上也可以有与品牌相关的展示,木质、棉麻、牛皮纸等材质都是源于自然,展现的便是一种淳朴的风格,与整个品牌理念合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