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到APP重设计1
广州/学生/8年前/615浏览
版权
得到APP重设计1
这次重设计主要从产品核心理念-----“为终身学习者服务”出发。对于终身学习个人认为是持久深入的,不断精确自己对原有知识的认知。根据这种理念对相应的功能和页面做了修改。
1.试读与试听。这相当于预习,可以让我们对内容有大概了解同时提出问题。
2.时间简介。在简介中的内容介绍后面增加了对应的时间范围,用户可以直接跳转到某个固定的时间点,增强了听者的可控性和学习高效性。
3.添加笔记和原书链接。听音频/看文稿的时候,很容易我们会产生一些想法,比如还有哪些的相关知识,或者这些知识能够解决我们遇到的哪些问题。所以优化了文章笔记界面以及在文稿的右上方增加了“添加笔记”的功能。虽然原有的页面有“添加至印象笔记”和“添加至有道笔记”这两个功能,但考虑到不是所有的人都有安装做笔记类的APP,而且最重要的是要在第一时间把感受准确的写下,所以以速度和效率作为核心目标,用户有感后能够立刻开始笔记任务。
这里考虑到两种场景,听音频和看文稿,前者对应“我的笔记界面”,后者对应“添加笔记”按钮,同时也是优化APP本身自带的“文章笔记”页面,因为原APP的文稿和音频处没有明确的指出如何写笔记。
在文稿的底部增加了原书链接。学习本应是自主思考与反思,得到APP把”为终身学习者服务”作为产品宗旨,应该鼓励自主思考。通过前面的音频或文稿已经对文章有了一定的了解,但这些还是被动获取的,或者说是孤立的,还应进一步挖掘知识之间的关系,使知识系统化。看书是成本最低也是系统学习的方法之一。虽然得到还强调了“碎片化”,“高效”等产品理念,但学习本来就是要耐下心来,把知识内化,这才是最重要的。很多人对于知识付费这种现象持批评态度,一部分原因就是知识太碎片化,太孤立,读者只是一味的被动获取,不能起到实质性作用。
把链接放到底部也是为了不影响阅读前面的文稿。
最后,减少了金句的数量。个人对“金句”持保留态度,产品功能介绍说这是总结全书的精华知识,但个人觉得大部分情况下,孤立的去理解一个句子并不能掌握其内涵,代入语境甚至通读全书才可能使其更有意义。
4.作者的读书笔记。在文稿的最下方添加了作者总结的读书笔记,作为参考,帮助读者更好的理解内容。
5.给作者留言。一是为了提高读者的参与性,第二还是从“终身学习”这个理念出发,因为自己一开始对知识的认知不一定是对的,也可能对书籍内容不太理解,所以根据作者对留言的回复,用户可以不断更新自己的观点,对知识有更精确的认知。因此在我的留言中增加“笔记”按钮,方便修改。留言也是按某种顺序排列,类似于邮件的形式,方便管理。
这是第一次做重设计,肯定会有许多不足,欢迎大家指正,蟹蟹~
3
Report
声明
1
Share
相关推荐
in to comment
Add emoji
喜欢TA的作品吗?喜欢就快来夸夸TA吧!
You may like
相关收藏夹
Log in
3Log in and synchronize recommended records
1Log in and add to My Favorites
评论Log in and comment your thoughts
分享Shar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