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朱峰摄影作品之《二十四节气》(一)

济南/设计爱好者/8年前/2233浏览
2016-朱峰摄影作品之《二十四节气》(一)
zhufeng
使用设备:佳能 EOS 30V 镜头:腾龙28-200mm 胶卷:富士200
佳能G1X Mark II
后 期:Lightroom5,photoshop cc2014
      从2015年的10月份开始,每到一个节气,我都会从以前拍的照片里挑出一张来做成节气图片。
一年下来也积攒出了一套属于我的二十四节气图片来,今天汇总如下:<br><br><br><br>【立春】<br><br>      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一个节气。<br>立春是从天文上来划分的,即太阳到达黄经315°时。<br>      立春是汉族民间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立”是“开始”的意思,自秦代以来,中国就一直以立春作为孟春时节的开始。<br>所谓“一年之计在于春”,春是温暖,鸟语花香;春是生长,耕耘播种。<br>立春之日迎春已有三千多年历史,中国自官方到民间都极为重视。<br> <br>       中国传统将立春的十五天分为三候:“一候东风解冻,二候蜇虫始振,三候鱼陟负冰”,<br>说的是东风送暖,大地开始解冻。立春五日后,蛰居的虫类慢慢在洞中苏醒,再过五日,河里的冰开始溶化,鱼开始到水面上游动,此时水面上还有没完全溶解的碎冰片,如同被鱼负着一般浮在水面。<br>
从2015年的10月份开始,每到一个节气,我都会从以前拍的照片里挑出一张来做成节气图片。
一年下来也积攒出了一套属于我的二十四节气图片来,今天汇总如下:



【立春】

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一个节气。
立春是从天文上来划分的,即太阳到达黄经315°时。
立春是汉族民间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立”是“开始”的意思,自秦代以来,中国就一直以立春作为孟春时节的开始。
所谓“一年之计在于春”,春是温暖,鸟语花香;春是生长,耕耘播种。
立春之日迎春已有三千多年历史,中国自官方到民间都极为重视。

中国传统将立春的十五天分为三候:“一候东风解冻,二候蜇虫始振,三候鱼陟负冰”,
说的是东风送暖,大地开始解冻。立春五日后,蛰居的虫类慢慢在洞中苏醒,再过五日,河里的冰开始溶化,鱼开始到水面上游动,此时水面上还有没完全溶解的碎冰片,如同被鱼负着一般浮在水面。
Collect
坚冰消融,生命迎来转机。
(照片于2016年1月拍摄于济南泉城公园)<br><br>————◆————◆◇◆————◆————<br><br><br><br>【雨水】<br><br>       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二个节气,即太阳黄经达330度时。<br>此时,气温回升、冰雪融化、降水增多,故取名为雨水。<br>雨水节气时段一般从公历2月18日或19日开始,到3月4日或5日结束。<br>雨水和谷雨、小雪、大雪一样,都是反映降水现象的节气。<br><br>       我国古代将雨水分为三候:“一候獭祭鱼;二候鸿雁来;三候草木萌动。”<br>此节气,水獭开始捕鱼了,将鱼摆在岸边如同先祭后食的样子;<br>五天过后,大雁开始从南方飞回北方;<br>再过五天,在“润物细无声”的春雨中,草木随地中阳气的上腾而开始抽出嫩芽。<br>从此,大地渐渐开始呈现出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br>
坚冰消融,生命迎来转机。
(照片于2016年1月拍摄于济南泉城公园)

————◆————◆◇◆————◆————



【雨水】

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二个节气,即太阳黄经达330度时。
此时,气温回升、冰雪融化、降水增多,故取名为雨水。
雨水节气时段一般从公历2月18日或19日开始,到3月4日或5日结束。
雨水和谷雨、小雪、大雪一样,都是反映降水现象的节气。

我国古代将雨水分为三候:“一候獭祭鱼;二候鸿雁来;三候草木萌动。”
此节气,水獭开始捕鱼了,将鱼摆在岸边如同先祭后食的样子;
五天过后,大雁开始从南方飞回北方;
再过五天,在“润物细无声”的春雨中,草木随地中阳气的上腾而开始抽出嫩芽。
从此,大地渐渐开始呈现出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
Collect
春雪满空来,触处似花开
(照片于2016年2月17日拍摄于济南泉城公园)<br><br>————◆————◆◇◆————◆————<br><br><br><br>【惊蛰】<br><br>       古称“启蛰”,是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三个节气,标志着仲春时节的开始;太阳到达黄经345°时。<br>此前,动物入冬藏伏土中,不饮不食,称为“蛰”;到了“惊蛰节”,天上的春雷惊醒蛰居的动物,称为“惊”。<br>故惊蛰时,蛰虫惊醒,天气转暖,渐有春雷,中国大部分地区进入春耕季节。<br><br>       我国古代将惊蛰分为三候:“一候桃始华;二候仓庚(黄鹂)鸣;三候鹰化为鸠。”<br>描述已是桃花红、李花白,黄莺呜叫、燕飞来的时节,大部分地区都已进入了春耕。<br>惊醒了蛰伏在泥土中冬眠的各种昆虫的时候,此时过冬的虫卵也要开始卵化,由此可见惊蛰是反映自然物候现象的一个节气。
春雪满空来,触处似花开
(照片于2016年2月17日拍摄于济南泉城公园)

————◆————◆◇◆————◆————



【惊蛰】

古称“启蛰”,是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三个节气,标志着仲春时节的开始;太阳到达黄经345°时。
此前,动物入冬藏伏土中,不饮不食,称为“蛰”;到了“惊蛰节”,天上的春雷惊醒蛰居的动物,称为“惊”。
故惊蛰时,蛰虫惊醒,天气转暖,渐有春雷,中国大部分地区进入春耕季节。

我国古代将惊蛰分为三候:“一候桃始华;二候仓庚(黄鹂)鸣;三候鹰化为鸠。”
描述已是桃花红、李花白,黄莺呜叫、燕飞来的时节,大部分地区都已进入了春耕。
惊醒了蛰伏在泥土中冬眠的各种昆虫的时候,此时过冬的虫卵也要开始卵化,由此可见惊蛰是反映自然物候现象的一个节气。
Collect
万物复苏春始来
(照片于2016年2月20日拍摄于济南大明湖公园遐园)<br><br>————◆————◆◇◆————◆————<br><br><br><br>【春分】<br><br>       春季九十天的中分点。是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四个节气,每年公历大约为3月20日左右,太阳位于黄经0°(春分点)时。<br>春分这一天太阳直射地球赤道,南北半球季节相反,北半球是春分,在南半球来说就是秋分。<br>春分是伊朗、土耳其、阿富汗、乌兹别克斯坦等国的新年,有着3000年的历史。<br>春分也是节日和祭祀庆典,古代帝王有春天祭日,秋天祭月的礼制。周礼天子日坛祭日。<br>《礼记》:“祭日于坛。”孔颖达疏:“谓春分也”。 清潘荣陛《帝京岁时纪胜》:“春分祭日,秋分祭月,乃国之大典,士民不得擅祀。<br><br>       中国古代将春分分为三候:“一候元鸟至;二候雷乃发声;三候始电。”<br>便是说春分日后,燕子便从南方飞来了,下雨时天空便要打雷并发出闪电。春分在中国古历中的记载为:“春分前三日,太阳入赤道内”。<br>
万物复苏春始来
(照片于2016年2月20日拍摄于济南大明湖公园遐园)

————◆————◆◇◆————◆————



【春分】

春季九十天的中分点。是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四个节气,每年公历大约为3月20日左右,太阳位于黄经0°(春分点)时。
春分这一天太阳直射地球赤道,南北半球季节相反,北半球是春分,在南半球来说就是秋分。
春分是伊朗、土耳其、阿富汗、乌兹别克斯坦等国的新年,有着3000年的历史。
春分也是节日和祭祀庆典,古代帝王有春天祭日,秋天祭月的礼制。周礼天子日坛祭日。
《礼记》:“祭日于坛。”孔颖达疏:“谓春分也”。 清潘荣陛《帝京岁时纪胜》:“春分祭日,秋分祭月,乃国之大典,士民不得擅祀。

中国古代将春分分为三候:“一候元鸟至;二候雷乃发声;三候始电。”
便是说春分日后,燕子便从南方飞来了,下雨时天空便要打雷并发出闪电。春分在中国古历中的记载为:“春分前三日,太阳入赤道内”。
Collect
东风无语饰春色,一半红妆一半青。
(照片于2001年3月拍摄于济南泉城公园)<br><br>————◆————◆◇◆————◆————<br><br><br><br>【清明】<br>       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五个节气。太阳位于黄经15度,4月4-6日交节。<br>清明节后雨水增多,大地呈现春和景明之象。<br>这一时节万物“吐故纳新”,无论是大自然中的植被,还是与自然共处的人体,都在此时换去冬天的污浊,迎来春天的气息,实现由阴到阳的转化。<br><br>       清明节有三候,一候桐始华;二候田鼠化为鹌;三候虹始见。<br>这个时节先是白桐花开放,接着喜阴的田鼠全回到了地下的洞中,雨后的天空可以见到彩虹了。
东风无语饰春色,一半红妆一半青。
(照片于2001年3月拍摄于济南泉城公园)

————◆————◆◇◆————◆————



【清明】
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五个节气。太阳位于黄经15度,4月4-6日交节。
清明节后雨水增多,大地呈现春和景明之象。
这一时节万物“吐故纳新”,无论是大自然中的植被,还是与自然共处的人体,都在此时换去冬天的污浊,迎来春天的气息,实现由阴到阳的转化。

清明节有三候,一候桐始华;二候田鼠化为鹌;三候虹始见。
这个时节先是白桐花开放,接着喜阴的田鼠全回到了地下的洞中,雨后的天空可以见到彩虹了。
Collect
莫言春尚浅,早有蜻蜓飞
(照片于2000年拍摄于山东财政学院)<br><br>————◆————◆◇◆————◆————<br><br><br><br>【谷雨】<br><br>       二十四节气的第六个节气,也是春季最后一个节气,每年4月19日~21日时太阳到达黄经30°时为谷雨,源自古人“雨生百谷”之说。<br>“清明断雪,谷雨断霜”,谷雨节气的到来意味着寒潮天气基本结束,气温回升加快,大大有利于谷类农作物的生长。<br><br>       中国古代将谷雨分为三候:“第一候萍始生;第二候鸣鸠拂其羽;第三候为戴胜降于桑。”<br>是说谷雨后降雨量增多,浮萍开始生长,接着布谷鸟便开始提醒人们播种了,然后是桑树上开始见到戴胜鸟。<br>
莫言春尚浅,早有蜻蜓飞
(照片于2000年拍摄于山东财政学院)

————◆————◆◇◆————◆————



【谷雨】

二十四节气的第六个节气,也是春季最后一个节气,每年4月19日~21日时太阳到达黄经30°时为谷雨,源自古人“雨生百谷”之说。
“清明断雪,谷雨断霜”,谷雨节气的到来意味着寒潮天气基本结束,气温回升加快,大大有利于谷类农作物的生长。

中国古代将谷雨分为三候:“第一候萍始生;第二候鸣鸠拂其羽;第三候为戴胜降于桑。”
是说谷雨后降雨量增多,浮萍开始生长,接着布谷鸟便开始提醒人们播种了,然后是桑树上开始见到戴胜鸟。
Collect
云开雾霁,雨生百谷
(照片于2015年拍摄于济南文庙)<br><br>————◆————◆◇◆————◆————<br><br><br><br>【立夏】<br><br>       立夏是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七个节气,夏季的第一个节气,表示孟夏时节的正式开始,太阳到达黄经45度时为立夏节气。<br>斗指东南,维为立夏,万物至此皆长大,故名立夏也。在天文学上,立夏表示即将告别春天,是夏天的开始。<br>人们习惯上都把立夏当作是温度明显升高,炎暑将临,雷雨增多,农作物进入旺季生长的一个重要节气。<br><br>       中国古代将立夏分为三候:一候蝼蝈鸣;二候蚯蚓出;三候王瓜生。<br>这一节气中首先可听到蝼蛄在田间的呜叫声,接着大地上便可看到蚯蚓掘土,蔓藤开始快速攀爬生长。
云开雾霁,雨生百谷
(照片于2015年拍摄于济南文庙)

————◆————◆◇◆————◆————



【立夏】

立夏是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七个节气,夏季的第一个节气,表示孟夏时节的正式开始,太阳到达黄经45度时为立夏节气。
斗指东南,维为立夏,万物至此皆长大,故名立夏也。在天文学上,立夏表示即将告别春天,是夏天的开始。
人们习惯上都把立夏当作是温度明显升高,炎暑将临,雷雨增多,农作物进入旺季生长的一个重要节气。

中国古代将立夏分为三候:一候蝼蝈鸣;二候蚯蚓出;三候王瓜生。
这一节气中首先可听到蝼蛄在田间的呜叫声,接着大地上便可看到蚯蚓掘土,蔓藤开始快速攀爬生长。
Collect
立夏水暖初莲,鹅鸭自在琼田。
人老贵如知己,相伴谦谦君子。<br>(照片于2011年6月12日拍摄于济南五龙潭公园)<br><br>————◆————◆◇◆————◆————<br><br><br><br>【小满】<br><br>       二十四节气的第八个节气。<br>小满——其含义是夏熟作物的籽粒开始灌浆饱满,但还未成熟,只是小满,还未大满。每年5月20日到22日之间视太阳到达黄经60°时为小满。<br><br>       中国古代将小满分为三候:一候苦菜秀;二候靡草死;三候麦秋至。<br>小满节气中,苦菜已经枝叶繁茂,而喜阴的草类在强烈的阳光下开始枯死,麦子开始成熟。
立夏水暖初莲,鹅鸭自在琼田。
人老贵如知己,相伴谦谦君子。
(照片于2011年6月12日拍摄于济南五龙潭公园)

————◆————◆◇◆————◆————



【小满】

二十四节气的第八个节气。
小满——其含义是夏熟作物的籽粒开始灌浆饱满,但还未成熟,只是小满,还未大满。每年5月20日到22日之间视太阳到达黄经60°时为小满。

中国古代将小满分为三候:一候苦菜秀;二候靡草死;三候麦秋至。
小满节气中,苦菜已经枝叶繁茂,而喜阴的草类在强烈的阳光下开始枯死,麦子开始成熟。
Collect
居无不居有,处缺不处完。
欹器以满覆,扑满以空全。<br>(照片于2011年6月18日拍摄于济南大明湖公园历下亭)<br><br>————◆————◆◇◆————◆————<br><br><br><br>【芒种】<br><br>       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九个节气,夏季的第三个节气,表示仲夏时节的正式开始;太阳到达黄经75°时交芒种节气。<br>芒种字面的意思是“有芒的麦子快收,有芒的稻子可种”。此时中国长江中下游地区将进入多雨的黄梅时节。<br><br>       中国古代将芒种分为三候:一候螳螂生;二候鹏始鸣;三候反舌无声。<br>在这一节气中,螳螂在去年深秋产的卵破壳生出小螳螂,喜阴的伯劳鸟开始鸣叫。<br>与此相反,能够学习其它鸟鸣叫的反舌鸟,却因感应到了阴气的出现而停止了鸣叫。<br>
居无不居有,处缺不处完。
欹器以满覆,扑满以空全。
(照片于2011年6月18日拍摄于济南大明湖公园历下亭)

————◆————◆◇◆————◆————



【芒种】

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九个节气,夏季的第三个节气,表示仲夏时节的正式开始;太阳到达黄经75°时交芒种节气。
芒种字面的意思是“有芒的麦子快收,有芒的稻子可种”。此时中国长江中下游地区将进入多雨的黄梅时节。

中国古代将芒种分为三候:一候螳螂生;二候鹏始鸣;三候反舌无声。
在这一节气中,螳螂在去年深秋产的卵破壳生出小螳螂,喜阴的伯劳鸟开始鸣叫。
与此相反,能够学习其它鸟鸣叫的反舌鸟,却因感应到了阴气的出现而停止了鸣叫。
Collect
黄 昏 烟 雨 乱 蛙 声, 何 处 最 添 诗 兴 客
 (照片于2012年夏拍摄于济南泉城路新华书店)<br><br>————◆————◆◇◆————◆————<br><br><br><br>【夏至】<br><br>       二十四节气的第十个节气,在每年公历6月21日或22日。<br>夏至这天,太阳运行至黄经90度(夏至点,目前处在双子座),太阳直射地面的位置到达一年的最北端,几乎直射北回归线。<br>此时,北半球各地的白昼时间达到全年最长。对于北回归线及其以北的地区来说,夏至日也是一年中正午太阳高度最高的一天。<br>民间有“吃过夏至面,一天短一线”与&quot;昼晷已云极,宵漏自此长&quot;的说法。而此时南半球正值隆冬。<br><br>       中国古代将夏至分为三候:“一候鹿角解;二候蝉始鸣;三候半夏生。”<br>麋与鹿虽属同科,但古人认为,二者一属阴一属阳。鹿的角朝前生,所以属阳。夏至日阴气生而阳气始衰,所以阳性的鹿角便开始脱落。<br>而麋因属阴,所以在冬至日角才脱落;<br>雄性的知了在夏至后因感阴气之生便鼓翼而鸣;<br>半夏是一种喜阴的药草,因在仲夏的沼泽地或水田中出生所以得名。<br>由此可见,在炎热的仲夏,一些喜阴的生物开始出现,而阳性的生物却开始衰退了。<br>
黄 昏 烟 雨 乱 蛙 声, 何 处 最 添 诗 兴 客
(照片于2012年夏拍摄于济南泉城路新华书店)

————◆————◆◇◆————◆————



【夏至】

二十四节气的第十个节气,在每年公历6月21日或22日。
夏至这天,太阳运行至黄经90度(夏至点,目前处在双子座),太阳直射地面的位置到达一年的最北端,几乎直射北回归线。
此时,北半球各地的白昼时间达到全年最长。对于北回归线及其以北的地区来说,夏至日也是一年中正午太阳高度最高的一天。
民间有“吃过夏至面,一天短一线”与"昼晷已云极,宵漏自此长"的说法。而此时南半球正值隆冬。

中国古代将夏至分为三候:“一候鹿角解;二候蝉始鸣;三候半夏生。”
麋与鹿虽属同科,但古人认为,二者一属阴一属阳。鹿的角朝前生,所以属阳。夏至日阴气生而阳气始衰,所以阳性的鹿角便开始脱落。
而麋因属阴,所以在冬至日角才脱落;
雄性的知了在夏至后因感阴气之生便鼓翼而鸣;
半夏是一种喜阴的药草,因在仲夏的沼泽地或水田中出生所以得名。
由此可见,在炎热的仲夏,一些喜阴的生物开始出现,而阳性的生物却开始衰退了。
Collect
寄言赫曦景,今日一阴生
璿枢无停运,四序相错行<br> (照片于2013年7月5日拍摄于济南大明湖公园)<br><br>————◆————◆◇◆————◆————<br><br><br><br>【小暑】<br><br>       农历二十四节气之第十一个节气,夏天的第五个节气,表示季夏时节的正式开始;太阳到达黄经105度时叫小暑节气。<br>暑,表示炎热的意思,小暑为小热。意指天气开始炎热,但还没到最热,全国大部分地区基本符合。全国的农作物都进入了茁壮成长阶段。<br><br>       中国古代将小暑分为三候:一候温风至;二候蟋蟀居宇;三候鹰始鸷。<br>小暑时节大地上便不再有一丝凉风,而是所有的风中都带着热浪。
寄言赫曦景,今日一阴生
璿枢无停运,四序相错行
(照片于2013年7月5日拍摄于济南大明湖公园)

————◆————◆◇◆————◆————



【小暑】

农历二十四节气之第十一个节气,夏天的第五个节气,表示季夏时节的正式开始;太阳到达黄经105度时叫小暑节气。
暑,表示炎热的意思,小暑为小热。意指天气开始炎热,但还没到最热,全国大部分地区基本符合。全国的农作物都进入了茁壮成长阶段。

中国古代将小暑分为三候:一候温风至;二候蟋蟀居宇;三候鹰始鸷。
小暑时节大地上便不再有一丝凉风,而是所有的风中都带着热浪。
Collect
小 暑 大 暑 正 清 和,荷 花 香 风 透 凉 阁
 (照片于1999年7月拍摄于济南泉城公园)<br><br>————◆————◆◇◆————◆————<br><br><br><br>【大暑】<br><br>       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二个节气,此时太阳到达黄经120度。<br>这时正值中伏前后,中国大部分地区为一年最热时期,民间有“小暑大暑,上蒸下煮”之说,也是喜热作物生长速度最快的时期。<br><br>       中国古代将大暑分为三候:“一候腐草为萤;二候土润溽暑;三候大雨时行。”<br>世上萤火虫约有二千多种,分水生与陆生两种,陆生的萤火虫产卵于枯草上,大暑时,萤火虫卵化而出,所以古人认为萤火虫是腐草变成的;<br>第二候是说天气开始变得闷热,土地也很潮湿;<br>第三候是说时常有大的雷雨会出现,这大雨使暑湿减弱,天气开始向立秋过渡。
小 暑 大 暑 正 清 和,荷 花 香 风 透 凉 阁
(照片于1999年7月拍摄于济南泉城公园)

————◆————◆◇◆————◆————



【大暑】

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二个节气,此时太阳到达黄经120度。
这时正值中伏前后,中国大部分地区为一年最热时期,民间有“小暑大暑,上蒸下煮”之说,也是喜热作物生长速度最快的时期。

中国古代将大暑分为三候:“一候腐草为萤;二候土润溽暑;三候大雨时行。”
世上萤火虫约有二千多种,分水生与陆生两种,陆生的萤火虫产卵于枯草上,大暑时,萤火虫卵化而出,所以古人认为萤火虫是腐草变成的;
第二候是说天气开始变得闷热,土地也很潮湿;
第三候是说时常有大的雷雨会出现,这大雨使暑湿减弱,天气开始向立秋过渡。
Collect
 此 际 最 宜 何 处 看,土 润 溽 暑 遮 碧 山
 (照片于2016年7月12日拍摄于泰山玉皇顶)<br><br>————◆————◆◇◆————◆————<br><br><br><br>【立秋】<br><br>       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三个节气,更是秋天的第一个节气,标志着孟秋时节的正式开始:“秋”就是指暑去凉来。<br>到了立秋,梧桐树开始落叶,因此有“落叶知秋”的成语。从文字角度来看,“秋”字由禾与火字组成,是禾谷成熟的意思。<br>秋季是天气由热转凉,再由凉转寒的过渡性季节。<br><br>       我国古代将立秋分为三候:“一候凉风至;二候白露生;三候寒蝉鸣。”立秋过后,风会变得凉爽,早晨会有雾气产生,寒蝉也开始鸣叫。<br>
此 际 最 宜 何 处 看,土 润 溽 暑 遮 碧 山
(照片于2016年7月12日拍摄于泰山玉皇顶)

————◆————◆◇◆————◆————



【立秋】

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三个节气,更是秋天的第一个节气,标志着孟秋时节的正式开始:“秋”就是指暑去凉来。
到了立秋,梧桐树开始落叶,因此有“落叶知秋”的成语。从文字角度来看,“秋”字由禾与火字组成,是禾谷成熟的意思。
秋季是天气由热转凉,再由凉转寒的过渡性季节。

我国古代将立秋分为三候:“一候凉风至;二候白露生;三候寒蝉鸣。”立秋过后,风会变得凉爽,早晨会有雾气产生,寒蝉也开始鸣叫。
Collect
云天收夏色,木叶动秋声
 (照片于2016年拍摄于泰山玉皇顶)<br><br>————◆————◆◇◆————◆————<br><br><br><br>【处暑】<br><br>       即为“出暑”,是炎热离开的意思。是农历二十四节气之中的第十四个节气,交节时间点在公历8月23日前后,太阳到达黄经150°。<br>处暑节气意味着进入气象意义的秋天,处暑后中国长江以北地区气温逐渐下降。<br><br>       我国将处暑分为三候:“一候鹰乃祭鸟;二候天地始肃;三候禾乃登。”<br>此节气中老鹰开始大量捕猎鸟类;天地间万物开始凋零;“禾乃登”的“禾”指的是黍、稷、稻、粱类农作物的总称,“登”即成熟的意思。<br>
云天收夏色,木叶动秋声
(照片于2016年拍摄于泰山玉皇顶)

————◆————◆◇◆————◆————



【处暑】

即为“出暑”,是炎热离开的意思。是农历二十四节气之中的第十四个节气,交节时间点在公历8月23日前后,太阳到达黄经150°。
处暑节气意味着进入气象意义的秋天,处暑后中国长江以北地区气温逐渐下降。

我国将处暑分为三候:“一候鹰乃祭鸟;二候天地始肃;三候禾乃登。”
此节气中老鹰开始大量捕猎鸟类;天地间万物开始凋零;“禾乃登”的“禾”指的是黍、稷、稻、粱类农作物的总称,“登”即成熟的意思。
Collect
 暑向风前退,秋从雨后来
 (照片于2015年10月5日拍摄于杭州灵隐寺)<br><br>————◆————◆◇◆————◆————<br><br><br><br>【白露】<br><br>       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五个节气,当太阳到达黄经165度时为白露。<br>天气渐转凉,会在清晨时分发现地面和叶子上有许多露珠,这是因夜晚水汽凝结在上面,故名。<br>古人以四时配五行,秋属金,金色白,故以白形容秋露。进入“白露”,晚上会感到一丝丝的凉意。<br><br>       中国古代将白露分为三候:一候鸿雁来;二候元鸟归;三候群鸟养羞。<br>鸿雁与燕子等候鸟南飞避寒,百鸟开始贮存干果粮食以备过冬。
暑向风前退,秋从雨后来
(照片于2015年10月5日拍摄于杭州灵隐寺)

————◆————◆◇◆————◆————



【白露】

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五个节气,当太阳到达黄经165度时为白露。
天气渐转凉,会在清晨时分发现地面和叶子上有许多露珠,这是因夜晚水汽凝结在上面,故名。
古人以四时配五行,秋属金,金色白,故以白形容秋露。进入“白露”,晚上会感到一丝丝的凉意。

中国古代将白露分为三候:一候鸿雁来;二候元鸟归;三候群鸟养羞。
鸿雁与燕子等候鸟南飞避寒,百鸟开始贮存干果粮食以备过冬。
Collect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br> (照片于2014年8月11日拍摄于宁夏沙湖)<br><br>————◆————◆◇◆————◆————<br><br><br><br>【秋分】<br><br>       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六个节气,时间一般为每年的9月22~24日。南方的气候由这一节气起才始入秋。<br>太阳在这一天到达黄经180度,直射地球赤道,因此地球绝大部分地区这一天24小时昼夜均分,各12小时。<br>在北极点(北纬90°)与南极点(南纬90°)附近,这一天可以观测到“太阳整日在地平线上转圈”的特殊现象。<br>秋分时节,我国大部分地区已经进入凉爽的秋季,南下的冷空气与逐渐衰减的暖湿空气相遇,产生一次次的降水,气温也一次次地下降。<br>正如人们常所说的那样,已经到了“一场秋雨一场寒”的时候。<br><br>       我国古代将秋分分为三候:“一候雷始收声;二候蛰虫坯户;三候水始涸”。<br>古人认为雷是因为阳气盛而发声,秋分后阴气开始旺盛,所以不再打雷了。<br>第二候中的“坯”字是细土的意思,就是说由于天气变冷,蛰居的小虫开始藏人穴中,并且用细土将洞口封起来以防寒气侵入。<br>“水始涸”是说此时降雨量开始减少,由于天气干燥,水气蒸发快,所以湖泊与河流中的水量变少,一些沼泽及水洼处便处于干涸之中。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照片于2014年8月11日拍摄于宁夏沙湖)

————◆————◆◇◆————◆————



【秋分】

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六个节气,时间一般为每年的9月22~24日。南方的气候由这一节气起才始入秋。
太阳在这一天到达黄经180度,直射地球赤道,因此地球绝大部分地区这一天24小时昼夜均分,各12小时。
在北极点(北纬90°)与南极点(南纬90°)附近,这一天可以观测到“太阳整日在地平线上转圈”的特殊现象。
秋分时节,我国大部分地区已经进入凉爽的秋季,南下的冷空气与逐渐衰减的暖湿空气相遇,产生一次次的降水,气温也一次次地下降。
正如人们常所说的那样,已经到了“一场秋雨一场寒”的时候。

我国古代将秋分分为三候:“一候雷始收声;二候蛰虫坯户;三候水始涸”。
古人认为雷是因为阳气盛而发声,秋分后阴气开始旺盛,所以不再打雷了。
第二候中的“坯”字是细土的意思,就是说由于天气变冷,蛰居的小虫开始藏人穴中,并且用细土将洞口封起来以防寒气侵入。
“水始涸”是说此时降雨量开始减少,由于天气干燥,水气蒸发快,所以湖泊与河流中的水量变少,一些沼泽及水洼处便处于干涸之中。
Collect
昼夜各半秋分至,此花开后更无花
 (照片于2014年10月5日拍摄于济南黄石崖)<br><br>————◆————◆◇◆————◆————<br><br><br><br>【寒露】<br><br>       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七个节气,属于秋季的第五个节气,表示秋季时节的正式开始;<br>时间在公历每年10月7日~9日。视太阳到达黄经195°时。<br>寒露之后,露水增多,气温更低。此时我国有些地区会出现霜冻,北方已呈深秋景象,白云红叶,偶见早霜,南方也秋意渐浓,蝉噤荷残。<br><br>       我国将寒露分为三候:“一候鸿雁来宾;二候雀入大水为蛤;三候菊有黄华。”<br>此节气中鸿雁排成一字或人字形的队列大举南迁;<br>深秋天寒,雀鸟都不见了,古人看到海边突然出现很多蛤蜊,并且贝壳的条纹及颜色与雀鸟很相似,所以便以为是雀鸟变成的;<br>第三候的“菊始黄华”是说在此时菊花已普遍开放。
昼夜各半秋分至,此花开后更无花
(照片于2014年10月5日拍摄于济南黄石崖)

————◆————◆◇◆————◆————



【寒露】

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七个节气,属于秋季的第五个节气,表示秋季时节的正式开始;
时间在公历每年10月7日~9日。视太阳到达黄经195°时。
寒露之后,露水增多,气温更低。此时我国有些地区会出现霜冻,北方已呈深秋景象,白云红叶,偶见早霜,南方也秋意渐浓,蝉噤荷残。

我国将寒露分为三候:“一候鸿雁来宾;二候雀入大水为蛤;三候菊有黄华。”
此节气中鸿雁排成一字或人字形的队列大举南迁;
深秋天寒,雀鸟都不见了,古人看到海边突然出现很多蛤蜊,并且贝壳的条纹及颜色与雀鸟很相似,所以便以为是雀鸟变成的;
第三候的“菊始黄华”是说在此时菊花已普遍开放。
Collect
 秋月生碧落,寒露洗清秋
 (照片于2014年11月2日拍摄于济南黄石崖)<br><br>————◆————◆◇◆————◆————<br><br><br><br>【霜降】<br><br>       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八个节气,每年公历10月23日左右,太阳到达黄经210度时。<br>霜降节气含有天气渐冷、初霜出现的意思,是秋季的最后一个节气,也意味着冬天即将开始。<br><br>       我国古代将霜降分为三候:“一候豺乃祭兽;二候草木黄落;三候蜇虫咸俯。”<br>此节气中豺狼将捕获的猎物先陈列后再食用,大地上的树叶枯黄掉落,蜇虫也在洞中进入冬眠状态。
秋月生碧落,寒露洗清秋
(照片于2014年11月2日拍摄于济南黄石崖)

————◆————◆◇◆————◆————



【霜降】

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八个节气,每年公历10月23日左右,太阳到达黄经210度时。
霜降节气含有天气渐冷、初霜出现的意思,是秋季的最后一个节气,也意味着冬天即将开始。

我国古代将霜降分为三候:“一候豺乃祭兽;二候草木黄落;三候蜇虫咸俯。”
此节气中豺狼将捕获的猎物先陈列后再食用,大地上的树叶枯黄掉落,蜇虫也在洞中进入冬眠状态。
Collect
秋 风 萧 瑟 白 云 飞,草 木 黄 落 雁 南 归
 (照片于2015年11月14日拍摄于济南妇女儿童活动中心)<br><br>————◆————◆◇◆————◆————<br><br><br><br>【立冬】<br><br>       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九个,其确定的依据是以太阳到达黄经225度为准。<br>立冬过后,日照时间将继续缩短,正午太阳高度继续降低。立冬期间,汉族民间以立冬为冬季之始,需进补以度严冬的食俗。<br><br>       我国古代将立冬分为三候:“一候水始冰;二候地始冻;三候雉入大水为蜃。” <br>此节气水已经能结成冰;土地也开始冻结;<br>三候“雉入大水为蜃”中的雉即指野鸡一类的大鸟,蜃为大蛤。<br>立冬后,野鸡一类的大鸟便不多见了,而海边却可以看到外壳与野鸡的线条及颜色相似的大蛤。所以古人认为雉到立冬后便变成大蛤了。<br>
秋 风 萧 瑟 白 云 飞,草 木 黄 落 雁 南 归
(照片于2015年11月14日拍摄于济南妇女儿童活动中心)

————◆————◆◇◆————◆————



【立冬】

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九个,其确定的依据是以太阳到达黄经225度为准。
立冬过后,日照时间将继续缩短,正午太阳高度继续降低。立冬期间,汉族民间以立冬为冬季之始,需进补以度严冬的食俗。

我国古代将立冬分为三候:“一候水始冰;二候地始冻;三候雉入大水为蜃。”
此节气水已经能结成冰;土地也开始冻结;
三候“雉入大水为蜃”中的雉即指野鸡一类的大鸟,蜃为大蛤。
立冬后,野鸡一类的大鸟便不多见了,而海边却可以看到外壳与野鸡的线条及颜色相似的大蛤。所以古人认为雉到立冬后便变成大蛤了。
Collect
(照片于2010年11月28日拍摄于济南金牛公园)
<br>————◆————◆◇◆————◆————<br><br><br><br>【小雪】<br><br>       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二十个。11月22或23日,太阳到达黄经240°。<br>进入该节气,中国广大地区西北风开始成为常客,气温下降,逐渐降到0℃以下,但大地尚未过于寒冷,虽开始降雪,但雪量不大,故称小雪。<br>此时阴气下降,阳气上升,而致天地不通,阴阳不交,万物失去生机,天地闭塞而转入严冬。黄河以北地区会出现初雪,提醒人们该御寒保暖了。<br><br>       我国古代将小雪分为三候:“一候虹藏不见;二候天气上升地气下降;三候闭塞而成冬。”<br>由于天空中的阳气上升,地中的阴气下降,导致天地不通,阴阳不交,所以万物失去生机,天地闭塞而转入严寒的冬天。
(照片于2010年11月28日拍摄于济南金牛公园)

————◆————◆◇◆————◆————



【小雪】

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二十个。11月22或23日,太阳到达黄经240°。
进入该节气,中国广大地区西北风开始成为常客,气温下降,逐渐降到0℃以下,但大地尚未过于寒冷,虽开始降雪,但雪量不大,故称小雪。
此时阴气下降,阳气上升,而致天地不通,阴阳不交,万物失去生机,天地闭塞而转入严冬。黄河以北地区会出现初雪,提醒人们该御寒保暖了。

我国古代将小雪分为三候:“一候虹藏不见;二候天气上升地气下降;三候闭塞而成冬。”
由于天空中的阳气上升,地中的阴气下降,导致天地不通,阴阳不交,所以万物失去生机,天地闭塞而转入严寒的冬天。
Collect
繁华落尽是沧桑
(照片于2015年11月7日拍摄于济南大明湖公园遐园)<br><br>————◆————◆◇◆————◆————<br><br><br><br>【大雪】<br><br>       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二十一个节气,更是冬季的第三个节气,标志着仲冬时节的正式开始;其时视太阳到达黄经255度。<br>这时我国大部分地区的最低温度都降到了0℃或以下。往往在强冷空气前沿冷暖空气交锋的地区,会降大雪,甚至暴雪。<br>可见,大雪节气是表示这一时期,降大雪的起始时间和雪量程度,它和小雪、雨水、谷雨等节气一样,都是直接反映降水的节气。<br><br>       大雪时节分为三候:“一候鹖鴠不鸣;二候虎始交;三候荔挺出。”<br>是说此时因天气寒冷,寒号鸟也不再鸣叫了;此时是阴气最盛时期。<br>所谓盛极而衰,阳气已有所萌动,老虎开始有求偶行为;“荔挺”为兰草的一种,感到阳气的萌动而抽出新芽。<br>
繁华落尽是沧桑
(照片于2015年11月7日拍摄于济南大明湖公园遐园)

————◆————◆◇◆————◆————



【大雪】

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二十一个节气,更是冬季的第三个节气,标志着仲冬时节的正式开始;其时视太阳到达黄经255度。
这时我国大部分地区的最低温度都降到了0℃或以下。往往在强冷空气前沿冷暖空气交锋的地区,会降大雪,甚至暴雪。
可见,大雪节气是表示这一时期,降大雪的起始时间和雪量程度,它和小雪、雨水、谷雨等节气一样,都是直接反映降水的节气。

大雪时节分为三候:“一候鹖鴠不鸣;二候虎始交;三候荔挺出。”
是说此时因天气寒冷,寒号鸟也不再鸣叫了;此时是阴气最盛时期。
所谓盛极而衰,阳气已有所萌动,老虎开始有求偶行为;“荔挺”为兰草的一种,感到阳气的萌动而抽出新芽。
Collect
(照片于2015年11月26日拍摄于济南泉城公园)
<br>————◆————◆◇◆————◆————<br><br><br><br>【冬至】<br><br>       又名‘一阳生’,是中国农历中一个重要的节气,也是中华民族的一个传统节日,冬至俗称“冬节”、“长至节”、“亚岁”等。<br>早在2500年前的春秋时代,中国就已经用土圭观测太阳,测定出了冬至,它是二十四节气中最早制订出的一个。<br>古人认为自冬至起,白昼一天比一天长,阳气回升,天地阳气开始兴做渐强,代表下一个循环开始,是大吉之日。 <br>冬至之后,虽然太阳高度角渐渐高起来了,但这是一个缓慢的恢复过程,每天散失的热量仍旧大于接收的热量,呈现“入不敷出”的状况。<br> 到了“三九天”,积热最少,温度最低,天气也就越来越冷了。<br>此时如果有冷空气的影响,天气就更为寒冷。待到过了这个“冷锋”之后,天气就会渐渐变暖。<br><br>       中国古人将冬至分为三候:“一候蚯蚓结;二候麋角解;三候水泉动。”<br>传说蚯蚓是阴曲阳伸的生物,此时阳气虽已生长,但阴气仍然十分强盛,土中的蚯蚓仍然蜷缩着身体;<br>麋与鹿同科,却阴阳不同,古人认为麋的角朝后生,所以为阴,而冬至一阳生,麋感阴气渐退而解角;<br>由于阳气初生,此时山中的泉水可以流动并且温热。<br>
(照片于2015年11月26日拍摄于济南泉城公园)

————◆————◆◇◆————◆————



【冬至】

又名‘一阳生’,是中国农历中一个重要的节气,也是中华民族的一个传统节日,冬至俗称“冬节”、“长至节”、“亚岁”等。
早在2500年前的春秋时代,中国就已经用土圭观测太阳,测定出了冬至,它是二十四节气中最早制订出的一个。
古人认为自冬至起,白昼一天比一天长,阳气回升,天地阳气开始兴做渐强,代表下一个循环开始,是大吉之日。
冬至之后,虽然太阳高度角渐渐高起来了,但这是一个缓慢的恢复过程,每天散失的热量仍旧大于接收的热量,呈现“入不敷出”的状况。
到了“三九天”,积热最少,温度最低,天气也就越来越冷了。
此时如果有冷空气的影响,天气就更为寒冷。待到过了这个“冷锋”之后,天气就会渐渐变暖。

中国古人将冬至分为三候:“一候蚯蚓结;二候麋角解;三候水泉动。”
传说蚯蚓是阴曲阳伸的生物,此时阳气虽已生长,但阴气仍然十分强盛,土中的蚯蚓仍然蜷缩着身体;
麋与鹿同科,却阴阳不同,古人认为麋的角朝后生,所以为阴,而冬至一阳生,麋感阴气渐退而解角;
由于阳气初生,此时山中的泉水可以流动并且温热。
Collect
一阳初动处,万物未生时
(照片于2015年11月28日拍摄于济南大明湖公园)<br><br>————◆————◆◇◆————◆————<br><br><br><br>【小寒】<br><br>       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第23个节气,也是冬季的第五个节气,标志着季冬时节的正式开始。<br>当太阳到达黄经285°(小寒)时,对于神州大地而言,标志着一年中最寒冷的日子到来了。<br>根据中国的气象资料,小寒是气温最低的节气,只有少数年份的大寒气温低于小寒的。<br><br>       中国古人将小寒分为三候:一候雁北乡,二候鹊始巢,三候雉始鸲。<br>古人认为候鸟中大雁是顺阴阳而迁移,此时阳气已动,所以大雁开始向北迁移。<br>此时北方到处可见到喜鹊开始筑巢。雉在此时因感受到阳气的生长而鸣叫。<br>
一阳初动处,万物未生时
(照片于2015年11月28日拍摄于济南大明湖公园)

————◆————◆◇◆————◆————



【小寒】

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第23个节气,也是冬季的第五个节气,标志着季冬时节的正式开始。
当太阳到达黄经285°(小寒)时,对于神州大地而言,标志着一年中最寒冷的日子到来了。
根据中国的气象资料,小寒是气温最低的节气,只有少数年份的大寒气温低于小寒的。

中国古人将小寒分为三候:一候雁北乡,二候鹊始巢,三候雉始鸲。
古人认为候鸟中大雁是顺阴阳而迁移,此时阳气已动,所以大雁开始向北迁移。
此时北方到处可见到喜鹊开始筑巢。雉在此时因感受到阳气的生长而鸣叫。
Collect
檐流滴落冰凌柱,一种清孤不等闲
(照片于2015年11月26日拍摄于济南泉城公园)<br><br>————◆————◆◇◆————◆————<br><br><br><br>【大寒】<br><br>       全年二十四节气中的最后一个节气。每年公历1月20日前后,太阳到达黄经300°时。<br>这时寒潮南下频繁,是中国部分地区一年中的最冷时期,风大,低温,地面积雪不化,呈现出冰天雪地、天寒地冻的严寒景象。<br><br>       中国古代将大寒分为三候:“一候鸡乳;二候征鸟厉疾;三候水泽腹坚。”<br>就是说到大寒节气便可以孵小鸡了。而鹰隼之类的征鸟,却正处于捕食能力极强的状态中,盘旋于空中到处寻找食物,以补充身体能量抵御严寒;<br>在一年的最后五天内,水域中的冰一直冻到水中央,且最结实、最厚。
檐流滴落冰凌柱,一种清孤不等闲
(照片于2015年11月26日拍摄于济南泉城公园)

————◆————◆◇◆————◆————



【大寒】

全年二十四节气中的最后一个节气。每年公历1月20日前后,太阳到达黄经300°时。
这时寒潮南下频繁,是中国部分地区一年中的最冷时期,风大,低温,地面积雪不化,呈现出冰天雪地、天寒地冻的严寒景象。

中国古代将大寒分为三候:“一候鸡乳;二候征鸟厉疾;三候水泽腹坚。”
就是说到大寒节气便可以孵小鸡了。而鹰隼之类的征鸟,却正处于捕食能力极强的状态中,盘旋于空中到处寻找食物,以补充身体能量抵御严寒;
在一年的最后五天内,水域中的冰一直冻到水中央,且最结实、最厚。
Collect
大寒冬尽舞新春
(照片于2008年2月拍摄于济南泉城公园)<br><br><br><br>◎<br>————&lt;完&gt;————<br>
大寒冬尽舞新春
(照片于2008年2月拍摄于济南泉城公园)




————<完>————
Collect
10
|
Report
|
7
Share
相关推荐
评论
in to comment
Add emoji
喜欢TA的作品吗?喜欢就快来夸夸TA吧!
推荐素材
You may like
IP形象——十二牛马
Homepage recommendation
AI可视化动效设计合集
Homepage recommendation
相关收藏夹
企业展厅
企业展厅
企业展厅
企业展厅
精选收藏夹
作品收藏夹
小家电
小家电
小家电
小家电
精选收藏夹
作品收藏夹
IP形象及IP内容
IP形象及IP内容
IP形象及IP内容
IP形象及IP内容
精选收藏夹
作品收藏夹
国潮&国风
国潮&国风
国潮&国风
国潮&国风
精选收藏夹
作品收藏夹
人像
人像
人像
人像
精选收藏夹
作品收藏夹
TRADITIONAL CN S
TRADITIONAL CN S
TRADITIONAL CN S
TRADITIONAL CN S
精选收藏夹
作品收藏夹
大家都在看
Log 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