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找房—情感化设计—「看点」频道

Recommand
深圳/UI设计师/6年前/1724浏览
贝壳找房—情感化设计—「看点」频道Recommand
zozo94w

本文承接上篇《情感化设计-贝壳找房 产品体验优化》中「困惑——不懂房产知识」的解决方案,同时解决一些不符合视觉形象的元素

建议先翻阅上篇

《情感化设计-贝壳找房 产品体验优化》链接:https://www.zcool.com.cn/article/ZMTAyNjU0NA==.html




项目回顾

    「买房」是人生大事,而「找房」起到决定性作用。

      传统的找房主要依靠房产中介介绍、带看,过程费时费力,而对房产领域不熟悉的新人用户更是饱受「假房源」、「吃回扣」的苦;而贝壳的出现就是为了打通房源和用户的桥梁,让找房不再困难。

      贝壳在2018年完成了从0到1的历程,但在移动端/web端都有许多的错漏和细节的不完善。从1到2的过程相对复杂,往往在立项之后会遇到一些项目之外/历史遗留问题——在修改响应式设计的过程中查看旧版网格系统设定,发现以早期链家网为模版的网格系统在设计时还没有到移动端设备爆发增长的年代(链家在2009年开始互联网化),因此没有考虑到众多尺寸的适配方案。改则费时费力,牵一发而动全身,不改则后续设计方案处处受限,所以干脆推翻重新设定网格系统。


《贝壳官网迭代计划——响应式布局》链接:https://www.zcool.com.cn/article/ZMTAwMDgxMg==.html;

《情感化设计-贝壳找房 产品体验优化》链接:https://www.zcool.com.cn/article/ZMTAyNjU0NA==.html


也以此为契机,优化产品的用户体验。虽然过程非常曲折,但顺藤摸瓜发现问题本质的那一瞬间是豁然开朗的,过程中也参考了许多优秀案例和大神分享核心技术,收获颇丰,过往一些模糊不清的概念随着论证得到了明确的解答,所以把整个思考和实践过程整理出来分享给大家。




情感化研究


1.情感化设计由来

        概念是由唐纳·A·诺曼在《设计心理学3-情感化设计》一书中提出

情感化设计是旨在抓住用户注意力、诱发情绪反应,以提高执行特定行为的可能性的设计。通俗的讲,就是设计以某种方式去刺激用户,让其有情感上的波动。通过产品的功能、产品的某些操作行为或者产品本身的某种气质,产生情绪上的唤醒和认同,最终使用户对产品产生某种认知,在他心目中形成独特的定位。


2.使用情感化设计的原因

        目前主流项目的优化流程是通过产品、交互、设计的讨论,将目标拆解、量化,然后调整整体架构、交互模式、视觉层级来正确引导用户完成既定目标。

但这样的用户研究方式太过理想化。


        “事实上,理性行为在现实社会很少发生,人类的大部分行为都是非理性的,人类的消费行为往往会受到周围环境(时间、信息量、目标、兴趣、参照物、他人)影响,甚至有很多用户是通过分享链接直接进入某个产品页,而不是按照设想的从主页进入。”——《Don’t Make Me Think》


        因此这次以「产品使用过程中的负面情绪」为准,判断产品目前存在的问题,并以减少或消除负面情绪为目标导向进行设计工作。



用户产品体验中的负面情绪有哪些

    「负面情绪」即「问题」,通过对采访对象的访谈、页面的操作记录等方式,经统计共有三种高频出现的负面情绪「挫折」、「烦躁」、「困惑」。

    「挫折」、「烦躁」的负面情绪在上篇中已经得到解决。

      本篇即解决「困惑」的第三点问题:房产知识晦涩难懂。





      






产品分析

    目前大部分的交易流程都集中在线下,贝壳的任务主要在「找房」阶段的信息呈现。


    产品生命周期较短,大部分人找到房以后就不会再关注房产内容——房地产领域的专业术语,贷款计算方式较为繁杂,很多用户都在初次接触这个领域时会经历艰难的“适应期”,要自己去了解“满五唯一”、“红本房”、“基准利率”等这些术语背后的含义,同时很多刚需都在买房之后就不再关注地产领域,直到有资本进行置换为止;


    房产是大宗需求,是大部分人的刚需,性格、爱好、情感等因素对最终决策的影响甚微,决定性因素是财富积累和房产本身品质;


   





      传统的找房主要依靠房产中介介绍、带看,过程费时费力, 房地产领域的专业术语、贷款计算方式较为繁杂,很多用户都在初次接触这个领域时会经历艰难的“适应期”——了解“满五唯一”、“红本房”、“基准利率”等这些术语背后的含义,以往购房者只有在置业时才间接地从各处中介了解相关知识和政策,但中介往往利用信息不对称,通过众多手续和代办在灰色地带获利,因此房产中介的口碑往往都很差,导致恶性循环——潜在用户看到“路边的中介”自然就产生了不信任,更不用说进店去了解房产的知识了。但大部分刚需用户又迫在眉睫,只能硬着头皮去问,这样的尴尬处境也是用户痛点之一。

       

     




用户需要可靠平台去了解房产知识

      贝壳的内容社区「看点」,为用户提供及时的房产资讯和普及房产相关知识,为用户后期置业提供可靠准确的判断依据,同时通过增加用户使用时长来改变贝壳找房作为低频次使用的房产交易产品的现状。





「看点」频道延长了产品的生命周期

        大部分用户只会在有置业意向时开始关注楼市消息,而消息来源渠道较广,内容质量也参差不齐,真正使用贝壳的时间仅仅在搜索房源阶段。「看点」频道作为一个消息集散地,增加用户使用时间,用户可以在碎片时间通过贝壳来了解、分享楼市消息,从而延长产品生命周期。







「看点」频道有没有解决问题呢?

        目前贝壳和竞品都有各自的内容社区,虽然可用性上没有问题,但都存在视觉同质化和视觉呈现艳俗化的问题,在视觉上对用户没有任何吸引力,同时素材品质本身也不高,从而导致产品无法和用户产生情感上的沟通。






用户情绪曲线分析

        用户在进入「看点」后的第一感受就是和竞品差不多,内容风格混乱。从而对产品产生不信任感——这里面的消息可靠吗?






原理分析

        造成内容视觉同质化的核心原因是楼房本身造型趋同,而房产在图片的呈现效果大多类似——都是方方正正的一栋楼,或者是室内图。而房产的宣发物料调性也趋同,因此需要找到一个不受太多素材限制的呈现形式,来突破目前的困局。






解决方案        

    从用户群体出发,90后、95后逐渐进入置业的年龄阶段,这个年龄段的用户更注重情感诉求和心理诉求、个性化、所以情感化设计更符合用户心理诉求。

    从视觉呈现出发,用插画的表现形式受楼盘素材限制较小,更适合传递品牌调性,同时能和竞品形成差异化。

    从工作流程出发,文章编辑由内容运营团队负责撰写,确定内容后向设计师提出设计需求,而插画的形式对素材要求基本为零,不需要复杂的效果图合成和繁琐的3d建模,交付节点易把控。




关键交互

        交互上没有改动,遵循用户移动端的使用习惯,采用「上下滑动」和「点击」为主要交互手势,让用户快速进入「心流」状态,同时在Tab栏和正文下一级都布局了「分享」功能,强调「分享」功能,通过用户自传播来为产品引流。













————————————————————————————————


很感激内容团队对设计工作的鼎力支持,和研究院提供的一手数据。

希望各位能越来越好。



16
Report
|
29
Share
评论
in to comment
Add emoji
喜欢TA的作品吗?喜欢就快来夸夸TA吧!
推荐素材
You may like
大家都在看
Log 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