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胆开启你的无穷想象力

Recommanded by editor
北京/插画师/6年前/3374浏览
大胆开启你的无穷想象力Recommanded by editor

我们学会对思维能力进行变通,就能让我们突破思想的局限,让我们具有与众不同的思想。从现在开始,大胆开启我们的想象力空间吧!

       如果我画一个圆形,你能联想到什么?


       也许你能马上想到一些具象的圆形物体,例如车轮、锅盖、手表、杯子、灯罩、盘子、西瓜和旋转的裙子等物体,然而你是否会联想到那些并不十分具象的圆形形态呢?例如地球、时间、年轮、宇宙和人转晕后的小星星等抽象的事物,这便是思维的广度带来的想象力,而这种思维模式也会决定我们是否能跳出我们生活的狭窄空间去无尽想象。


                                             < 一块蛋糕的奇思妙想>

       

                                                <插画乱入的错觉想象>



                                             <脑洞大开的馒头会议>


  

        有一句名言叫“我思故我在”,指存在是思维的产物,我们对世界的认知也就决定了我们的存在,如果我们学会对思维能力进行变通,就能让我们突破思想的局限,让我们具有与众不同的思想。那么,想要创作与众不同的事物,就要从现在开始,大胆开启我们的想象力空间!


1-1  想象力+智慧

      如果你也想和我一样天马行空去挥笔,那么就一定要插上想象的翅膀,因为只有和智慧结合的幻想才是艺术之母和奇迹之源,想象力是能动的知识宝库,也是创造力和智慧的必要背景。

       想象就是深度,没有一种精神机能比想象更能自我深化,更能深入对象,科学到了最后阶段,便遇上了想象。

                                                   ——雨果 法国作家

      想象力不是生来就有的先天素质,而是后天开拓的结果,它是完全能够培养的一种能力。

                                ——吴克杨 中国 《创造之秘》)

1-2  想象力+情绪

       在大多数人的童年中,幼儿老师常常会用画画这一方式启蒙大家,并鼓励大家以展开想象的方式感知这个世界。同时,除了对想象力进行了锻炼之外,小孩子还能在纸上尽情地表达自己的情绪,例如我们通常会用太阳下的表演体现欢乐的情绪,用阴雨下的灰暗来展现不开心的情绪等,这一象征性的绘画手段,浓缩了童真想象的空间,孩子们笔下的每一根线条和形体都有专属于自己的丰富内涵,再简单抽象的画面都能表现出复杂的事物,这是我们成人世界无法理解的。孩子们大多喜爱通过画画来宣泄自我情绪,发泄完毕自然也就能放下负担,快乐、自信的成长了。

 

          喜悦                     紧张                        愤怒




        恐惧                       宁静                       悲伤




       兴奋                       痛苦                         沮丧



 

       

       有趣                      渴望                       嫉妒


       上图看到的便是通过色彩表达的各种情绪,我们可以看出,如果一张画面摈弃过多的文字,转而通过绘画传达情绪也许是较好的倾诉方式。当小朋友受到委屈,将情绪绘制在画面中,即使一句话也不说,妈妈也能感受到孩子的不高兴,这就是“情绪力表达”。没有语言,也能较为精准的把自己的内心情感通过画面传达给旁人,情绪力的画面能够引起读者的共鸣,要想画出具有情绪力的语言,要注重对色彩和构成的把握,同时还要揣摩人物的内心世界,做到“一切景语皆情语”。

        绘画的语言还要注重“冰山效应”,有时不可直抒胸怀、过于直接表达情感,需将要表现的情绪、表达的内涵隐藏在“冰山”之下,只需表明九分之一即可,剩下九分之八,通过色彩和构图,也可将情绪和想象力最大程度的让人意会并感悟。

 

1-3  想象力+童心

       从字面上理解,想象力就是大脑在已有积累的形象基础上,通过加工和组合,创造出全新形象的能力。想象力最出色的阶段,就是在人类的儿童时期,因为儿童的创作能力总是只属于自我的想象空间,所以孩子的绘画作品总是单纯可爱、创意无限的。

      记得小时候看过印象最深的一本读物就是《童话大王》,初读之后,其中一个个鲜活的童话形象至今难忘,这极大地丰富了我的想象空间,并且也开拓了思维,满足我探寻这个世界的渴望。

      而孩子的想象力,依托单凭天性幻想的能力。孩子的幻想是童话式的,冰晶般的童心是纯洁、美妙的。他们会对童话里的万事万物都赋予生命,也欣然接受童话中关于正义和理想、勇敢和奋斗的积极能量,并通过和童话人物共同寻求答案的过程,总结出解决问题的经验并自然而然地运用到自己的成长生活中去。


       举例说明,照片总是生动的记录下光影,空白位置总是能给我们无穷的想象空间,我们用插画给照片填充,你能预料接下来会发生什么吗?


                                            <关于万一和马上的故事>



                                     <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哦在的>



                                            <来啦!老弟!>



                                    <首先我是尊重你意见的>





        由此可见,将想象力和童心进行结合才是构架创意思维的天窗,正值成长期的儿童对未知的世界充满了好奇,他们会乐此不疲的去探寻未知的世界,始终对这个世界充满热情和好奇,在这个过程中,孩子们能充分地享受快乐气氛,而在快乐的情绪下更能激发出创作的灵感。

        因此在现实世界中,如果成年人始终能保持一颗童心,这对于艺术创作也将具有非常重要的影响,同时这也是异常可贵的心态。让艺术创作一直保持极强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才能在艺术领域开拓更新更广的思维疆域;让艺术创作在快乐的情绪和充满智慧的海洋里寻求突破,才能细心找到创作者的初心,挖掘想象。

    

       所以,想象力是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特质之一,缺少想象力将会使我们活在一个完全没有生机的世界里。科学家结合现实并通过想象得到了发明的启示,最终造福了人类生活的方方面面;工人通过想象发明了生产工具,提升了工作效率,让我们更好的适应生活并改善了未来;艺术家则通过想象折射了现实的生活,寄托了自己的情感和理想,还能表达对真、假、善、恶、美和丑的审美评价。


1-4  创意新起点——拆解你的想象力

       想象力是在已有形象的基础上,在头脑中创造出新形象的能力。这种能力不是说来就来,也不是用天赋异禀就能形容,它的养成是逐日累积,日渐形成,因此需要通过有意识地培养,并具有启发和调动的方法,下面将结合具体实例为大家进行讲解。


首先,我们把“想象力”这3个字拆解开来理解。


第1个字——想,这里有3大拆分的步骤。

        第1步,脑中重现。

       根据创造主体的需要,人类会自觉的在大脑中调取相关素材,而这些片段便会像幻灯片一样在脑海中重现并预演,如果在这个时候发挥想象力,如同从枝干延展出来的树枝一样;在这一阶段不用刻意地为素材分类,或者是思考匹配度,我们只需要快速在纸面上记录下来即可(文字或图像)。


         第2步,无限延展。

      提取出来的素材,大多都是未经过分类的模糊的“影子”,我们需要一定的限制进行具象的分类,例如假想它在过去、现在和未来的样子,假想它在宇宙空间、网络空间、思想空间和物理空间中可能存在的方式,用这样的方式把单一的思考方式无限延展,从思维中心出发得到更多的结果。


      第3步,整合再造。

我们在事先记录好的思维导图里,从发散的内容中寻找我们想要的线索,再利用我们的整合技术,把繁杂的线索拼贴在一起,再把不同种类的表象重新组合,找到不同事物之间的相似性,就能诞生出全新的形象。


        这3步便是创作的第1条启发,这是通过想这一思路得来的思维方向。



        第2个字——象,代表具象的形象,因此可以使用具象的方式来分析。


       以大象为例,我们在没有见过大象之前,可以通过“象”这个字分析大象的外貌和特征,猜测它的具体模样。反过来,它是陆地上较大的哺乳类爬行动物,长鼻子、大耳朵和利牙等方式搜集一些可供具象的线索。

      抽象和具象。

      我们在整个过程中会用抽象的表现手法去思考,但一定要把握尺度,牢牢把握特征的鲜明性、夸张性和生动性。例如,我们在想象大象的过程中,硕大的体态是它的鲜明特征,压垮了吊桥就是夸张了体重,憨态可掬就描绘了它的生动性,让描绘出的形象充满趣味性,这就是抽象的表法方式。

       模糊到清晰。

我们通过特征性的描绘,将脑海中模糊的形象渐渐清晰,我们笔下的事物,不仅传达给观者具象的参考,也传达了创作者的内心世界,如果让十个画家来描绘大象,也许会表现出十种模样,但是观者得到的是一样的体会,启发到的是共同的想象,激发出内心的感动。



        第3个字——力,在想象的过程中需要加力去推动进程。

      第1步,内部能力。


      内部能力的驱动是自我驱动的连锁反应,调动的是我们的知识宝库,如果我们的学识积累的越多,生活经验越丰富,就越能快速地推动表象,产生全新的想象,一个孤陋寡闻的人是很难产生奇思妙想的。


      第2步,巧用外力。

    外力助攻,想激发自己源源不断的创意,就需要为自己提供适合的环境,并通过巧妙的引导让想象成为一种习惯,多用好奇、怀疑和追问的心态寻找答案,给创作主题更多的参考方案。


       第3步,自发惯力。

      当想象变成一种习惯,这时候,就会有一股无形的力量推动创意的产生。

      以香蕉为例,下图是一张拍摄完成的香蕉图片,我们可以看到,还未经过后期处理的图片并不是很理想,那么当这样一幅摄影作品摆在面前,你需要开发一个什么样的“想象力”来完成创意呢?

        第1步,根据香蕉的特征(外形和色彩)展开想象,为新形象拟定一个空间并塑造它的体积感。那么能和香蕉进行组合的场景有哪些?是游乐园,还是水果餐厅?结束对思维的扩展,最后选择把香蕉的形态和游乐园中的某些元素进行结合,因此我们需要迅速从大脑中提取相关的元素。


        第2步,对香蕉和游乐园进行组合,让新形象变得合理。这个过程怎么实施呢?我们可以把游乐园缩小,而人们能够游乐的空间便是这根香蕉的内部,接着再把游乐设施的布局和游玩流程详细地表达出来,我们可以思考游乐场怎么玩耍?需要什么游乐设施和香蕉发生关系?选取什么角度加以组合实现?

        第3步,当素材积累到一定程度,便可以考虑将之前的构思发“力”,让游乐园中的设施和香蕉产生联系,即互动的状态。假想自己是游乐园的参与者,那我们可以联想怎么玩耍更有意思,按照这样的逻辑表现场景,之后便能完成并选取恰当的光影和色彩继续完善画面。


 

       以上便是开展想象力的实际应用手法,大家也可以用这样的发散方式去试验一下。

      



       当然,想象力的培养还需要我们平时保持对这个世界的好奇心,习惯性的敏锐去观察、去探究、去体验,打开我们宽宏的视野,才能让我们的创作意识找寻到更快更高的突破口!

      想象力是一切希望和灵感的源泉,让我们一起去享受属于我们的超凡能力!带着无限的想象去打开摄影与绘画的崭新篇章!


 


126
Report
|
87
Share
评论
in to comment
Add emoji
喜欢TA的作品吗?喜欢就快来夸夸TA吧!
推荐素材
You may like
Logo Design
Homepage recommendation
大家都在看
Log 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