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平衡设计中的“贫贵”
个人观点,仅供参考

什么是设计中的“贫”和“贵”,在设计的某种意义上来说,贫指的是时间成本,除了时间,其他一无所有,富指的用研成本,投入的人力、时间、钱远远不止一点,这样大家是否就会明白许多。
说起这个话题,我反复问过自己很多次,做设计追求的是什么?艺术?视觉?又或者某种意义上的设计体验?看到某些项目分析视觉、体验上头头是道,为了总结而总结,可曾问过自己这些是基于什么优化的?如果只是单纯说为了舒服好看,面试直接就被刷了,于是你想一堆你要设计他的理由,还有一部分人或者根本答不上来,原因可能是没记笔记的习惯导致忘记了又或者没想过,都有原因,怎么样平衡过度和过少了?其实我心里也没有确切的答案。
我觉得目前的阶段,有些过度放大设计了,什么叫过度?比如一个icon,真的需要去分析为什么要这么做?要这么做的理由是什么?然后根据这个写出自己的结论,证明这个icon就是要这么做才对,的确设计是需要体现自己功底和扎实的理论,但是对于用户来说这个真的关心吗?个人觉得只是在同行竖标杆罢了,让同行觉得我们就是对的,首先这是没错的,对于大厂来说需要做到极致,但是对于创业公司又或者平民公司,你觉得有时间去关心这个吗?要做的就是把产品快速推上线,用最低的成本试错,因为对于他们来说需要的是生存,时间和金钱就是一切,在这个基础上才能考虑其他的,对于大厂而言,评判标准是不一样的,需要禁得起推敲,因为在行业大家都盯着他看,做不好就打脸,所以每一步都需要慎重,话虽说如此,那么评判好坏真的就掌握在“富”的那些人手里吗?“穷”真的就只能被评判?我觉得是不对的,“穷”有很多客观原因,当然“富”也有他自己的理由,要点对点的分析,就“穷”来说原因有几点:
1、思维局限大:在大多数公司没有设计总监的情况下都是跟随着老板或者运营的想法来实现的,就算有其实说句实话,并不会处于一级部门,这是当前设计的局限,当然并非指所有;
2、没有好氛围:并不是这些“贫”的设计师们不想去系统的做,而是真的没有多于的时间去体系化,也没有好的氛围去让大家都去沉淀,去主动学习,说白了公司没钱去培养这些情怀,更多的是现实,因为公司的生存;
3、没有话语权:对于自家的产品相信只有他老板有话语权,设计师只需要执行即可,因为在老板的世界观里,已经有他自己该呈现的画面了,想尝试说服过他,但是几乎无用,渐渐也就被时间磨平了,并非不想争取,而是还不如做按要求做好早点下班。
也许你觉得是我在为不努力找借口,又或者说不想动脑思考,但这确实是大部分设计师所处于的现状,所以不要一味的追求大厂所产出的,可以借鉴,但你需衡量是否适合自己当前的处境,这也是设计师当前处于迷茫状态的情况之一,经过调研数据来看,处于底层拿着10000以下工资的设计师大把在,我相信大家都是在进步的,只是方式不同,多从产品本身或者运营的角度出发,多和他们探讨,这样你会更有收获,所以需要你冷静对待自己的迷茫期,想好方向,其实你也可以过的很“富”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