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简化复杂的操作,做出良好的交互设计?
简化设计,除了之前总结的《简约至上》一书中说到的干货之外,《破茧成蝶》也有自己的套路。
简化设计,除了之前总结的《简约至上》一书中说到的干货之外,《破茧成蝶》也有自己的套路,在上一篇中,我们得出原型图之后,感觉操作不是很顺畅,这个时候,我们可以用:
A、相似性引导原则:元素的大小、颜色、视觉感受......
B、方向性引导原则: 箭头符号、所有信息左对齐、居中对齐......
C、运动元素引导原则:线条指引......
D、导向控件:三角形......
这是给用户创造一个好的交互路径,引导用户完成任务,但是还没有做到简化的地步。
简化的套路可参考:
A、减少干扰和多余的操作步骤。
B、将复杂操作转移给系统,或者别的地方,如《简约至上》中的例子:遥控器中多余的功能转移到电视机上,这样遥控器就可以实现简化了,而功能依然存在。
C、优化操作的过程:适合的首选项、适时的帮助、及时反馈、提供合理的默认值.....

E、让页面层级不言而喻(找相似、找模块)。
F、让重点信息跳出来,次要的信息藏起来。
G、理性的规划(交互),感性的界面(UI)
① 以人为本的界面设计,如淘宝的收藏和购物车,
收藏,说明用户有意思但是不着急买,所以在这里我们可以突出人气、评论、图片等。
购物车,要尽量简明,不要过多干预用户,方便用户迅速下单。
② 帮助用户找到想要的东西(组织、分类好)
组织和分类服务于目标明确的用户;爆款、推荐,服务于目标不明确的用户。
③ 吸引无目标的用户:对于这种用户,我们不能用理性的逻辑对待他们,我们需要感性 的思维,营造贴心、友好、有吸引力的界面。
如:用户可以微博、微信、QQ直接登录,没有账号的用户,我们则需要勾引他们,要告诉他们,我们这里有美味、有精美的图片、有热门的话题......
H、符合用户心理模型:既要理性,也要感性,关注用户的目标基础上,逻辑合理,但不过于追求逻辑完美,要平衡好用户情感与界面的逻辑关系,就像淘宝的“购物车”几乎哪里的操作都可以出现,一般界面的感情可以用色彩来表现。
做完理性的工作,完美需要调动用户的情感,让用户在我们的产品里找到归属感,亲切感。
(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法说,真正影响用户的的显性人格并非理性,而是在各个生理时期形成的潜意识因子,如果界面设计的元素可以与这些现实世界的潜意识因子相呼应,勾起用户的共鸣,回忆,那么用户看见界面时,既能够令其产生认同感和情绪体验,与界面的感情互动,从而引导用户积极额操作)这里能看懂就看懂,不能理解也没有关系,工作一段时间之后,如果你坚持思考,在后期就一定会懂。
那如何调动用户的情感呢?
A、让用户掌握控制权:在加载页面,启动页面的时候,不要让用户干等,要有提示,透露信息,让用户知道现在是什么情况。
B、积极的反馈:404错误提示,对用户鼓励的贴心标语......
C、与用户互动:提示页面,动效......
D、惊喜的力量:微信聊天时,说到某个特定词语时,出现的特效,如下雪、亲亲、祝福......
F、情景的烘托:为产品设计一个故事,通过视觉、动画、音效、语言的烘托,把用户带入情景中。
到这里,这本的理论算是完结了,后面还有一部分是作者对于工作中一些事情的描述,有工作经验的人去看一定就知道是怎么回事,一定会有共鸣,没有工作经验的人看能看不懂也理解不了,可能会是迷迷糊糊的状态,但是这些的没有关系,等你步入工作之后,自然就明白其中的意思。
看完这本书之后,说实在的都不想看其他的书,因为其他的书相对于这本书来说真的太枯燥了,这本书太接地气,以至于对其他的书的感觉不是那么的友好,但是看书也是分阶段吧,一个阶段能看懂一个阶段的书籍,所以看书千万不要急功近利,不然我感觉真的很容易只为装逼或者只是为了证明今年我看了多少书,完成了多少的任务而去看书,这样不仅仅会失去看书的乐趣和书中的精髓,而且原本自己应该可以悟出来的道理也没有悟出来,还容易产生厌恶感。
第六篇完结。
上一篇:如何简化复杂的操作,做出良好的交互设计?
下一篇:大总结、大干货提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