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合辑和关于健身行业的思考
为了拥有更健康的身体,2017下半年,从来不运动的我,进入了健身行业,开始做起自己最不熟悉的领域的设计工作……
一边工作,一边在公司的“督促”下享受着免费的健身福利,每天早睡早起,规律饮食……
尽管刚开始,健身行业的设计需求会显得比较简单,但后来经过对行业和公司的了解,发现了很多可以深入思考的地方。
当下,健身行业正处在一个快速变革期,传统健身行业日渐紧缩,移动互联网、智能穿戴等技术纷纷涌入,
此时出现了很多新型的健身平台与模式,比如:
线上社群 · 运动APP

线上线下结合 · 新型健身房

新型健身房值得关注的亮点

互联网思维注入,产生了多元模式的创新,平台成就教练,教练成就用户;智能设备创造了运动/身体数据监测的条件,运动状态/效果实时反馈;小面积、高坪效的场地,灵活深入社区及办公空间;从分组、互动,到现场的灯光、音乐,通过不同的细节提升体验感……
总的来说,不管是APP,还是健身房,大家都在通过新技术的赋能,为人们提供更加高效、有趣的健身体验, 这也让我们看到了未来更多的可能性。
工作一年半,从产品研发部,到市场营销部,中间经历运营方向转型,再到品牌策划部……
不同的视角、立场和感知,促使我做出了许多不同风格的设计,但这些风格的尝试并非没有意义,
如今,健身广告已经告别满屏肌肉的时代了,未来一定会越来越好!
(工作合辑)



/ 推文、线下物料等更多工作档案不再过多展示 /
……
个人感悟
健身其实是一件挺反人性的事情,尽管大家都渴望拥有健康的身体、性感迷人的身材……
但健身的过程却充满痛苦,而“持之以恒”这四个字更是让无数的人望而却步!
所以健身品牌要如何让大众产生认同感,其实还挺难的……

肌肉、小蛮腰、马甲线……
很长一段时间,人们以为健身品牌传达的是这种外表的东西,直到有一次公司团建,
我们去了 Ku&Fun Park 蹦床馆,在里面玩了不知道多久,只感觉自己像个幼稚园逃学的智障,
一种放飞自我的感觉被痛快地释放了出来,同时全身的汗水也挥洒得淋漓尽致!

天呐!这种感觉真的是超酷!
我们见过工业风的健身房、豪华的健身房、ins风的健身房、满是器械的健身房……
见过大家都爱去洗澡的健身房、帅教练很多的健身房、有各种搭讪机会的健身房……
我们见过各种吸引眼球的健身房,却从来没有真正想进去的理由!
我们参与过朋友约的篮球、学校组织的拔河、家人陪伴的登山……
也独自一人深夜跑步、照着电视做瑜伽、为了一点赘肉躲在家里拼命练习仰卧起坐……
但这些片段逐渐成为我们的回忆,健身从未真正融入我们的生活!
我们见惯了印满夸张肌肉的健身房广告,我们对这样的“恶俗”习以为常……
可是那些肌肉疙瘩的意义是什么?我们真正的向往又是什么?
那些让我们有共鸣的运动相关品牌

个人总结的不完全用户划分

在国内,现有健身行业的主力消费群体更偏向于一些中高收入的精英人群,原因除了他们的主观能动性较强以外,行业的消费门槛也是很大的因素。
然而,健身的需求存在于每一个人,通过对小群体需求的深入发掘,未来健身行业除了形体塑造、医疗辅助,或许还会有互动娱乐等更多的细分领域……
在设计上,未来健身行业也不一定只有力量感的、酷酷的、潮潮的,更可以有一些可爱的、柔软的元素存在,这一切都取决于新的健身方式和需求的开发,让我们一起期待着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