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体验设计中的7个心理学现象

Recommanded by editor
北京/UX设计师/6年前/7258浏览
用户体验设计中的7个心理学现象Recommanded by editor

从心理学现象中体会用户体验设计

Carlos Han 小薇谈设计 

undefined

为什么一个看起来很好的用户界面不能像他应该的那样运转工作呢?也许是因为是因为不好的用户体验。


写在前面的话

当我第一次看到这个宠物喂食器时,觉得它有点意思,然后做了个小的思考实验-为什么猫更喜欢那种进食方式而主人又应该做点什么来挽救一下这搞笑的局面呢?这就好比是个简单又清晰的UI,每个人都能从中感受所见即所得。但是他的用户体验怎么样呢?


问题:三个碗看起来都一样,并且放在同一木架上三个大小相同的洞里面。所以当三只猫同时出现时,他们怎么知道应该吃哪个碗里的食物呢?


简单的解决办法(i)就是在两只碗之间加个小板子用来模拟一个小隔间因为这会让猫下意识地感受到空间感。更好的解决方案(ii)是引导猫到他们指定的碗,这当然需要练习和训练。最后,最理想的解决方案(iii)是弄清楚三只猫的喜好并确保每种喜好都是独一无二的,然后将每只猫最喜欢的碗放在里面。


(i)介入式设计。有目的的设置墙和路障用来隔离单个的用户体验。这种类型的设计已经很常见了—ATM提款机,浴室,公用电话亭,卧室等等。

(ii)定向设计。使用方向标记和高亮显示来帮助用户导航和定位。比如:车站标志、城市地图和楼梯等设施引导用户通过复杂的系统到达目的地。

(iii)主动式设计。不是把你能得到的所有东西都塞给用户,而是通过学习用户的行为模式,并利用这些信息来为用户服务。这就是为什么我们开始看到Netflix有一个全新的“因为你看了…”功能,谷歌地图根据你最近的活动为你找到一个很酷的咖啡店。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wbkslm52xog


从(i)简单的方案到(i i i)最终方案,我们可以看到解决方案变得越来越个性化和智能化。我们智人是社会型和有知觉的动物,我们不能把我们的情感和行为分开。成功时的成就感和失败时的挫折感是我们成长的动力。想象一下,如果基础架构设计师和企业产品设计师不注意我们的行为、认知和交互,我们将像这三只猫一样,在这个世界上制造浩劫。


用户体验和心理学

用户体验设计与心理学有着长期的关系,即社会心理学、行为心理学和认知心理学。就像我在上面提到的,人是动机驱动/竞争驱动者。当我们想要某样东西时,并不希望它太容易获得,我们喜欢挑战,也喜欢奖励。马斯洛的需求层次告诉我们,在我们的基本需求之上,是心理需求。正是这些使我们渴望,驱使我们想要合作,竞争,创造和毁灭。


https://www.simplypsychology.org/maslow.html


一个不懂人类心理学的设计师,不会比一个不懂物理学的建筑师更成功。

                                                                                      —Joe Leech


为了理解用户的心理行为和反应,我们首先需要观察。幸运的是,自19世纪初以来,心理学家们一直在各种控制良好的环境中进行大量的实验。我将要解释的许多常见的心理现象已经得到了广泛的认证,我们只需要理解它们并找出如何将它们应用到用户体验设计的思想中。



1.我只是按下按钮--心理现象:巴甫洛夫条件反射作用


可能是最重要的实验之一,如果不是最重要的,这个心理学术语解释描述了一个学习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对生物的有效刺激与一个以前的中立刺激相结合。许多科学家认为,神经可塑性的概念可能是导致这种形式的联想学习过程的原因。


因此,当我们习惯于根据记忆模式执行某个动作或反应时,如果模式再次出现,我们将执行相同的动作或反应。


在一个有据可查的设计系统中,所有主要的CTA按钮都应该是相同的鲜明色彩。当设计师被要求提高某个动作的转换率时,可以放置CTA按钮,设计师应始终使用该按钮让用户以相同的期望执行一系列动作。用户最终会熟悉颜色和形状, 每当他们点击一个类似的按钮, 会向之前见到过的按钮一样继承他们的相似功能。但如果不是这样呢?


在深色模式下。这种残酷的设计可以操纵用户的期望,并将其引入都他们本不打算做的行为中。有趣的是, 我们的大脑怎么会无可救药地爱上这样的事情, 但它恰恰发生在我们身上。设计师, 小心这种力量, 否则你的产品最终会像 2015年 LinkedIn 那样付出沉重的代价。



2.确实感到了奇特的满足--心理现象:安慰剂效应


这个心理术语说的是,当给病人提供一些对其病症并没有实质性效果的药物,患者正在从临床治疗中得到好处,并切实的感受到身体在恢复并变好。一些研究没有发现这种安慰剂有效的证据, 这种治疗患者的方式往往被认为是不诚实存在误导的嫌疑。尽管存在种种争议,但这种心理现象在许多日常场景中仍然非常真实。


这背后有一个简单的猜测——也许我们只是有时需要安慰,我们喜欢别人告诉我们已经相信的东西。这一切都是关于如何让人们感到他们在控制,即使他们并没有在掌控。


最具代表性的例子之一是拖拽刷新动画。任何拥有智能手机超过3天的人都知道是怎么回事,但他们知道存在安慰剂效应吗?因为用户期望刷新来加载数据,但是他们无法控制页面将重新加载需要花多长时间。因此,我们的设计师不是什么都不做,而是创建这个拖拽刷新动画,以确保用户现在确实正在加载,页面将很快显示出来。从用户的角度来看,“我做了这件事,我让重新加载发生了,我像老板一样把页面往下拉,我在其中操控。”但事实是,无论用户多么努力地拖拽页面,当它完成时,页面都会刷新,但是动画将用户从在后端处理大量数据流的技术限制中转移出来。我知道,这听起来像是欺骗,但没有造成伤害。😉

https://dribbble.com//shots/1974767-gear-powered-pull-to-refresh-animation



3.别哭,你让我哭了--心理现象:变色龙效应


这个心理学术语指的是当人们与他人很近的时候,他们会下意识地模仿他人的行为或情绪。你有没有过这样的经历:你的朋友说了一个词,你接起这个词,然后又马上对他说了一遍?


这种模仿实际上是一种与他人建立联系的方式,尤其是与你的家人或朋友这样的亲近关系的人。我们不可避免地这样做是为了向他们表明我们正在关注他们,我们是投入感情的。


我们跟产品之间的个人体验,每一次互动都是亲密而即时的。我们又不是机器做的,当我们在使用产品的时候也同样在感受。通过视觉引导,我们的情绪会随着产品希望我们感觉到的而调整。这就是为什么自去年以来,情感设计已经成为设计界的流行语,因为设计师渴望通过心理上的熟悉来找到用户和产品之间的联系。



Duolingo 知道如何让用户为他们自己感到难过。



4.但是他看起来很美呀--心理现象:审美 - 可用性效应


这个心理学术语表明,技术背景较少的人更倾向于认为美学上吸引人的设计通常比不那么吸引人的设计更直观。然而,当那些美学设计失败时,用户倾向于抱怨自己而非不好用的功能。也许是一张令人印象深刻的照片引起了你的注意,或许产品碰巧使用了你喜欢的颜色,或者那些花哨的动画真的让你惊叹不已。尽管如此,这些积极的情绪反应还是进一步加强了你与产品之间的互动,它们补偿了可用性上的缺陷并使你更加宽容。


这相当于“哇,多么好看的家伙,他必须拥有如此惊人的个性。如果我们相处得不好,那一定是我的错,我很可怕。


https://dribbble.com/shots/6123802--Meditation-App-Automated-Hack-23


我们以此为例。在左侧屏幕上,三个图标太透明,无法清晰看到,色盲和对比度低的人的可访问性差; 没有任何迹象表明哪个图标意味着什么; 通过牺牲可用性来支持不必要的负空间对我来说是很不利的。在右侧屏幕上,移动设备中垂直滚动条设计可能是最糟糕的想法之一,不仅几乎不可能实现,而且还减少了移动设备上一般滚动条的体验(还有一个原因,为什么没人在手机端做过呢,因为它不起作用)。


你在想它看起来干净又令人愉悦。所以,下次当你在Dribbble上看到一个灵感让你印象深刻,甚至让你忘了关于UX的一切,不要担心,这不是你的错,你无法改变它。



5.你不是20年前的那个怪小孩吗?--心理现象:Von Restorff效应(隔离效应)


这个心理学术语也被称为隔离效应,它预测人们更有可能记住一个与众不同的物品。许多理论认为,人们的感性回忆往往与物质的语境属性联系在一起。


记忆在小组和类别中更能起作用,人们根据物质的形状,大小,重量,颜色,气味或声音来组织他们的记忆。如果此属性是唯一的, 则允许用户执行自由调用任务, 因为它是自己独特的类别。


通知设计就是个很好的例子。我们每天都在看智能手机的主屏幕,除非弹出通知,否则几乎没有任何变化。无论是提醒还是哔哔声,它都会吸引我们的注意力。



Notification illustration by Peter Centofante



6.为什么中间的孩子总是被遗忘--心理现象:串行位置效应


这个心理学术语表明,人们倾向于记住系列中的第一个和最后一个项目,而中间的项目往往被忽略。

如果要设计列表,将较不重要的项放在中间要好得多。但有时很难确定哪个项目优于另一个项目,在这种情况下,我通常会用户体验进行一些研究,我总是能够了解最多或最少访问的内容是什么,我会确切地知道什么内容可以被放在中间。


undefined

Graph by Josanne Griffin-Mason



7.我看到的越多,它就越有趣--心理现象:曝光效应


这个心理学术语表明人们倾向于对某事熟悉的事物产生偏好。这种社会心理发生在我们所有人身上,我们在不连续的一段时间内越经常见到某人,我们越可能发现此人的可爱,迷人。不幸的是,对于用户来说,是所有搜索引擎优化需要听到的。这就是为什么像网页横幅广告存在的原因,因为广告公司相信仅仅把他们的广告闪到用户的眼前就会在他们的大脑中留下记忆痕迹。


在用户体验设计中,为用户模拟这种熟悉感是至关重要的。


聪明的设计师想出了一个策略,他们将“下一步”按钮放在登录屏幕的右上角,当用户在应用程序的主页面右上角上也放上一个用户中心icon,设置按钮,通知按钮或者是任意一个你希望用户点击的主按钮。这是一个很小的触摸(是的,双关语的意图),但是它在你的应用程序的转换率却有很大的不同。用户以前已经经历过这种情况,基于他们的认知流畅性,再次进行这种体验才更自然。

undefined

本文仅仅触及了用户体验设计心理学的表层知识。通过我的用户体验设计研究,我相信只有通过观察和理解最终用户的行为和情感,才能真正制造出实用的产品。然而,我们的设计师也需要谨慎对待想要如何影响用户的情绪。如果没有适当的研究和谨慎的实施,我们的最佳意图可能会以最糟糕的形式而告终。


记住,永远要与你的用户共情。








125
阅读原文
|
Report
|
255
Share
评论
in to comment
Add emoji
喜欢TA的作品吗?喜欢就快来夸夸TA吧!
推荐素材
You may like
华为项目——Ai智慧网图
Homepage recommendation
大家都在看
Log 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