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剪纸人物】花媳妇·扎辫子——李滔和他的剪纸艺术
【剪纸人物】花媳妇·扎辫子——李滔和他的剪纸艺术



▲ 李滔
▍李滔 / Li Tao
李滔,河南洛阳人,1962年生,现为洛阳师范学院美术学院副教授,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中华文化促进会剪纸艺术专业委员会委员,河洛剪纸研究会会长,洛阳市民间文艺家协会副主席,洛阳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当代剪纸家》微刊副主编,河南省民间艺术教育专家。其多篇研究民间剪纸的学术论文在《美术观察》、《戏剧文学》、《中国艺术》、《美术大观》等国家专业核心期刊发表。先后主编《美术教育学》、《剪纸》、《河南民间工艺美术传承人口述史》,出版个人作品集《李滔剪纸》。近年参与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重点项目《中国民间剪纸集成——豫西卷》的搜集、整理和编辑工作。
其剪纸作品先后获“中国新世纪剪纸艺术精品展”、“海峡两岸四地剪纸大展”银奖、“河南省第一、二届剪纸艺术大展”一等奖。
2011年获中国民协在山西广灵举办的“全国剪纸名家邀请展”金奖;同年,获“河北蔚县国际剪纸艺术邀请展”铜奖。
2012年受邀担任山西右玉“全国四花剪纸大奖赛”评委。
2013年获贵州“全国廉政剪纸大奖赛”特等奖;同年,获河南洛阳“全国首届低碳环保剪纸大赛”一等奖。

▲ 《西岭圪塔东岭头》/ 李滔

▲ 《东岭头下望西岭》/ 李滔
我生长在豫西山区洛宁县一个叫中村的村子里,
村的四周土岭环绕,
要到乡政府所在地的上戈街去赶趟集还得越沟爬坡走十几里的山路。

▲ 《起早摸黑》/ 李滔
那时候,
家乡还穷,
没有钟表,
家乡人早起晚睡主要看公鸡打鸣,
看月上树梢。

▲ 《添夜草》/ 李滔

▲ 《热身子别吃冷果果》/ 李滔
清早,
老公鸡飞到碾子上“喔、喔”一叫,
村里人就失急慌忙从炕上爬起来。

▲ 《花媳妇扎辫子》/ 李滔
大姑娘小媳妇起床后的头件事就是梳头发扎辫子。
一夜蓬乱的长发经梳子梳梳,
篦子刮刮,
再用红头绳扎上一个蝴蝶结,
立马就变成一条光光亮亮的大辫子了。

▲ 《犁地》/ 李滔

▲ 《山一程水一程》/ 李滔
走起路来,
身子风叶样一摇一摆,
长辫子在身后左蹦右跳,
扎人耀眼。

▲ 《唤叫》/ 李滔

▲ 左图:《半夜起来绣鸳鸯》/ 李滔
▲ 右图:《听见哥哥唱着来》/ 李滔
那时候,
扎着两条长辫子的姐姐经常拍着我的小手教我唱:
公公鸡,上碾子。花媳妇,扎辫子……

▲ 《人似花花心似鸟》/ 李滔

▲ 《拉锯锯》/ 李滔
当时年龄小,
不知道啥叫美,
只是觉得怪上口,
所以,
在西岭头上放牛的时候,
一高兴就扯起嗓子朝着天边使老劲的喊叫,
听得连小牛犊子都直撂蹶儿。

▲ 《一对花鸟抱窝窝》/ 李滔
“公公鸡,上碾子。花媳妇,扎辫子。盘盘坐,握
剪子。纸花花,贴窗子------”
十七岁那年,
我背着背包,
跟在父亲的身子后头走了八十多里山路,
到离县城不远的长水坐车去陕县上豫西师范,
从此,便离开了家乡。

▲ 《说不下时日不让你走》/ 李滔
一晃二十七年过去,
其间,
自己做过小学美术教师,
读大学美术专业,
到工厂做美术设计师,
直到今天任大学美术学院副教授。

▲ 《热炕头》/ 李滔

▲ 《引娃子》/ 李滔
尽管学习、工作几经变换,
却还总也与“美”有缘,
如今自己孬孬好好也算是个城里人了,
走在街上,
有摩登女郎擦肩而过,
染得红红黄黄的头发被现代化工具拉得曲曲弯弯。

▲ 《捣蒜》/ 李滔

▲ 《排排坐纳底子》/ 李滔
审视一番,
觉得也是一种美,
一种矫柔之美,
造作之美,
刻意修饰之美,
只是心里总有一种说不出的若有所失的怅然。

▲ 左图:《双扇扇门门单扇扇开》/ 李滔
▲ 右图:《手把槐树望哥来》/ 李滔
每每到了夜晚,
当远远的月亮把它幽幽的清辉透过窗棂撒在案前,
我掩卷静思,
仿佛又回到了家乡,
又唱起了那纯朴憨直的歌谣,

▲《牛不吃草强摁头》/ 李滔
于是一把乡思就浓浓地沁湿了我,
不知是对遥远家乡的思念,
是对飘逝童年的追忆,
还是被那朴实歌谣的自然之美所感染,
竟使我这五十多岁的汉子泪眼朦胧了……

▲《人约黄昏后》/ 李滔
“公公鸡,上碾子。花媳妇,扎辫子------”
这就是我的家乡,
这就是我的童年,
这,就是美啊!

▲《妹妹洗衣西河滩》/ 李滔

▲《暗地看人有注意》/ 李滔

▲ 《回娘家》/ 李滔
供稿 丨李 滔
编辑 丨武嘉伊
设计 丨陈璐瑶
校对 丨许 君
审稿 丨张 琳
审定 丨王来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