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现设计之因——传说中的细节

珠海/UI设计师/6年前/77浏览
发现设计之因——传说中的细节

很多时候我对细节总有疑惑,那么让我们探讨下传说中的细节

什么是细节,刚入行UI的时候我们都会有这种疑问,我也一样。虽然是艺术出身,但是对所谓的细节一知半解。很多时候感觉把文案信息层级整理排版传递出重要的内容,做一张绚丽的Banner,又或者是有趣的交互,再来个有故事性的详情页,就特喵的感觉自己贼有成就感,但是细节到底是什么?


曾经看过一个站酷大佬的文章《2019 UI能力细节拆解与复盘(上)》,在里面我看到了对图标的拆解,哇塞好多层次也,不过为啥光影关系可以算细节?作为一个学艺术出身,经过联考的熏陶,光影关系只是家常便饭罢了。那么什么是光影关系?如下图所示:



首先光影关系是我们常说的三大面、五大调,当然还有投影,也就是素描的基本操作。在一次学习吉祥物设计的时候发现,别人的教程也是根据光影关系做的,一开始拟3D版的我只像教程一样只做了3个面,完事后小小的也有立体感,顿时蛮有成就感的。但是事后经过放大处理发现,不够精致,于是我便加了高光、环境光、反光,如下图所示:



好像对细节有了那么一丢丢认知了,在那片文章中有对图标的拆解,于是我又开始了自己的图标拆解,分析自己和别人差了哪里?



我觉得差距最大认知和思维,别人把图标设计成了一个场景,而我设计之初却没有这种想法,艺术源于生活却高于生活,设计也是如此。我曾经和一起学UI的同学说过这么一句话:“我们学习不能仅仅只是学软件,还要学设计思维。”我认为跟着老师学习设计的思维是最宝贵的财富,软件哪里都能学,但是思维却不一定。我们都曾听过一个故事,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学习别人的捕鱼技术,才是一劳永逸的真本事。

 

当我们设计觉得没有细节的时候,我们可以给主体物加光影,先是黑白灰,不够精致那么麻烦来个五大调;我们可以给底板和主体物打造成一幅场景,给底板加渐变、加光影、加上场景元素,去衬托主体。可是排版呢?


在学艺生涯中我们都学过一个神奇的东西:斐波那契螺旋线。什么龟?通俗来讲就是黄金比例0.618,像蒙娜丽莎就被动的举过最多的栗子,具体如下图所示:



许多知名的大品牌,像淘宝、天猫、京东等的详情页都使用了这个原理,百度首页也运用了黄金比例。

 

这个黄金比例用法很多,我也经常下意识的去使用,但是当别人问起时,哎?哦,我觉得这样好看emmmm,现在我可以告诉别人一个非常霸气的名字——斐波那契螺旋线。

 

还有一个神奇的东西叫做栅格化,我觉得最简单的释义就是:把你做的界面等分成许多相同大小的"正方形",你界面内的元素都是以"正方形"大小为单位的。当然实际是有规则的:

W = A * n – i;A = a + i;

i:被分割的区块之间的间隔(为了方便计算,大都为10px)

整个公示中,i和n一样是核心,再确定i,即可确定整个栅格化系统。



最后,我们可以用黄金比例突出主要内容,利用栅格化控制间距大小,还可以利用图片比例来制定模块大小。但是,好看也是为了提升产品易用性,千万不能仅仅只是为了好看而忽略好用。为设计而努力,共勉~!


0
Report
|
收藏
Share
评论
in to comment
Add emoji
喜欢TA的作品吗?喜欢就快来夸夸TA吧!
推荐素材
You may like
我画的🎨vs 我拍的📸
Homepage recommendation
大家都在看
Log 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