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行业的企业在互联网业务中当心踩雷——交互设计师带你入行

Recommanded by editor
银川/UI设计师/6年前/1801浏览
传统行业的企业在互联网业务中当心踩雷——交互设计师带你入行Recommanded by editor

很多互联网企业成功经验是难以学习的、不可复制的。多数情况下,同样的雷,一家企业踩了,下一家接着踩。

更新:

第一次:2020年7月,重编。

前言:

很多从事传统行业的企业在巨大的利润诱惑下开始涉足互联网业务,然而很多互联网企业成功经验是难以学习的、不可复制的。多数情况下,同样的雷,一家企业踩了,下一家接着踩。想尽量避免踩雷,往下看…

适宜人群:

1.想接触互联网业务的传统行业企业领导者;2.想涉足软件项目管理、产品规划的UE/UI设计师、开发、测试。

注:

全文字数3300+,预计阅读时间8分钟。


一、写本文的原因

从2000年开始,中国互联网行业发展异常迅猛,像是给了众多传统行业企业新的机遇。同时看到新兴互联网企业利润丰厚、顺风顺水,让人很眼红。所以大家蠢蠢欲动,然而“只见贼吃肉,没见贼挨打”,看似风光的背后也有很多艰难险阻,且互联网行业的机遇、红利转瞬即逝,所以别人的成功经验是难以学习的、不可复制的。多数情况下,同样的雷,一家企业踩了,下一家企业会接着踩。

下文分享给大家两个传统行业企业做互联网项目的真实案例,看看能从中找到哪些雷区,引以为鉴。

二、案例

1.案例一

A公司的主营业务是传统行业。承接了一个软件开发项目。一期合同金额2000W+,包含软件和硬件(其中软件1400W左右)。在我看来一期合同金额不低,并且还有后续,所以我认为是一个较大的项目。


(1)第一阶段

然而就在这个较大的项目开始的2个多月内,A公司仅派一名非常不专业员工L担任产品经理,带领两名不专业的员工C和员工D在挖掘需求。

我们可以将这里视为项目的第一阶段。

已经出现如下问题

问题1:

做事的员工不专业

甲方极不专业,不能给到任何有参考意义的需求,全凭员工C、D与甲方的无效沟通,试图挖掘需求,并无成果。这不是甲方的错,在项目中大多都能碰到甲方不专业的情况,本身并不是什么问题。问题在于A公司员工不专业,具体表现为不懂软件开发流程和相关技术,口语表达能力有问题和甲方沟通困难,基础能力(比如做一个好看的PPT)薄弱,从而造成了项目搁浅。

问题2:

管事的领导不专业

产品经理L不专业。具体有多不专业?对软件开发流程全然不懂,更不动如何挖掘、整理需求,商务谈判能力也非常差劲。至于L为何能够成为本项目的产品经理呢,个中原因有着浓厚的传奇色彩,暂不讨论。

(2)第二阶段

在项目进行的2.5-6个月期间内,依然由员工L担任产品经理,此阶段有两名开发人员加入,员工Z负责Android和iOS前端,员工G负责后端。我们可以将这里视为项目的第二阶段,同时第一阶段的问题依然存在。

那么在没有明确需求的情况下,A公司为何要招聘开发人员呢?原因是甲方看到项目搁浅,要求A公司有开发人员介入项目。那么就产生了新的问题。

问题3:

没有需求、UE、UI的开发

首先员工Z和员工G是很专业的程序员,但仅能胜任软件开发工作。在没有需求、没有UE、没有UI、没有测试的情况下,员工Z和员工G仅凭“招标文件”、“投标文件”和“合同”艰难的开展了工作。能够想象,在这3.5个月的时间内员工Z、员工G并没有实质性的工作进展,因为前置工作(需求调查、UE/UI)不够到位。

同时问题1、问题2依然存在并继续着。

(3)第三阶段

在项目进行的6-8个月期间内,产品经理由员工L更换为员工B。员工B有着20年的开发经验,技术实力毋庸置疑,但我们都知道员工B这种人更适合软件技术总监之类的岗位,其和软件产品经理的有着本质的区别。同时员工W加入,负责UE、UI,同时员工W有软件产品经理和带领设计团队的经验。员工B和员工W开始共同挖掘需求,同时教C和D与甲方沟通。

紧接着在现有人员的基础上,员工B又招聘了UI设计师1位,Web端开发1位,后端3位,测试1位。

在此配置上,两个月内完成了项目从5%-80%的进展。然而之前的5%,由于A公司的不专业用时6个月。

问题4:

没有甲方积极配合

在第三阶段,由于项目严重延期,甲方已经快翻脸了。所以甲方配合度很差,导致员工B的工作开展极为困难,身心俱疲。

(4)案例一总结

在这个案例中,能够看到一个极为自信的公司,企图跨领域承包软件业务。很快认识到工作根本开展不下去,接着招聘相关专业人员和替换领导人。最后在艰难中拯救项目于水火的过程。

2.案例二

Y公司从事传统行业,在业务中,发现客户需要一款小软件。接着Y公司招聘了员工W担任UE/UI设计师。员工W根据需求,用Axuer RP在Web端复现了这个小软件的功能。

(1)丰满的理想

我们希望看到的发展路径是由员工W兼任产品经理(员工W担任过软件产品经理),再招聘开发团队,深入完善产品然后开始销售,之后根据市场反馈迭代升级。逐渐优化Y公司的业务结构,成功转型互联网行业,赢取白富美,走上人生巅峰。

(2)骨感的现实

然而意想不到的是,Y公司领导看到貌似可使用的软件后,就开始出售这个在Axuer RP上制作的软件。给客户交付Axuer RP上导出的文件,然后使用浏览器本地运行供客户使用。看似不可能的事情,就这样发生了。

更不敢相信的是,此软件在5个月内,出售了10套。由于是使用Axuer RP制作的,所以公司每接一个客户,员工W就要修改一次。并且,由于没有管理系统,员工W要不断给已购买的用户进行维护升级。

在这期间,员工W多次向领导反映,希望组建开发团队、拓展市场,无果。

问题5:

不了解软件行业、没有远见的领导人

Y公司领导人目光短浅。目光短浅的原因是不了解互联网行业的前景及发展。故不做大力投入,导致错过市场红利期。

(3)案例二总结

在案例二中,可以看到急功近利的领导,完全不懂软件的开发流程。将一个可能有更高售价、更多客户的产品逐渐完结。

三、雷坑

分享以上两个案例,简单总结一下,A公司和Y公司犯了哪些根本错误以及正确做法

1.盲目承接软件开发项目

隔行如隔山。别人眼里的家常便饭,在你看来就是奇闻逸事。所有企图跨行做事的企业,第一步的正确做法应是招聘业内专业人士,不求专精但求统筹。以软件开发为例,前期可以招产品经理,绝不能让编程工作蒙蔽了双眼。

2.招聘相关专业人士后,不会运用

在A公司找到专业的开发人员Z和G后,如果能让Z、G开怀谏言那么项目也不至于搁浅如此严重。所以,不要指望跨行业领导别人。外行指导内行的失败案例比比皆是。如果前期无法找到合适的产品经理,那么就应该挑选UI设计师或程序员承担产品经理的角色。

3.领导层意识不到自己专业能力欠佳

在A公司和Y公司的案例中,出现问题的根本原因都是领导层的能力欠佳。这一问题最好的解决办法是学习,学习软件行业的业务过程,学习软件从0到1的工作流程。这里更深层的问题是,领导层自身得有需要学习的意识。

4.对软件行业前景和市场的轻视

在Y公司中,如果能够重视市场、重视产品,组建开发团队,正式开发软件,而不是出售一个原型的话。那公司业务就会又是另一番场景了。所以无论面对什么行业,整个公司对此全面调研、抱有正向期待,是能够继续发展最基本的素质之一。

备注:以上仅从大方面总结提炼,其实,细节问题多如牛毛,只是不解决上述四个致命雷坑,细节更无从谈起。

四、低成本试水做法

有的企业说:我只是想试着干互联网,没经验,前期不想投入太多资金,发现了一些市场需求,具体应该怎么做呢?

方法:招聘能力全面的设计师

这里简单看一下软件产品开发流程中,参与工作的岗位。

整个软件开发过程中,产品经理需要全程把控,包括需求分析、项目排期等。设计师会把需求转化为软件界面。程序员会根据需求、界面编程。测试会提交bug给设计师、程序员修改。销售/推广负责出售产品,同时将用户反馈提交给产品经理,用于产品的迭代升级。

在做软件产品初期试水时,企业应该优先招聘产品经理岗位,但是,专业的软件产品经理不多,且成本较高。而我们希望较少投入,显然不行。

程序员,在需求分析阶段基本用不到。

测试,都还没开发软件呢,用不到测试。

销售/推广,这一岗位的职能,初期会被老板代替。也不用招。

就剩下设计师了。设计师在软件开发过程中,上游对接产品经理,会直接和产品经理讨论用户需求。下游对接程序员开发,能直接配合程序员的实现方式调整界面。所以,设计师是整个工作流程中能力相对全面的岗位。虽然这些工作对设计师的要求过高,且并非分内之事。但企业可以通过招聘能力全面的设计师,帮助企业将idea实体化,制作出能够看到的东西。前期可以帮助企业分析用户需求,后期可以给开发团队的岗位配置提供建议。

五、总结

跨行做事风险大,跨进互联网行业风险更大。

盲目自信会很惨,认识自己的缺点。

请专业的人,干专业的事。

如果想试水,那就请全能型的交互设计师。

40
Report
|
35
Share
评论
in to comment
Add emoji
喜欢TA的作品吗?喜欢就快来夸夸TA吧!
推荐素材
You may like
大家都在看
Log 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