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出字体穿越剧

汕头/设计爱好者/6年前/352浏览
一出字体穿越剧
志造社

汉字小故事

说,那是很久很久以前的原始社会...


某天,有一个原始初民在外打猎。诶,他发现了一个从没见过的东西。


这玩意儿长这样


当时有点震惊,从来没见过!


你想呀,那会也没有手机,电视,网络,报纸书籍,啥都没有。他像发现新大陆一样,兴奋地想告诉大家他看到了这玩意儿。


但是怎么描述呢


它不像现代我们这样,不懂的问别人,百度都可以,那会连这玩意儿叫啥都不知道,怎么办!!!想了下,有了!!!


拿起脚下的石子,在旁边大石头上刻下了这东西的模样,画的这个:


尖嘴,利齿,碎屑,弓背,长尾,活脱脱就是一只老鼠


后来人一看,就知道他说(画)的是“鼠”,这就是书画同源。


后来,当人们想描述的事物,事情越来越多,结绳的办法已经远远不能满足日益增多的记事需求,需要创造的画越来越多,记录速度越来越快时,就要进行精简提炼。


于是

汉字开始了几千年的进化...


老鼠什么习性?


《诗经·行露》中就有关于老鼠打洞的描述:谁谓鼠无牙,何以穿我墉(墉,墙)?

《诗经·硕鼠》中对鼠有这样的描述:硕鼠硕鼠,无食我黍(硕鼠,大老鼠;黍,黄米)。写的是老鼠偷吃粮食。


尖牙啃东西,利爪打洞,长尾巴特征进一步提炼后的金文:

老鼠的图案就剩尖嘴,利爪,长尾巴


后来发现当记录的符号越来越多时,它排列起来版式不好看,乱七八糟这个长一点,那个凸一点,这个张牙舞爪,那个圆不溜秋的,没有章法可寻。


这时候人们的审美越来越高,意识到了需要对汉字进行改良改成方块字,排起来才会好看。


于是,

就有了篆书

篆文已经逐渐脱离了画,变得更像文字,但仍然保留了长尾的特征


再后来繁文缛节越来越多,记录国家重大事件,地方志事等等,无比繁琐,篆书书写速度也跟不上时代喽,那些个专门负责编撰的小隶逐渐就发明了一种,在篆书的基础上,把曲线变成直线的书体。


小隶们改良的,

故名“隶书”

这时隶书已经彻底脱离了象形,尾巴已经看不见了


还有

楷书、行书

再到书籍的出现,现代印刷普及,变圆润笔画为几何线条笔画,刻工刻字速度更快。


书体逐步由楷书

过渡到刻本字体,

再到现代宋,黑体,汉字经过几千年的演变,终于变成了我们现在认识的“鼠”

我们的汉字源远流长,为什么这个字在今天会是这个样子,它都是有原因的,仔细去寻找探索,你会发现不一样的汉字之美。


2
阅读原文
|
Report
|
收藏
Share
评论
in to comment
Add emoji
喜欢TA的作品吗?喜欢就快来夸夸TA吧!
推荐素材
You may like
大家都在看
Log 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