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化智能体验舱设计指南

Recommand
广州/UI设计师/6年前/3957浏览
数字化智能体验舱设计指南Recommand

智能体验舱设计的趋势已经非常明确,各大车厂的设计需求也大同小异,总结起来整体就是数字化智能体验舱的方向发展。

数字化智能体验舱设计指南

 

智能体验舱设计的趋势已经非常明确,各大车厂的设计需求也大同小异,总结起来整体就是数字化智能体验舱的方向发展。数字化智能体验舱,没有办法通过一两句话就能定义的,我们通过一张图片来展示一下数字化智能体验舱的概念。

汽车行业紧随时代的潮流,智能体验舱就是这些新技术的试刀石。如今在智能体验舱上出现的技术,都很有可能在将来的量产汽车上实现。数字化智能体验舱的设计,就是将尽可能多的技术加入其中,让使用者找到其中的亮点,这种亮点才是车厂应该认真发掘下去的技术。这可以使车厂少走很多弯路,尽量避免在低价值的技术上投入过多的人力物力。

数字化智能体验舱的角度来讲,大概分为四个模块:人机交互模块、情感舒适模块、安全驾驶模块、整车系统模块。

人机交互模块中,涉及到大量的汽车HMI设计,包括:AR、HUD、数字仪表盘、中控屏、曲面触摸屏、车窗显示屏等等。除此之外还有交互方式的技术,比如手势交互、智能语音交互、触控手势交互等。

在智能体验舱人机交互的设计中,交互方式也是被人重点关注的技术之一。设计者可以根据车厂的需求,添加相应的技术。

手势交互:

通过电子传感器获取人类手势,通过算法识别信息,用户就可以使用简单的手势对智能体验舱产生互动。

undefined

手势交互又分为二维手势识别和三维手势识别。前者能够智能识别出几个静态的手势动作,比如握拳或者五指张开。而后者增加了距离传感器,能够识别更加复杂的手势,甚至是动作。手势交互的好处就是,不需要触控屏幕就可以操控相应的指令。

智能语音交互:

这是一种语言为信息导向,让设备能听到人类的语言并作出回应,并且将语言信息转化为具体命令,让设备运转起来的综合技术。

undefined

语音识别,AI助手等,尽管无人驾驶已经近在眼前,但是还有一个相当长时间的过渡时期,人们还不能完全解放出自己的双手,但是为了更方便控制车辆的辅助系统,将已经日益成熟的语音识别系统加入到车辆中,已经是一个必然的趋势了。所以在未来的主流车辆中,控制空调和灯光的方式必然会使用更加安全便捷的语音控制。Ai助手也是一个比较成熟的应用,可以直接移植到汽车中,作为汽车驾驶过程中,得力的助手和陪伴的对象。

多点触控交互:

这已经在量产车中实现很长时间了,可以在触控屏和触控板上实现人机交互。

undefined

说到触控屏幕,在智能体验舱设计中,液晶显示屏的配备成了一场竞赛,,将最新的显示屏技术融入到智能体验舱的设计中,更能体验舱的数字化。如今的曲面屏、柔性屏等特种屏幕炒的火热,如何将这样的最新型技术融入到体验舱中,也是一个非常值得斟酌的设计点。

情感舒适模块中,主要关注人性化的设计。除了在交互方面更加自然,舒适之外,我们还要关注到定制化的趋势。人们总是倾向于接受自己熟悉的事物,面对针对个人定制的产品,更容易被使用者所接受。因此在数字化智能体验舱的设计过程中,要将个人的数据与体验舱的数据对接,千人千面,不同的人在体验过程中,接收到的信息应该是不同的。数字化,不仅仅是智能体验舱自身硬件的数字化 ,更是从软件方面的智能化。

undefined

情感舒适模块中,除了合理的人机工程之外,让人感觉亲切才是根本。我们认为,在乘客坐上体验舱的那一刻开始,智能体验舱的每一个部分都应该是体验者心目中想象的样子,比如座椅应该是体验者量身定制的位置和高度,座椅的仰角会根据体验者的姿势来进行变动;氛围灯和音乐恰好能够理解体验者此刻的心情,尽量少地让体验者进行手动调节。当然并不是说要彻底剥夺体验者的操作感和选择权,我们想要做到的是,让体验者真正感觉到智能,真正感觉到科技感。所以,我们在安排好这一些之后,还应该提供一些能够自主选择的机会,交给体验者,提高体验者的参与感和交互感,真正好的数字化体验舱,是在与体验者相互交流中得到认可的。

安全驾驶模块:

北京第三区交通委提醒我们:道路千万条,安全第一条。行车不规范,亲人两行泪。汽车的安全模块也是历年概念舱展示的重头戏。

数字化智能体验舱中,针对安全驾驶模块,也有很多比较新颖的技术。最突出的技术就是ADAS,高级驾驶辅助系统,能够根据车载的各种传感器,对车内外环境进行静态或者动态的识别追踪,从而让驾驶员及时察觉到可能发生的危险。

undefined

还有360度环视系统,能够通过摄像头,实时采取车辆四周的图像,再通过算法拼接到一起最终形成一个俯视车辆的全景视频。能够很直观地展现车辆四周的情况。类似的技术还有:流媒体后视镜、摄像头侧视镜,透明A柱等,都是通过视像头或者其他光学仪器将驾驶员的视觉盲区展示出来,为驾驶员提供更多的视野。

系统:

系统分为:车身控制系统、汽车操作系统、车载通讯系统。

以上系统基本上采用现有量产车的框架和底层逻辑,但是在通讯方式和传输速度上,紧跟时代的步伐,用更加便捷快速的方式,对系统进行了优化。

车载通讯方面,近两年的智能体验舱必然会乘着5G网络的东风,将更加新颖的技术,比如AR、3D投影等等技术,应用在通讯方面。


0
Report
|
7
Share
评论
in to comment
Add emoji
喜欢TA的作品吗?喜欢就快来夸夸TA吧!
推荐素材
You may like
IP形象——十二牛马
Homepage recommendation
宇宙波 x 七夕新传
Homepage recommendation
大家都在看
Log 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