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着《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学宋瓷(一)

武汉/室内设计师/6年前/572浏览
跟着《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学宋瓷(一)

汝窑宋瓷


随着《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的热播,剧中背景是北宋宋仁宗时期,宋式美学也让人爱不释手,今天我们来聊一聊剧中的宋瓷吧。



宋瓷有2大系统,官窑和民窑两大系统。官窑就是我们常说的宋代五大民名窑“汝、官、哥、钧、定”。


今天讲汝窑,五大名窑中,汝窑为首,汝窑瓷器作为我国宋代五大名窑之首,一直没有离开人们的视线。


“花是扬州种,瓶是汝州窑。注以江东水,春风锁二乔。”这是明代画家徐渭在其《墨芍药》画中的题诗。可见论起芍药,扬州是天下第一,而谈起瓷器,最好的必然要用汝窑了。



汝窑的窑址过去是不明的,大部分人认为是在河南的临汝县,直到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在河南的宝丰清凉寺遗址发现以后,才确切的知道汝窑的位置。


南宋人叶宥在《坦斋笔衡》有这样一段记载“本朝以定州,白瓷器有芒,不堪用,遵命汝州造青瓷器,故唐 邓 耀州,悉有之,汝窑为魁。”


南宋人已经据北宋很近了,都说汝窑为魁,这对后世的影响很大。所以收藏宋瓷的人,言必称汝窑。



汝窑的烧制时间短,是北宋宫廷御用瓷器,应在北宋神宗至徽宗时期。现今已知存世的古代汝瓷,全世界大约有记录可查的有67件汝窑。


其中台北故宫博物院23件、北京故宫博物院17件、上海博物馆8件、英国达维德爵士基金会7件、维多利亚阿伯特博物馆、美国克利夫芝和圣路易、日本大阪市立东洋陶瓷馆,等知名博物馆和私人收藏约10余件,可见汝窑的稀有和珍贵。



历史上的文献记载都对汝窑推崇备至,所有的历史文献中,出现最多的一次就是16件。


南宋人周密在《武林旧事》有记载:“绍兴二十一年十月,高宗幸清河郡王第,张俊进奉,汝窑酒瓶一对,洗一、香炉一、香合一、香球一、盏四只、盂于二、出香一对、大奁一、小奁一。”


说的是南宋的第一个皇帝宋高宗赵构,1151年的时候到清河郡王张俊家巡幸,皇上都上他们家了,张俊受宠若惊,就拿了这么一批的汝窑进奉皇上,这在当时是非常非常非常珍贵的礼品,这是中国历史上记载汝窑最多的一次。



一个南宋皇帝接受北宋父皇遗存之物,是什么心情,不得而知。但此之后的南宋官窑接近汝窑的特点,与官窑不相似,应该是与南宋皇室的好恶有关。


南宋周辉《清波杂志》中记载“汝窑宫中禁烧,内有玛瑙为釉。”


说汝窑的釉色是靠玛瑙呈现的,中国古代对玉和玛瑙都充满了敬畏之情,在烧造汝窑的时候加了玛瑙末,所以它的光泽和其他的窑是不一样的。



据说汝州这个地方本身就产玛瑙,说明这不是瞎编,是有道理的。从来没有记载在其他瓷器中加入过玛瑙。


   


我们再来看一看一下汝窑的特点


第一:蟹爪纹。像大闸蟹爪子一样,毛毛渣渣的,釉面开裂纹片,多为错落有致的极细纹片,透明无色似冰裂。


鱼鳞状的开片,跟其他所有的瓷器开片都不一样,它的裂纹是斜着的,所以它有折光率。如果瓷器降温太快,釉面的收缩速度超过瓷胎,就会开裂,不用担心,只是釉面开裂。


第二:汝窑胎香灰胎。坯胎以香灰色和灰白色为主,浅浅的灰色,像烧了香落下来的香灰。


瓷器由“胎”和“釉”两部分组成,釉在胎的外面,就像一层漂亮的衣服。烧瓷的最后阶段需要冷却,胎和釉会同时收缩。


第三:胎薄,胎和底同厚,其他的瓷器都是底厚边上薄。


第四:鸭蛋壳青色,汝瓷产品以天青色为基调,有天青、天蓝、月白等釉色。天青色,俗称“鸭蛋壳青色”。


汝窑的天青釉瓷,釉中因为加入了玛瑙粉末,故色泽青翠华滋,釉汁肥润莹亮,有如堆脂,视如碧玉,扣声如馨,质感甚佳,有"似玉非玉而胜似玉"之说,色泽素雅自然。


釉层不厚,随造型的转折变化,呈现浓淡深浅的层次变化。虽说汝窑比官窑多一分青色,但它仍为灰色调而非青色调。


之所以很难呈现青天的颜色,是因为瓷釉中的铁元素“太善变”。无论釉色发灰发黄,还是发绿发蓝,我们都统称“青瓷”,因为这些瓷器的呈色原理类似,都依靠瓷釉中的微量铁元素。


但铁元素非常善变,窑内氧气充足时显黄色,氧气不足时变蓝绿色,釉层厚了发黑,温度太高又发紫。最麻烦的是,汝瓷刚刚烧成时往往偏绿,只有冷却速度得当才会慢慢变蓝,可见烧出纯正的天青釉非常不易。


第五:“奉华”和“蔡”。汝窑瓷器底款有刻“奉华”和“蔡”字的两种,应为后刻,均与宋宫廷和皇室有关。


明代文人曹昭对汝窑有一个精确的记载,在《格古要论》中写道“汝窑器、出北地,宋时烧者、淡青色,有蟹爪纹者真,无纹者尤好,土脉兹媚,薄甚亦难得。”


现在我们来欣赏一下汝窑:


汝窑天青无纹水仙盆(上图)

汝窑水仙盆有六件传世,四件在台北,另两件分藏吉林省博物院和日本大阪市立大学东洋陶瓷美术馆。


汝窑天青釉弦纹三足樽(上图)——北京故宫博物院

上图就是前面提到的南宋人周密在《武林旧事》有记载:“绍兴二十一年十月,高宗幸清河郡王第,张俊进奉,汝窑酒瓶一对,洗一、香炉一、香合一、香球一、盏四只、盂于二、出香一对、大奁一、小奁一”里的小奁,直径18公分。


汝窑三足樽(上图)上的冰裂纹开片


这个弦纹(上图)是简化青铜器的纹理而来,体现了宋人的“简约”哲学。青铜樽上的精美纹饰都简化了。在汝窑三足樽上,这些复杂的花纹全被省掉了,只做了七条朴素的平行线,学名叫“弦纹”。


我们继续来看看战国铜器的样子:


青铜三足樽(战国)——湖北省博物馆藏


汉代画像砖拓片里的三足樽

我国国有单位收藏的1.08亿件/套文物中,只有195件因为太过珍贵,入选“禁止出国(境)展览文物”目录。三足樽(上图)是其中唯一的汝窑瓷器。汝窑三足樽仅有两件传世,另一件收藏在英国大维德基金会。

     




除了三足樽,北京故宫的汝窑碗和汝窑承盘也是汝窑名品:汝窑碗(上图)仅有两件传世,另一件也在英国大维德基金会。


碗底(上图)有乾隆皇帝的诗作


汝窑承盘(上图)仅有一件传世,弥足珍贵


汝窑莲花式温碗(上图)属于温酒用具,仅有一件传世


汝窑长颈瓶(上图),大维德基金会藏


汝窑天青釉玉壶春瓶(上图) 大英博物馆藏


汝窑天青釉盏托(上图) 大英博物馆藏

共有四件传世,其余三件分藏英国维多利亚和艾伯特博物馆、大维德基金会和私人藏家。


因为宋朝喝茶已经与唐朝的方式改变很大,是点茶道,直接拿着茶碗喝茶,茶太烫,手拿着不雅,故有专门的茶盏托,这样端着茶碗,仪态就从容了就好看了。


汝窑天青釉圆洗(上图) 上海博物馆藏


宋汝窑天青釉盘及局部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宋汝窑天青釉洗(上图)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4
Report
|
9
Share
评论
in to comment
Add emoji
喜欢TA的作品吗?喜欢就快来夸夸TA吧!
推荐素材
You may like
宇宙波 x 七夕新传
Homepage recommendation
大家都在看
Log 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