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你的设计需求方不买单?
喝了这碗毒鸡汤,可以让你在工作中少走弯路:)

在工作中我们会遇到辛苦设计的方案被需求方无情拒绝的情况,作为设计师我们常常是一边在心里痛骂需求方,一边又无奈的更改起方案。而有些心态不好的同学,会觉得之后的修改永远都没有第一稿来的完美。而作为需求方心里也很痛苦,会担心设计不能按时交付,影响项目上线。这时候我们不难发现设计师、需求方都很不开心,那么为什么你的设计需求方不愿意买单?又该如何改善这种情况呢?
| 首先来分析需求方觉得你的设计不好的原因?
在工作中我也多次扮演过甲方的角色,对待需求方想要的设计心里还是有大概思路的。对于需求方不满意的点其实不难分析:
第1点 设计画面低于预期
需求方在提一个设计需求的时候,心里会大概预估这次的设计是什么样子的,而如果你呈现出得画面低于他想要的结果,这时候往往会被需求方说出各种问题。
第2点 需求方想要强调的信息没有强调
在营销设计中,出现的数字、短句往往是需求方想要强调的利益点,一般会要求放大和突出。而往往很多设计师觉得把字放的很大会很LOW,显得画面不精致,总是很胆怯把重点信息放大。
第3点 设计做的太自我
刚入行的设计师常常会把“设计风格”看的很重要,总想在项目中融入自己的设计风格,甚至会觉得没有逼格的设计都不好意思拿出来。结果是需求方明明想要一个促销感强的设计,设计师却拿出一个文艺小清新的设计案例,并跟需求方说我这设计中用了“黄金比例”、“五感设计”(原研哉理论),可想而知,这样的设计方案,需求方是否会给你买单。
第4点 项目想要传达的感觉没有表达出来
这跟第三点好似有点重合,但是也是有区别的,需求方想要的感觉,有时候是比较难把握的,他不是那种很明显的说是“促销感”、“设计感”、“简约风”等等,这个时候如果设计师没有跟需求方仔细的深聊,往往最后设计的结果,也会让需求方不买单。
第5点 需求方不喜欢你这个人
这一点在我工作过的公司中是比较少见的,但并不是没有,如果对接的需求方对你本人不满意的话,不管你怎么做,设计都不会得到他的肯定,“对事不对人”有时候需要一定境界,并不是每一个人都可以做到,带着情绪做项目,结果也是很难达到双方满意。
| 如何做到一次过稿?
根据上述分析的5点,如果我们可以改变这5点,那么我们的设计过稿将变的轻松许多。现在我们来一一分析这5点如何去改变。
1.如何改变设计画面低于预期?

1)把“预期”量化为实际的“参考”
这里的重点是“预期”,需求方心里预期是什么样子的,在沟通环节,我们要想办法引导出来,我们可以找到类似的参考给他看,或是让他自己提供参考,这里的参考即是“预期”,有了参考标准,设计的时候也就心里有数。你设计的作品,越是高于参考,便越能够给需求方带来惊喜。

2)过稿前先自我检查三遍并问自己是否觉得OK
很多童鞋过稿时,总会被需求方挑出各种各样的毛病,有的毛病我们改变不了,但是大多数毛病是可以之前便发现的。你很多时候发现不了的原因,是因为你的眼光总是盯在排版、字体设计、图案上面,没有跳出来站在更局外的视角看画面。
所以我的一个习惯是过稿之前,先自我检查三遍,我会放下要设计细化的心,从一个大众的视角去审视画面是否达到了设计预期?是否犯了设计的基本问题?是否有错别字?是否把需求方想强调的内容表达出来?带着这些问题看设计,你很容易发现设计上可以优化的点。当都优化完了后,再问一下自己是否觉得OK?如果自己觉得很满意,且自己找不出毛病的时候,这时候就可以发出来让需求方过稿了。

3)让比你优秀的人审稿
总是盯着自己的设计,难免有“不识庐山真面,只缘身在此山中”的感觉,当自我发现不了问题的时候,把设计发给比你更优秀的同事看,是一种快速、高效的方式。从我的经验上来说,不要设计做一半就抛给同事看,那样提出的修改意见也是初级的。设计的深度,取决于你拿出多少分的设计,不要幻想,设计还没开始,就问大神,这个设计该怎么做。
2. 如何改变需求方想要强调的信息没有强调?

1)提取关键信息
拿到一个具体的需求,要首先学会分析找出重点信息、强调信息、弱化信息,在本子上根据信息的层级分好1、2、3,之后将理好的信息与需求方一起过一遍,明确是否正确,之后将重点信息变成一个个“关键词”,关键词有了后,设计基本上就有了。如果是电商,常用的方式是强调重点信息,类似“低至五折”、“全场99”等信息。如果是滴滴这类公司,可以根据关键词,设计与之相匹配的画面,这样做的优点是可以兼顾品牌感。

2)“两极”概念
所谓“两级”可以是太极的黑鱼与白鱼、南与北、大与小。这个世界上万事万物的美都来源于对比,没有对比,也就没有美丑,设计也是如此。
做设计的时候,胆子要大一些,主要信息可以先放到100%的大小、次要信息可以先缩小到1%,设计是将讲究气的,在设计之初,就先确定好画面中每个元素的地位,也就不会发生后面的“篡权”等问题。很多设计师在开始的时候就纠结在28px与30px之间的问题,那么你的格局就小了,设计也就容易陷入没有重点的境地。
3 如何改变设计做的太自我?

1)商业设计的根本是帮甲方解决问题
这是商业设计的第一原则,如果你的设计不能满足这一点,都可以称之为“自嗨”,设计师可以有风格,但是设计风格的基础都是建立在可以解决甲方的需求,用户的痛点。有风格的设计,用在对的地方即是好的商业设计。所以你要问自己,我的设计风格是否能够为甲方爸爸解决问题。
2)定位
如果你的定位是“设计师”而不是“艺术家”,那么你就不要把设计风格挂在嘴边,天猫的风格放在无印良品上,是很奇怪的组合。每个品牌的定位不同,设计表现也就不同,优秀的设计师应该学会驾驭各种设计风格。
3)喜悦
作为一名商业设计师看到自己的设计出现在公交站牌、荧幕、新浪微博、微信朋友圈等渠道上,并且为项目带来巨大的流量,是应该感到由衷的喜悦,这种喜悦对于淡泊名利的设计师而言,可能也是提不起兴趣。但是我们还是要去培养这种喜悦,只有当你感觉到这种喜悦带来的幸福感,你才有可能站在甲方的角度思考问题,你才会关注作品背后的商业价值在哪,你才会发现做对的设计,往往比做好看的设计更重要?
4 如何改变项目想要传达的感觉没有表达出来?
1)深入聊天
有时候我们会遇到需求方想要的感觉,但是需求方表达不出来的情况,这时候我们应该耐心一点,可以围绕项目去聊一些周边的事情,来引导需求方从中找到他要的那个点。例如Jeep的需求方想要的是战后的那种废墟感的画面,同时还要让人一眼可以看出是现代刚发生不久的,然后还要体现出Jeep的彪悍和稳定。这时候你们可以聊一聊电影“变形金刚”、“汽车人”、“擎天柱与霸天虎战斗场景”等等,这都是很好的能够激发需求方找到他想要的可以有参照的画面。

2)思维导图
思维导图是指由一个关键词引发的周边延伸,利用这些延伸,找到可以落地的方案。这个方法可以很好的应对一些没有抓手的方案,例如企业宣传“价值观”、广告传达“情绪”等案例。

(要善于运用你的想象力,改进你的思维导图)
5 如何改变需求方不喜欢你这个人?
1)好好说话
中国有句古话叫“祸从口出”,说话每个人都会说,但是说话却是最难掌握的一门艺术,面对不同的人,说什么样的话,往往都是要经过深思熟虑的。所以平时工作中要学会观察,学会了解大多数需求方的性格特征、喜好、所负责的项目。这样当需求方来找你的时候,你们就可以有话可说,当有话可说后,便可自然而然产生“共同话题”,有了共同话题,需求方才会觉得你是站在他的立场考虑问题,信任感慢慢就可以建立。
2)收敛自身情绪
设计师的职业属性,决定了很多设计师都具有一定的个性,有的个性鲜明,有的不好沟通。当与需求方的沟通不能正常交流之时,可以先暂停一下,喝口水、深呼吸一下,收敛自身的情绪。待状态调整好了后,再根据已有的事实,继续沟通下去,并且记住根本目标是解决问题,而不是吵架。
3)转换立场
当你不能接受需求方提出的各种修改意见时,不要先思考怎么怼回去,而是先试着转换立场,站在需求方的角度思考为何会提出这些问题?哪些修改问题实际上是在重复一个问题,先梳理一遍,采纳对的修改意见,再将不合理的修改意见与需求方进行分析。同时你也可以引导需求方站在设计的角度思考问题,明白哪些东西是即使修改也很难满足需求的。这便形成了一个很好的沟通、协作氛围。
4)建立个人影响力
在《影响力》这本书上举过非常多的案例是一个有影响力的人发布了明显错误的信息,但是群众毫不怀疑,直接拍手称快的案例。这个点说明,影响力是非常重要的武器,你具备了影响力,也就具备了一定意义上的话语权。
影响力的获得不单纯是通过职位的高低来取得,也是要在一个领域作出让别人认可的诸多案例。在日常工作中,我们要学会积累自己的个人影响力,为自己的“个人信用银行”存储资金,当你存储的越多,做起事来便会越发觉得顺利。
个人影响力有高有低,但是当你有这种意识的时候,其实你已经在建立影响力的路上,未来总有一天你可以有一片属于自己的领域,在这个领域你会受到别人的尊重和认可。
总结
针对提出的5点问题,我给出了自己的答案,有些观点,可能存在一些争议,毕竟这也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分析,希望大家理解。这些观点适合刚入行、或是沟通常常存在问题的设计师,希望你们能从这些建议中,找到适合自己的沟通方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