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到APP产品分析
前段时间更新了新版的得到,发现和之前的版本差异很大,正好有时间分析了一下得到这个产品。
产品概述:得到,是一款聚集国内精品资源的知识服务App,主要针对的是终身学习的用户,主打利用碎片时间学习系统的高浓度知识,通过付费专栏、精品课、大师课、每天听本书等高质量内容服务用户,最终让用户通过付费的方式受益知识。
产品定位:为有知识需求但缺少时间的人群提供有偿的知识付费和学习的服务。
Slogan:和你一起终生学习
Logo:猫头鹰
类型:有声音频 知识付费
版本:Ios 5.0.4
该类型排行:

用户需求分析
用户特征


一线、新一线的职场人士、高校学生。
20-40岁,男/女
对自我发展有上进心,有知识焦虑
平时有学习习惯,有学习的意愿
典型行为特征:

用户画像和使用场景:
(1)20岁左右,愿意拓展知识面、对认知提升有需求
姓名:王同学
城市:深圳
职业:大三学生
人物简介:王同学一直以来喜欢接触互联网以及新鲜咨询热点,某次看了罗辑思维节目,成为了粉丝。后来节目推出了APP得到,王同学就下来体验使用了。
用户目标:接触新观点学习新知识开拓视角眼界
使用场景:每天睡觉前会听罗辑思维,空闲时间选择感兴趣的电子书,留言区留言。
(2)24-29岁,行业必须接触新鲜事物,想更全面认识提高自己
姓名:李青年
城市:上海
职业:交互设计师
人物简介:李青年工作两年成为一名交互设计师,职业要求必须时刻学习新知识应对职业的发展,在应用商店看到得到APP,看到评价不错于是下载体验。
用户目标:了解热点科技资讯
使用场景:每天睡觉前和通勤期间听科技类音频。
(3)30-38岁,职业有发展,进一步学习提升认知
姓名:张经理
城市:北京
职业:国企部门主管
人物简介:一直关注罗辑思维,张经理觉得罗胖讲的很多知识和理念对自己做管理帮助很大,所以下载了APP继续学习
用户目标:了解行业内热门话题积累谈资;管理类知识
使用场景:每天开车时候和周末或者出差的碎片时间学习,付费专栏主要是管理为主,然后再留言区发言和老师交流
产品形态
业务中有三方,分别是,得到平台,内容作者和用户。
从内容作者方向,作者可以将内容发布在得到中,并通过内容获得收益;
从用户方向,用户可以在订阅/购买得到中的内容,并在得到中完成对内容的消费。

核心业务逻辑

信息架构分析
得到APP中共有5个一级tab,分别是“发现”、“学习计划”、“笔记”、“已购”、“我的”。
“发现”tab为APP首页,其中包含了全部内容的入口和各类重点内容的推荐位;
“学习计划”tab为个人学习中心,其中有学习累积时间、每日学习计划;
“笔记”tab为得到精选转载的用户笔记和我的笔记;
“已购”tab为展示用户已购内容的页面和听书的内容;
“我的”tab主要展示用户的个人信息、阅读数据、勋章、等
“发现”、“学习计划”、“笔记”、“已购”,均为用户提供不同场景下快速找到自己喜欢的内容而服务。

主要内容类型
得到APP中的内容类型,分别有电子书、音频故事、听书、专栏课程和实体书。
其中得到中重点内容为:付费专栏和音频读书笔记。
付费专栏的特点:由大咖通过语音形式授课,具有比较强的市场号召力;单价高,收益价值大;系列性内容不断更新,订阅后,可持续为APP提供活跃访问;属于高端付费产品,有利于提升平台的形象。
听书:创作门槛低,可以持续提供大量内容;定价低,用户接受度好;短时间内获取整本书的精华内容,可以为快餐类阅读用户提供便利。
笔记:之前的版本里并没有将笔记的优先级提高,此次的版本将笔记优先级提高,主要是从运营方面考虑,建立以知识为要点的社交功能,提高了产品日活和增加用户粘性。
重点业务流程
分析了付费课程业务逻辑使用流程,要经历:分类学院-课程列表-课程详情-购买-充值-完成购买。
相较于之前的版本,在首页直接展示了专栏付费课程不同分类的入口,分类针对特定的目标明确的用户,层级提升转化率会进一步提高。
流程图:

现状问题梳理改进
发现问题
1. 体验参差不齐
操作方式、视觉表达不一,导致用户操作路径不一,体验舒适度参差不齐。
2. 品牌性弱
没有规范设计,多人协作产出,页面一致性不足
3. 信息层级混乱
发现页面信息层级不突出
后面打算自己做重设计,做好了再上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