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创业的时间管理

Recommanded by editor
深圳/艺术工作者/7年前/4868浏览
设计创业的时间管理Recommanded by editor

如果有真理,我只相信两条,其一是你我都会死,其二是每天有24小时。

 

上一期我们聊完怎么面对创业恐惧,今天我们聊个新话题,如果世界上有真理,一般我只相信两条,其一是你我都会死掉,其二就是每天只有24小时。关于死亡不在我的研究范围,所以今天我们聊时间,由于时间的有限性跟公平性,所以如何管理很重要,特别是设计创业者,因为设计的最大成本就是时间,同时大凡有所成就的企业家都是时间管理达人。

 

一、 对待时间的几个核心态度

 

有诸多朋友给我私信留言问什么时候聊业务话题,其实这是本末倒置的,按我们的经验,如果你无法科学把控时间,你在处理业务问题时,不管是获取还是生产阶段都将一团糟。

 

人在时间上达到自由之后很容易走极端,其一是通宵达旦的加班,这是中国人稻田文化的影响,我已经忘记我在哪里谈过这个问题,简单来说就是中西方的文化区别很大来源于我们的粮食种植方式,中国多数种植稻田,特别南方,稻田是一年到头都要耕作的,所以形成中国人不努力就惭愧内疚,而西方多数种植麦子,麦田有休耕的周期,所以西方人会注重休息,比方周末不谈工作而理所当然心安理得。其二就是睡到自然醒,时间一旦解放很多设计师有补偿心理,作为上班族每天早上要按时打卡,多年下来积愤良多,所以创业开始后就干脆自然醒,然后晚上再加班,恶性循环,对身心都有害。



我在不久前更新了一个朋友圈动态,说到9个字:少则多,静则动,慢则快。其实就是在谈对待时间的几个基本核心态度。

 

1、少则多

 

有句话叫:时间在哪里,成就在哪里。其实归根到底就是如何合理的支配有限时间,从而达到效率最大化,由于有限性所以我们要专一,这就是少则多的奥妙。

 

设计师开始创业的时候缺乏规划,没有明确方向性,导致什么工作都承接,业务范围非常不聚焦,关于这块我们会在下一期聊到,就是如何规划公司的发展方向与业务范围,所以这里先不延展。

 

按照我们的商务经验,假设一间公司告诉你他们什么项目都可以承接时就表示其什么都不专业,这是非常明显的,所以我们要在业务范围上有一个精准定位,然后一切围绕这个定位去做,当你在某一个聚焦领域做出成果时,其收益时绝对远远大于你做多种领域。

 

我在另一个分享系列《设计史太浓》里叙述过,少则多其实就是一个设计法则,来自包豪斯第二任校长密斯凡德罗,意思是用最少的元素做出设计的最大完整性,那么设计看起来就会非常简洁及国际化,而另一个维度则是,在设计工程当地我们要考虑成本及大众购买力的承受程度,所以也要以最少的预算做出最多的成果。

 

所以我们如果要在最少的时间里做出最大的成果,就是专一与专注,这是第一个态度。



2、静则动

 

静指的就是休息,大自然永远在一静一动之间发展,恒久不变。不然人类就不会进化为需要睡眠,所以我经常会有一个观念,认为不懂休息的人也不懂工作,因为休息不好的人工作效率很低下,而且身体很容易发生毛病,缩短职业生涯。

 

所以静是为了动,我们要合理分配休息时间,这是对待时间安排的第二个态度。

 

3、慢则快

 

慢则快已经有一些哲学思辨意味,中国有一句老话叫:欲速则不达。我总觉得是说给设计师听的,因为设计不是流水线生产,需要思考与沉淀,也需要一些灵感辅助,所以过于追求速度,产出通常会不太理想,然后就是方案被推翻,继而需要再重新进行,所以快变作了慢。

 

但关于这块我们需要理性看待,创业之后我们知道会碰到很多需要短周期输出的项目,那么对待这些设计项目时我们就需要戒急戒躁,尽量让自己慢下来,慢下来的意思并非停止,而时融入更多的思考与准备,同时也更多的与客户沟通,不急于动手,在一切准备工作都有序完成时,准确度会更高,我有很多项目的核心部分都是在深思熟虑后用3-8个小时时间完成并通过方案,很多设计其实在操作上不需要那么多时间,更多的时间应该用在我们前面谈到的准备工作上。



这就是慢则快,属于我们对待时间的第三个态度。

 

一、 多相工作法,黄金两小时法则

 

这里我要分享一个技巧上的东西,就是多相工作法,这个名称是我自己拟定的,灵感来自多相睡眠法,其实所谓8小时睡眠是一个现代说法,或者说社会形态发展后形成的规律,远古时期人类跟动物其实都采用多相睡眠法,意思跟少吃多餐一样,将睡眠切碎成多个部分,这样达成最佳休息状态。

 

比方在原始部落社会,两个伙伴去协同打猎,在等待猎物过程中忽然一个人感觉困了,另一个小伙伴就会先站岗让其先打个盹,又比方我们现在观察猫狗,它们也极少会一次性睡很长时间,都是困了就睡,一天多次。

 

关于这个多相睡眠法最典型的例子就是达芬奇,达芬奇是每工作4小时睡眠15分钟的,所以他一天累计下来只是睡眠一个多小时,他这个例子非常极端,一般人是无法做到的,但也可以解释为何他可以在多个领域拥有傲人的成就。



所以我总结的多相工作法也是基于同样的原理,简单说来就是将重要的工作切碎成不同的时间段进行,每次两个小时,当然我说的是非雇员状态,你能掌握时间的前提。我经过这些年的体验发现,如果每次将时间切分为两小时工作,效率极高。

 

我列举一个实例,比方早上7点到公司,回复邮件、罗列工作清单、看客户需求文档、做报价或合同到9点,中间休息一小时开始收拾办公室,吃一个早餐,阅读一些新闻信息或者订阅号文章,这一个小时缓冲了前面的疲劳及切换了大脑运作的象限,10点开始回到办公桌做设计工作,到12点午饭。

 

下午通常时间比较灵活,因为下午是客户做交接沟通的惯性时段,所以通常规律性不强,但我们也可以将其划分为接近两小时的模块,假设下午12点到下午2点是大家普遍的午饭及休息时间,这个时段也缓解了疲劳切换了大脑的运作象限,然后需要沟通的客户我们都会集中约定在下午2点到4点之间,统一时间跟他们作沟通或者进行会议,有时候可能也会出门或者客户到访,如果出门,在路上的时间也等于一个交替休息时段,然后跟客户的沟通通常也接近两小时。



中间我们又会停下来一小时,做一些不同象限的事情,比方下午茶,比方跟同事做一些交流,到室外走动,或者聊私人电话等。

 

下午的5点到7点属于自由时段,处理一些急或者特发的事务,如果那天恰巧这些事务都不存在,它可能就会被安排为:阅读、网上浏览优秀设计作品、去健身房健身等几个内容。

 

下班之后时间更灵活,但按照我的习惯,晚上我会安排两小时做一些工作,工作的性质通常是学习或者写作。

 

我以上所列举的只是一个实例,任何人都不需要模仿,它也不是规范,因为每个人的工作岗位内容性质都不同,我们需要的是一个学会切分出黄金两小时的意识,有时候两小时是不足以完成一件事情的,比方一个设计可能需要做6小时,那么我们分为三个两小时,中间穿插其它不同象限的内容。

 

其实我这篇文章就是在健身房午饭后用黄金两小时写下的,如果时间不善用,完成这篇文章的时长可能是一天。我们回到创业这个行为的性质上,其实就是最有利于优化时间的,如果一天要固定在一个地方8小时,那么这个黄金两小时法则就不太好应用,但我相信也会有一些聪明的朋友会根据这种理念设计出一个适合自己的雇员版黄金两小时。

 

最后

 

时间于人而言像器具,例如刀,具体看你怎么使用,有些人习惯性浪费时间,如同杀人,因为浪费时间属于慢性自我谋杀。用好了就是救人,时间在哪里成就在哪里,拯救的也是自已,我们不纠结于这些颇为哲学的话题,因为人生归根到底是场旅程,有些人觉得发呆时候很快乐,或者看电视剧很快乐也无可厚非。

 

所以我们今天聊的时间运用概念主要针对创业者,特别是设计创业者。

 

下一期我们开始聊业务问题,就是初创设计企业如何开发业务,相信这也是诸多朋友较为期待的,这个话题叫:如何获取初期设计业务。

 

敬请期待,下期再会。


(视频版本请到作者主页关注“设计史太浓”公众号查看)

82
Report
|
134
Share
评论
in to comment
Add emoji
喜欢TA的作品吗?喜欢就快来夸夸TA吧!
推荐素材
You may like
包装文字排印
Homepage recommendation
大家都在看
Log 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