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抽象,让一切事物间的联系成为可能。”|德国插画设计师尼曼与他的“周末速写”
“作为艺术家,我最喜欢用的技巧就是抽象。
一旦我们把某个图像简化成某种形状,
任何事物之间的联系都成为了可能。”
TED演讲:你已经在不知不觉中,熟练掌握了一门语言。
You are fluent in this language (and don't even know it)
演讲人:克里斯托弗·尼曼(Christoph Niemann)
“作为艺术家,我最喜欢用的技巧就是抽象。
一旦我们把某个图像简化成某种形状,
任何事物之间的联系都成为了可能。”
我是一名艺术家。
做一名艺术家是世界上最棒的工作,但也是一份艰巨的工作。
我每天从早上九点到晚上六点都是这样的:

我甚至发展了一项副业,就是成天抱怨创作有多艰难。
但今天,我不想谈论是什么让我的生活变得这么困难,
我想谈谈是什么让生活变得简单。就是你。
你已经在不知不觉中,熟练掌握了一门语言——
那就是图像语言。

解读这样的图像,得耗费不少头脑工夫。
没有人教过你如何去理解它,但你就是能读懂。

大学,购物,音乐。
语言的强大之处在于,
你可以将一个极其复杂的想法,
通过一种非常简单有效的方式与人交流。

这些图像表达出的意思,和上一张图中的文字完全一致。
当你看向学士帽图像时,
你知道你看着的不是你毕业那天戴在头上的学士帽,
而是大学这个概念。
某种事物侵蚀你的意识越深,
它引起我们情绪反应所需要的细节就越少。

所以,这种图像为什么能产生效果?
它能有效果,
因为我们作为读者非常擅长去填补空白。
在绘画中,有一个概念叫负空间。
意思是,你在绘画实体物体的时候,
同时也画出了它周围的空间。

这幅画中的碗是空的,
但画出碗的黑色墨水提示了你的大脑,
去脑补出碗中的食物。

我们看到的不是一只飞翔的猫头鹰,
它其实是一对5号电池,
立在一幅毫无意义的画上。
你看到的画面实际上只存在于你的大脑里。
因此,作为艺术家,
我最喜欢用的技巧就是抽象。
我发明了一个系统,叫作抽象刻度表。
这是它的使用方法:
你随便找个标志,任何标志。
比如这个被箭射中的爱心,
我们大部分人可能会视它为爱的标志。

而我是个艺术家,我可以把它画成任何样子,
来表示任何一个刻度上的写实或抽象程度。
如果画得太写实,
它可能会恶心到每一个人;

如果往另一个方向走,
把它画得很抽象,
没人认得出来这是个什么玩意。

所以我得在这个刻度表上找到最完美的那一点,
在这个例子里就是正中间位置。
一旦我们把某个图像简化成某种形状,
任何事物之间的联系都成为了可能,
这为故事叙述提供了全新的角度。
(以上为演讲内容节选,完整内容请见视频)
身为艺术家,
克里斯托弗·尼曼(Christoph Niemann)的履历可谓金光闪闪。
出生于德国,就读于斯图加特州立美术学院,
师从大名鼎鼎的Heinz Edelmann(《黄色潜水艇》美术设计);
暑期实习导师是薛博兰(Paula Scher),
又因此与史蒂文·海勒(Steven Heller)成为莫逆之交;
《纽约客》第一个AR封面的设计师;
长期供稿《纽约时报》《连线》等杂志;
客户包括Google、LAMY、St.Moritz、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等;
多次获AIGA、艺术指导俱乐部和美国插画协会奖项;
并于2010年入选艺术指导俱乐部名人堂。

尼曼为《纽约客》创作的AR封面

尼曼为Google创作的涂鸦
而这部由奥斯卡最佳纪录片导演摩根·内维尔执导,
豆瓣评分高达9.4的Netflix原创纪录片:
《抽象:设计的艺术》(Abstract: The Art of Design),
则让更多国内设计师与插画师认识了克里斯托弗·尼曼——
第一集中那个高高瘦瘦、戴眼镜、工作朝九晚六的插画设计师,
给许多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我并没有一个创意库,我有的只是一个图像库,
我翻检着它们,试图从中找到令人意外的联结。”
TED的演讲中,尼曼说道:
“我尝试去成为更优秀的图象解读者,从而成为更优秀的艺术家。
于是我开始了一项练习,
叫作‘周末速写’(Sunday Sketching)。”

尼曼坦言他的桌子很乱,经常散落着一些乱七八糟的小物件。
这反而启发了他的创作实验。
“我先随便挑一个物品,盯着它看。
想象跟它毫无关联的事物,越奇怪越好。
直到某个奇怪的角度让我灵光一现。
接着简单画上几笔,看看我的想象力能把我带到哪里。
最后,有了恰到好处的艺术作品。”





创意诞生的过程一点也不浪漫,
往往会有很长一段时间,大脑是完全一片空白的。
然后突然灵感闪现,一挥而就。
“我并没有一个创意库,我有的只是一个图像库。
我翻检着它们,试图从中找到令人意外的联结。
我无穷无尽地一遍遍过着它们,直到某个创意自己成形。”
“我学的是平面设计,”尼曼解释道,
“这启发了我的绘画方式:
设计师从不会直接从字体开始,而是从创意开始,
然后才运用合适的资源将这个创意实现。”
“我的挑战是不断扩充这个图像库,
因为这个世界总是处于变化之中,
无论是视觉上还是文化上。”
“也许一位艺术家最重要的技能是共情。
你需要技艺,需要创意去创造出这样的作品。
然后你需要退一步,从观众的角度去审视你的作品。”
在将“周末速写”整理成书出版时,尼曼没有将它做成一本图集,
相反,他在里面添加进了大量的、细读起来并没有插图那么轻松幽默的自述。
那些自述都围绕着他——以及大多数现代人在生活中都会遇到的焦虑:
1、我还不够好
2、我的工作毫无价值,我马上就要破产了
3、我没有新点子了



即使身为插画/设计界公认的大咖,
尼曼也时常陷入突如其来的沮丧之中。
每一个截稿日的焦虑,
每一次灵感枯竭的绝望,
每一回摇摆在理想与金钱两端的挣扎,
全都是每一个现代人经历过的真实体验,
也是《周末速写》里诙谐的插画背后,隐含的深层内容。




荒诞的图像演绎,诙谐的文字调侃,碎片化的阅读方式,
翻开书,也许某一页就会有意外的某个点,治愈你的小确丧。
《周末速写》现已由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引进,各大网站均有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