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沉没成本
微观心理学——沉没成本与机会成本

前言
经济学里面讲了两个成本,叫做沉没成本和机会成本。
已经付出且不可收回的成本叫做沉没成本;为了执行一种方案而放弃另一种可行方案所损失的肯呢个获取的收益叫做机会成本;
主要区别在于:沉没成本,即成本已经发生而无法收回时的成本,在某种意义上,它和机会成本是相反的;机会成本,是如果选择做一件事而不做另一件事时你必须放弃的东西,但无论做什么选择,沉没成本都不可避免;
先简单介绍一下,什么叫沉没成本,就是已经付出了而且不可能收回,不管未来做什么事情都没办法收回。譬如说我今天去看了一部电影,花了50块买了电影票,结果这部电影非常的难看,我现在就想离开位置走人,或者还是把它看完,不管我要留下来继续看还是要立刻走人,花了50块买的电影票是要不回来了,这就是所谓的沉没成本;但是今天选择去看电影还是去健身房运动,这是我的一个选择,这是机会成本。选择去看电影我能得到娱乐上的效果,但是我就没办法去健身了,如果选择去健身,身体会变得更强壮,但是我没有去看电影就得不到精神上的享受,所以才会有两个成本。
你一定要明白,你做选择是有成本的,千万不要抱着试试看的想法,因为你是冒着损失其他机会的成本来尝试的,一定要努力得到一个值得的结果才好。这个东西在资本运作中就更为明显,比如你当年有一笔钱,你选择投资了房产,可能就笑死,投资了股市,可能就哭死。
这个思想贯彻后,会帮助你分析各种选择,尽可能减少一时冲动的选择,很多人都会有一时冲动导致的一不做二不休的情况。这个时候,你要考虑下,你的机会成本,可能就会冷静下来了,适合创业激进分子
沉没成本的故事告诉我们遇到损失,要及时止损,做不到这一点,就不要碰股票。而机会成本则告诉我们,做选择的时候多思考可能造成的损失,最起码,你会损失时间。
难以舍弃沉没成本原因:
1.执着于收回成本,而盲目追求负效益。
2.忽略了机会成本。
3.过于追求心理满足感而忽略了切身体验。
4.追加成本与难以放弃沉没成本形成恶性循环。
5.过于执着以至于高估以往成本对最终结果的作用。
经济学常识告诉我们,在做决策时是不应该考虑沉没成本的。但是,沉没成本也好,可变成本也罢,只要我们付出成本,就一定是希望有所收益的。但有时往往事与愿违,这个时候若是不能果断放弃沉没成本,只能损失更多。当我们对自己的心理活动以及行为有了合理、通透的解释,在我们遇到类似案例中的情况时,那么放弃沉没成本、防止沉没成本干扰下一时刻的决策就有很大帮助。
然而,当我们明知沉没成本不可收回、不应影响决策的时候,还是会难以舍弃。因为经济学中假设人是理性的,但人却是“不完全理性”的,有时候感性往往战胜理性而影响我们的决策。就拿以上小猪来说,如果我们告诉小猪沉没成本的道理,让小猪选择在吃到微饱时放弃,但是小猪却因此闷闷不乐,依然觉得自己“亏损”,在感情上不能坦然接受这种“损失”,那么,选择“继续吃下去”未必不是小猪的正确选择,因为此时小猪代表的是一个感性至上的群体,对他们来说,心理的满足感,战胜了切身体验的不适感,这种时候,我们无法说他们的选择是错误的或者不理性的。
通过以上例子,不难知道只有追求理性,才能让自己的利益得到最大化,或者少受损失。那么我们不妨接受“止损点”这一概念,给自己设置一个损失上限。比如看电影,我们在进入影院之前给自己规定:若是看了二十分钟依然觉得不好看,果断离开;吃自助吃到八分饱,果断停止;投资时损失到一定金额,果断放弃。及时止损这一策略是我们面对沉没成本犹豫不决时的醒脑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