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平社区住宅楼公共空间标识系统

厦门/设计爱好者/7年前/5351浏览
四平社区住宅楼公共空间标识系统

简单、低成本和高度周到的设计激活了一个被遗忘的空间。

四平社区包括上海首批工人村之一的鞍山村,建于20世纪50年代,是当时上海最大的村庄之一。在同济大学开展的“四平空间创生行动”项目中,旨在使二年级学生在完成环境图形课程的同时重塑老旧社区的公共环境空间,并在建筑环境中实现共享价值最大化。

建于20世纪60年代的住宅楼是一栋典型的中国五层建筑,可容纳20个家庭。该建筑在社区的一千座建筑物中没有任何特征,也没有导视系统。学生团队的目标是赋予建筑以身份,创建功能性标识并有助于激活空间。 

受到建筑独特的木质和红楼梯的启发,同济大学的学生团队开发出一种独特的导视系统和图形方案。以“吉祥和谐”为主题,使用中国传统锦纹元素,与每一层的物理界面相对应。一楼使用“回纹”,灵感来自进楼抬头看时的景观,代表平安归来、吉祥长寿。二楼使用“步步锦”,促进了对美好未来的美好祝愿。三四五楼则分别对应“条形纹”、“风车纹”、“冰裂纹”,赋予不同的寓意。楼层标牌和门牌号包含楼梯的主要特征,为居民和踏上楼层的游客创造了一个无缝的旅程。导视系统以关键目的地标牌使用模式语言为重点,从而产生低调而优雅的空间体验,以协调不同的楼层和空间,同时让每个空间保持建筑物的身份感。

45
阅读原文
|
Report
|
110
Share
评论
in to comment
Add emoji
喜欢TA的作品吗?喜欢就快来夸夸TA吧!
推荐素材
You may like
ZAOV|各[苹]本事
Homepage recommendation
大家都在看
Log 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