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体验要素——以用户为中心的产品设计》读书笔记

上海/UX设计师/7年前/507浏览
《用户体验要素——以用户为中心的产品设计》读书笔记

摘录书中自认为比较重要的语句,融合自己阅读时的理解,记下了这篇读书笔记,方便自己以后查阅

第一章 用户体验为什么如此重要

  • 日常生活中的遭遇

  • 什么是用户体验

    用户体验并不是指一件产品本身是如何工作的,用户体验是指“产品如何与外界发生联系并发挥作用”,也就是人们如何“接触”和“使用”它。

  1. 交通事故:手摸不出按钮的区别

  2. 收银:按钮布局和颜色如果不同,就不会有那么长的收银队伍

  3. 加油机:没有提示如何插卡

  4. 咖啡机:没有指示灯和声音,按下按钮没有阻力感

  5. 闹钟:按钮结构改变,使得闹钟不容易被猫改动

  • 从产品设计到用户体验设计

    正常情况提到产品设计,人们总会想到:

  1. 精心设计的产品,看起来赏心悦目,触感良好(听觉往往被忽视,其实应该成为产品的一个重要指标)。总结:视、触、听。

  2. 精心设计的产品,必须要具有它应该具有的功能。

    以上两种观点都不能算是真正的“设计”,有些产品可能很好看而且功能正常,但是将“设计你一个用户体验良好的产品”作为明确的目标,意味着不仅仅是功能或者外观那么简单。

    对于某些产品创建人来讲,“外形服从于功能”。这种观点对于产品的内部运作(用户看不到的部分)是完全可行的,但是对于产品直接面对用户的那部分——按钮、布局、文字,包括外观,正确的产品形态绝不是由“功能”来决定的,而是应该由“用户自身的心理感受和行为”来决定的。

  • 为体验而设计:使用第一

    产品越复杂,确定如何向用户提供良好的使用体验就越困难。

  • 用户体验和网站

    网站没有按照用户所期望的那样运作,很显然不是用户的错,但是用户会认为是自己“愚蠢”。

    在互联网初期,各个企业在开发网站时,总会匆忙加入各种特性各种功能。拥有更多的“产品特性”,只能保持短时间的竞争优势。随着功能的不断膨胀,网站会变得越来越复杂,越来越臃肿和难以使用。最后就会对初次来访者失去应有的吸引力。用户真正喜欢什么,才是最有价值、真正可以使用的东西。

    用户体验形成了客户对企业的整体印象,界定了企业和竞争对手的差异,并且决定了客户是否还再次光顾。

  • 用户体验就是商机

    网站的主要目标之一,就是尽可能有效地传达信息。它必须能用一种能帮助人们理解和接受的方式呈现出来。否则用户永远不会发现你所提供的服务或者产品正是他们所需要的。

    如果用户弄不明白你的产品是怎样工作的,你所提供的“世界上最强大的功能”将摇摇欲坠,并以终将以失败告终。

    如果用户得到了一次不好的体验,他们将再也不会来。所有的尖端技术和品牌营销邮件都无法让这些客户访问第二次。但是这一切,一次良好的用户体验就可以解决问题。

    “客户忠诚度”并不是关注用户体验所带来的唯一回报。企业所关注的财政盈收,希望获知投资回报率(return on investment,ROI)。一个最常用的投资收益的度量标准是转化率(conversion rate)。任何时候,你都想鼓励用户和你建立某种关系的时候采取更进一步的行动,而你总是可以用转化率来衡量这个结果。e.g,账号注册率/数量增长率,按钮点击次数,进入页面后点击按钮的比例……

    转化率是一种常用的方式,来衡量用户体验的效果。一次优质的用户体验是将“偶然浏览”转化成“实际购买人”的关键因素。

    任何在用户体验上所做的努力,目的都是为了提高效率。主要体现形式有两种:“帮助人们更快工作”和“减少他们犯错的几率”。人们所使用的工具效率的改进,会直接提高企业的整体生产力。

  • 在乎你的用户

    创建吸引人的、高效的用户体验方法称为“以用户为中心的设计(user-centered design)”。在开发产品的每一个步骤中,都要把用户列入考虑范围。

    考虑用户的体验,把它分解成各个组成要素、从不同的角度来了解它——只有这样,你才能确保你控制了决策所造成的全部结果。

    对于那些来访的用户,你必须为他们规划一个有黏性的、直观明了、甚至让人愉快的体验——一次“每件事都按照正确的方式在工作”的体验。

第二章 认识这些要素

  • 五个层面

    • 表现层(surface):网页,有图片和文字组成。视觉设计师。

    • 框架层(skeleton):在表现层之下是框架层:按钮、空间、照片和文本区域的位置。框架层用于优化设计布局,以达到这些元素的最大效果和效率。交互,原型图

    • 结构层(structure):与框架层相比更抽象,框架是结构的具体表达方式。框架层确定了在结构页面上的交互袁术的位置;而结构层则从来设计用户如何到达某个页面,并在他们完成任务后去往什么地方。

    • 范围层(scope):结构层确定网站各种特性和功能最合适的组合方式,而这些特性和功能就构成了网站的范围层。

    • 战略层(strategy):网站的范围基本上是由网站战略层所决定的。战略层包含了用户目标和产品目标。

  • 自下而上地建设

    在底层,我们完全不用考虑网站、产品或者服务的最终外观,我们只关心网站如何满足我们的战略,同时满足用户的需求。在最顶层,我们只关心产品所诚信的最具体的细节。随着层面的上升,我们要做的决策就一点一点地变得具体,并设计越来越精细的细节。

战略 → 范围 → 结构 → 框架 → 表现

抽象———————————→具体

    每一个层面都是根据他的前一个层面来决定的。在高层面中做的决定,有时会促进低层面第一次重新评估,二者是双向的。

    要求每个工作层面在下个层面可以开始之前完成,会导致你和用户都不满意;更好的方法是,让每一个层面的工作在下一个层面结束之前完成。

  • 基本的双重性

    互联网的本质:信息交流工具。

    目前互联网产品分为两大类:功能型的平台类产品,信息型的媒介类产品。

    在功能型产品,我们主要关注的是任务——所有的操作都被纳入一个过程,去思考人们如何完成这个过程。在这里,我们把网站看成用户用于完成一个或多个任务的一个或一组工具。

    在信息型产品,我们主要关注的是信息——网站应该提供哪些信息,这些信心对用户的意义是什么。创建一个富信息的用户体验,就是提供给用户一个可以寻找、理解、且有意义的信息组合。

  • 用户体验的要素

    • 战略层——用户需求&产品目标

        用户需求是互联网产品的目标,尤其是那些将要使用我们产品的用户。我们必须要了解到这些用户想要从我们这里获得什么,还要知道他们想达到的这些目标将怎样满足他们所期待的其他目标(终极目标咔咔咔)。

        与用户需求相对应的,是我们自己的产品目标,可以是商业目的,也可以是其他类型的目标。

    • 范围层——功能规格(功能型)&内容需求(信息型)

        功能型产品:创建功能规格(functional specification):对产品的功能组合的详细描述。

        信息型产品:范围以内容需求(content requirement)的形式出现;对各种内容元素的要求详细描述。

    • 结构层——交互设计(功能型)&信息架构(信息型)

        功能型产品:交互设计(interaction design),定义系统如何响应用户的需求。

        信息型产品:信息架构(information architecture),合理安排内容元素以促进用户理解信息。

    • 框架层——信息设计&界面设计(功能型)&导航设计(信息型)

        信息设计(information design),促进理解的信息表达方式。

        功能型产品:界面设计(interface design)

        信息型产品:导航设计(navigation design)

    • 表现层

        为最终产品创建感知体验(sensory experience)

  • 应用这些要素

        对用户体验产生影响的还有两个因素:内容,技术。

第三章 战略层——产品目标和用户需

    成功的用户体验,其基础是一个被明确表达的“战略”。知道企业与用户双方对产品的期许和目标,有助于促进用户体验各方面战略的确立和制定。

  • 战略层定义

    我们要通过这个产品得到什么?——企业的产品目标

    我们的用户要通过这个产品得到什么?——企业的外部目标:用户需求

    结合内外两者,产品目标和用户需求就组成了战略层,也就是我们在设计用户体验的过程中做出每一个决定的基础。

  • 产品目标

    • 商业目标

    避免在尚未充分了解问题之前得出结论。

    每一个做出的决定,都应该建立在我们确切了解了他的影响力的基础上。明确地定义“成功的条件”——而不是定义“通往成功的路径”——才能保证我们不会在这个阶段跑的太快。

    • 品牌识别

    将品牌形象具体且明确地写进目标,将会提高呈现出积极的品牌形象的机会。

    • 成功标准

    一些可追踪的指标,在产品上线以后用来显示它是否满足了我们自己的目标和用户的需求。

好的成功标准不仅影响了项目各阶段的决策,也为衡量用户体验工作价值提供了具体的依据。

    对驱动用户体验决策而言有意义的成功标准,一定是可以明确地与用户行为绑定的标准,而这些用户行为也一定是可以通过设计来影响的行为。

    任何断章取义的标准都有可能造成误导;请务必后退一步,看看除了网站之外发生了什么事,以确保你了解到事情的全貌。

  • 用户需求

    只有投入时间去研究这些需求,才能抛弃自己立场的局限,真正从用户的角度来重新审视网站。

    • 用户细分

    将用户分成更小的群组(或细分用户群),每一群用户都是由具有某些共同关键特征的用户所组成的。

    消费心态档案(psychographic profile)是用来描述用户对于这个世界,尤其是与你的产品有关的某个事物的观点和看法的心理分析方法。

    创建细分用户群只是一种用于“揭示用户最终需求的手段”。你真正需要得到的是和你发现的“用户需求数目”一样多的细分用户群。

    • 可用性和用户研究

    市场调研方法(如问卷调查和焦点小组)是获取用户的基本信息的宝贵来源。当你能明确表达出你试图从用户身上获取什么信息时,这些方法才能产生效果。

    现场调查是指一整套完整、有效且全免的方法,用户了解在日常生活情境中的用户行为。通常应用于一个较小的范围。如果你的资源充足,并且本次调查要求对用户有更加深刻的理解,一个全免的现场调查可以揭示一些无法通过其他方法获知的、极其细微的用户行为。

    任务分析的概念是认为每一个用户与产品的交互行为都发生在执行某一任务的环境中。任务分析是一种仔细地分解用户完成任务的精确步骤的防范。这种任务分解可以通过用户访谈来完成,让用户讲述自己的故事,说出他们的经验;也可以通过现场调查来完成,在用户的“日常生活环境”中直接研究他们的行为。

    用户测试。请用户来帮忙测试你的产品。已完成的网站、半成品、原型。

    卡片排序法用户探索用户如何分类或组织各种信息元素。

    • 创建人物角色

在用户体验设计中,任务角色是从用户研究中提取的、可成为样例的虚拟人物。人物角色可以帮助你确保在这个设计过程期间把用户始终放在心里。

  • 团队角色和流程

    战略专家会同企业内部的人谈话,尽可能全面地收集大家对于产品目标和用户需求的不同看法。

    决策层是一群资深的决策者,他们管理那些会影响产品决策的部门(如:市场部、客服部、产品经理、普通员工)。

    产品目标和用户需求经常被定义在一个正式的战略文档或愿景文档中。这些文档不仅仅是列出目标清单——它提供不同目标之间的关系分析,并且说明这些目标要如何融入更大的企业环境中去。

    战略文档应当简明扼要,也不是一个需要在团队内部保密的文件。所有项目的参与者(设计师、程序员、信息架构师、项目经理)需要这份战略文档,以帮助他们在工作中做出正确的决定。

    战略应当是设计用户体验的流程中的起点,但那不意味着在项目开始之前你的战略需要完全确定下来。

第四章 范围层——功能规格和内容需求

    带着“我们想要什么”、“我们的用户想要什么”的明确认识,我们才能弄清楚如何去满足这些战略的目标。当你把用户需求和产品目标转化成产品应该提供给用户什么样的内容和功能时,战略就变成了范围。

  • 范围层定义

    定义项目范围则同时在做这两件事情:这是一个有价值的过程,通水能产生有价值的产品。

    • 原因#1:这样你才知道你正在建设什么

详细地记录下你正在你建设的内容,每一个人就会知道这个项目的目标是什么,什么时候将达到这个目标。

拥有一系列明确的要求,能让你把责任分配地得更清晰,这可以大大提高协作效率。在了解了一个详细策划的完整范围之后,你就可以看到各个相对独立、也不显著的要求之间的内在联系。

    • 原因#2:这样你才知道你不需要建设什么

    当优秀的想法出现的时候,用一个文档来记录他们,可以为你提供一个评估这些想法的架构,帮助你了解他们是符合(或是否)满足你当初所承诺要做的那些事。

    把这些杰出的想法收集起来,找到一种适宜的方法,让他们符合你的长期规划,这才是真正的价值所在。确定具体、系统的发展要求,并将任何不符合这些要求的想法作为潜在的未来功能囤积起来,只有通过这种更慎重的途径,你才能真正管理整个设计过程。

    当前难以满足的需求,可以成为启动下一个版本的基础,这样就形成了一个不断循环的开发过程。

  • 功能和内容

范围层被分为“功能型产品”和“信息型产品”两个部分。在功能型产品方面,我们考虑的是功能需求规格——哪些应该被当成软件产品的“功能”以及相应的组合。在信息型产品方面,我们考虑的是内容,这属于编辑和营销推广的传统领域。

内容需求场次伴随着功能需求。通过一个内容管理系统(CMS)来进行管理。

作者→内容编辑→管理层→文字编辑→律师→用户

  • 定义需求

    需求的详略程度常常取决于该项目的具体范围。

    最用之不竭的需求源泉来自于用户本身。

    需求的三种类别:1、最显而易见的是人们讲述的、他们想要的东西。2、有时候人们口中说出来的、所期望的特性其实并不是他们想要的。有时候他们提出来的解决方案只是治标不治本的办法。通过与用户探讨这些建,可以得出真正能解决问题的、完全不同的需求。3、人们不知道自己需要不需要的特性。突然出现的伟大的构思,通常出现在头脑风暴中。

    不管你设计的产品是在什么样的设备上使用,我们的需求序列必须要考虑到当前的硬件需求。

    场景是把人物角色放在一个简短的故事当中,描述人物角色会如何完成这些用户需求。通过“想象我们的用户将会经历什么样的过程”,我们就可以找到能帮助他顺利完成这个过程的潜在需求。

    竞品分析。任何一个在做同一件事的企业基本上在试图满足同样的用户需求,同时也在试图完成相似的产品目标。竞争对手是否找到了一种特别有效的特性,能完成其中的某个战略目标?他们是如何权衡和调整我们所面对的哪些问题的?

  • 功能规格说明

    • 记下来

无论这个项目有多么庞大或者多么复杂,有几条规则适用于撰写任何类型的功能规格说明。

乐观。描述这个系统将要做什么事情去“防止”不好的情况发生,而不是描述这个系统“不应该”做什么不好的事情。

具体。尽可能详细地解释清楚状况,这是我们能决定一个功能是否被实现的最佳途径。

避免主管的语气。量化地定义某一些功能,通过这样的手段来避免主观性。

  • 内容需求

    不要混淆某段内容和它的目的。

    内容需求硬提供每一个特性规模的大致评估:文本字数、图片大小、下载文件字节等。这些大小的估计不一定要非常精确,大致详尽即可。只要收集最紧要的关键资源用户设计适当的工具来管理内容。

    尽可能早地确定某个人来负责每一个内容单元也是非常重要的。定义每一个内容特性的“更新频率”,这是介于你的用户期望值和有效资源之间的一个合理中间值。

    如果你的网站是为各种拥有相异需求的用户服务的,搞清楚哪些用户想要哪些内容,能帮助你决定用什么方式来呈现这些内容。

  • 确定需求优化级

    有时候一个战略目标将产生多个需求;另一方面,一个需求也可能实现多个战略目标。我们需要去评估,有的需求是否满足我们的战略目标(不管是产品目标还是用户需求)。

    技术局限:时间有限的话,可以放在下一个迭代中完成;资源有限,则整合资源或者延缓其他项目开发。

    如你发现你在反复审视战略目标,那么你极有可能太早进入了需求定义阶段。

2
Report
|
7
Share
评论
in to comment
Add emoji
喜欢TA的作品吗?喜欢就快来夸夸TA吧!
推荐素材
You may like
大家都在看
Log 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