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以用户为中心的设计,如何进行用户体验设计
* 去图书馆找了一波书,翻这本书的时候翻到很经典的一张自下向上的一张图特别熟悉,然后发现这本书第一版是作者在2000年写的,十几年前的书里的图到现在还经常被各种文章用到,想必应该是经典,然而我以前居然没看过这本……疏忽了疏忽了TOT……
在这里做一下自己看这本书之后的小小笔记,便于以后回顾~
其中可能也掺杂了自己的一些想法和私以为=-=
一、用户体验的重要性
用户体验设计的重要性毋庸置疑,用户体验就是商机,可以提高点击率,转换率,购买成功率,停留时间等。
二、设计用户体验的五要素
自下而上:战略层,范围层,结构层,框架层,表现层
1、战略层
用户想要得到什么(用户需求) + 企业、公司想要达到的目标(产品目标)
——产品目标
商业目标:为了赚钱?或者得到更多用户信息?需要在太具体和太宽泛之间取得一个平衡,要在深入具体地了解问题之后再来得出结论。
品牌识别:可以将品牌形象具体且形象地写入产品目标中,产品能代表品牌形象。
成功标准:有成功标准才能知道自己是否达到目标,知道当前工作是否满足自己的目标和用户的需求。
——用户需求
用户细分:首先确定产品的目标用户,并对他们进行细分,从而得到产品应该具有的不同需求,“你真正需要的是和你发现的“用户需求数目”一样多的细分用户群。
可用性和用户研究:用户研究的各种调查调研方法,如问卷调查,焦点小组等,可参考《设计调研》一书中的调研方法。分析调研结果,知道我们的用户到底是谁,明白他们真正需要的是什么;可用性,通过现场调查、人物分析和用户测试等方法,了解用户的产品使用习惯,行为方式,和真正的使用情况,这可以帮助我们了解用户的行为习惯和对产品的看法。
创建人物角色:常说的用户画像,根据收集的用户资料,提炼出几种拥有目标人群特征的虚构人物,让设计师在心里有一个清楚的用户对象
团队角色和流程:在团队中会有决策层来决定最终的产品目标,统筹产品决策的问题;同时,团队中战略文档也是需要的,每一个员工都应该参与到用户体验设计中来,也许员工比老板能更清楚用户需要什么,产品的问题在哪里,因为他们才是直接接触产品的人。
(如用户希望能找到想看的视频或直播节目,产品希望长期拥有固定用户、不断吸引新用户并让用户充值VIP等服务。)
2、范围层
根据战略层中的目标,决定产品需要具有哪些功能和特性才能达到这些目标
定义好你的要求,能保证在设计过程中不会出现模棱两可的情况。
用文档记录价值在于:知道你正在建设什么&你不需要建设什么
功能和内容:根据我们的战略目标,我们的产品需要什么功能和放置哪些内容?
定义需求:品牌需求、技术需求和用户需求等。最用之不竭和需要调研、分析、总结才能得到的就是用户需求,可以通过之前说过的用户调研来得到,也可以从竞争对手那获得(虽然他们的不一定是对的,但是可以从他们目前的成果来提炼出优秀的部分)。
功能规格说明:足够清楚和准确的文档说明,
内容需求:包括文本,图片,控件等所有可视内容。需要想清楚哪些用户需要哪些内容,我们需要用什么样的方式来呈现这些内容。
确定需求优先级:在战略目标和需求之间,很难存在一一对应的关系;根据战略目标的重要性和当前需求的紧迫性,来确定需求的优先等级。
(根据以上目标,该产品需要有海量视频资源,有电视直播功能,并开展其他活动留住和吸引用户,给VIP用户更大的权限)
3、结构层
(交互)确定功能和特性需要的页面应该如何跳转,信息应该如何排布,确定整个产品的使用流程等。总的来说一句话——确定各个将要呈献给用户的元素的“模式”和“顺序”。
交互设计:关注与描述“可能的用户行为”,同时定义“系统如何配合与相应”这些用户行为。
概念模型:“交互模型将怎样工作”,比如是购物车是按照零售商店模式还是货物清单模式,当然,现实中的模式不能完全照搬进线上产品中,否则只会使用户体验更加糟糕,我么只需要学习其中可以用到的用户习惯即可,而且不需要告诉用户我们使用的是哪种概念模型。
信息架构:研究人们是如何认知信息的过程。对于产品而言,信息架构关注的就是呈献给用户的信息是否合理并且具有意义。
结构化内容:从上到下——根据目标和需求进行结构设计;从下到上——根据内容和功能分析总结来分类,如何使用需要一定的权衡。
结构方法:层级结构、矩阵结构、自然结构、线性结构等。
组织原则:根据用户需求与产品目标进行分类组织
语言和元数据:受控词典,在一套网站或者项目中,我们要统一使用的语言和数据等元素,这能保证项目进程的速度也能保证一致性。
团队决策和流程:这个阶段的主要文档是示意图,就类似现在交互设计师输出的流程图。团队根据流程图对产品有一个明确和统一的认识,也能根据流程图找出缺陷漏洞进行改进和弥补。
(根据产品需要有的功能,设置首页推荐,并可以跳转至电影、电视剧等视频频道进行视频选择;建立发现频道,点击进入优惠活动界面并引导用户参加;建立热点频道,点击进入页面浏览热点视频,并在页面中引导用户自己上传热点视频,增加用户粘度)
4、框架层
确定每个页面的框架,如按钮、控件、文本、图片的配置和摆放位置,优化设计布局,以达到这些元素最大的效果和效率。
习惯和比喻:掌握用户的行为习惯,对界面元素进行设计和放置。通过日常生活中真实的行为场景,对界面或某些元素进行“比喻”设计。比如购物车图标、把商品放进购物车的动作。
界面设计:针对提供给用户去做某些事的产品,选择正确的界面元素。
导航设计:针对告诉用户某些信息的产品,设计方便的信息引导
信息设计:传达想法给用户,需要能“反应用户思路”和“支持他们的任务和目标”。
线框图:作为视觉设计和开发的参考,通过安排和选择界面元素来整合界面设计;通过识别和定义核心导航系统来整合导航设计;通过放置和排列信息组成部分的优先级来整合信息设计。整合这三样,线框图就可以确定一个建立在基本概念结构上的架构,同时指出了表现层的设计前进方向。
(在结构层中的完整顺畅的功能页面跳转流程中,优化每个页面中的各个元素,增加用户的点击率和体验度)
5、表现层
用户直观感受的界面,最终产品的交互和视觉效果。
合理设计感知:嗅觉和味觉在线上产品中几乎不考虑;触觉,手机和游戏手柄通过震动来与用户互动;听觉,产品的各种提示音;视觉,几乎所有产品都会设计的领域。
忠于眼睛:眼球追踪,移动轨迹等。
对比和一致性:突出重点
内部外部一致性:
配色方案和排版:
设计和成品和风格指南:
(根据品牌文化,品牌风格,对产品和界面风格进行制定和完善)
三、要素的应用
提出正确的问题:根据用户调研结果,而不是自己心中的理想用户
马拉松和短跑:找到合适的方式进行比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