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分析】浅谈“中宫”在中文字体设计中的应用

Recommand
深圳/设计爱好者/7年前/2995浏览
【案例分析】浅谈“中宫”在中文字体设计中的应用Recommand

结合案例,分享一点关于字体设计的体会,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先看案例,这是2018年天猫年货节“年货买不停”的logo,“剁手党”应该都看过。

第一眼过去,不难看出“停”字偏小,使得整体不太协调。



应该说这几个字的笔画粗细、形式、重心位置,都是比较统一的。那是不是没有遵循网格呢?

抱着求证的心态我把它放到Ai里量一量,恰恰相反,这几个字在网格中的物理尺寸完全一致。


问题到底出在哪里?

答案就是这篇文章要说的“中宫”


“中宫”是书法中的概念。学过书法的同学应该都知道颜真卿与柳公权,颜体与柳体,都是楷书的佼佼者,造就不同风格的,除了“颜筋柳骨”的笔画差异,还在于两者字体中宫结构的差异。



关注现代的印刷和显示字体时,对于“中宫”个人认为可以这样粗浅的理解:

中宫可以用来衡量单个汉字的笔画基于重心收敛或是发散的程度,是个相对概念。

打个比方,同样作为黑体的微软雅黑和方正悠黑,悠黑比雅黑中宫更收敛,或者说雅黑比悠黑中宫更发散。

另外,我们很容易发现:

尽管占据的最大宽度和高度是一致的,中宫收敛的字体比中宫发散的字体视觉上偏小

这一点非常重要。

更多关于“中宫”的解析,推荐阅读站酷设计师惊梦了了的文章:

http://www.zcool.com.cn/article/ZNTM1MDI4.html


说回案例,于是我们找到视觉大小不统一的问题所在:

“停”字比前4个字的中宫要更收敛,所以视觉上显小。


那么怎么优化呢?我的做法是打破网格

我认为中文字体设计前期参考网格并没问题,但后期追求视觉统一时,要敢于打破网格。

实际上,网格是西方的东西,完全搬到汉字设计上显然是不合理的,回想我们在九宫格或是米字格上练书法的时候,笔画是不能触及四边的,格子只作为基本大小的参考。


不废话,动手。让停字破开网格,中宫横向发散一些。其他比较明显的调整是“年”,原来视觉上偏“矮”一点,所以调整中宫向上发散一点。至于一点到底是多大一点,这个就考验眼力了。

调整过后,几个字的视觉大小要更统一了。

但还没完,我们看看字间距,视觉上“货”与“买”间距窄,“不”与左右两字的间距宽。

我们延伸应用“中宫”的概念,如果把字间距及左右个半个字合在一起看作一个“字”,

那么对比可以发现,“货”与“买”中间这个“字”的中宫要比“买”与“不”中间、“不”与“停”中间这2个“字”的中宫要收敛得多。(希望你懂我在说啥……)

同样的,原间距宽度在网格中是一致的,但我们要追求视觉统一,就要打破网格。

调整后,虽然间距的物理宽度不一致,视觉间距却更接近了。


经过调整,文字恰好可以跟图形上做个对齐设计,优化就做到这里吧。

 


再看两个例子。


案例2:大众点评logo


左图是我从大众点评APP启动页截下来的,类似的问题,“评”字视觉上偏小,设计师在处理“讠”的时候,造型凹得太狠,使得中宫收敛太多。

右图是我改的,思路很简单:让“讠”往左发散,加大了右半部分“平”在整个字里的占比,让中宫发散一些。具体过程就不展开了,大家对比左右图就明白了。




案例3:天虹网上商城logo


2小时到家很棒,但这个正在使用的logo的完成度真是低到令人发指(左图)。这里只说中宫的问题,“巾”中宫太发散,看起来硕大无比。

(有趣的是,原logo三个字,笔画越多的字看起来越小,可见中宫跟笔画多少并无直接关系。)

收敛中宫之后,三个字的视觉大小统一了。



总结:

中宫收敛的字体比中宫发散的字体视觉上偏小。

中文字体设计时,可以通过微调字身、字间距的中宫,获得更统一的视觉大小。

就是这么简单。

67
Report
|
95
Share
评论
in to comment
Add emoji
喜欢TA的作品吗?喜欢就快来夸夸TA吧!
推荐素材
You may like
水墨动物插画日历
Homepage recommendation
大家都在看
Log 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