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师要懂心理学》读后联想——第三章:人如何记忆
100 Things Every Designer Needs to Know About People
人如何记忆
—— 短期记忆是有限的 ——
- 不要让人们的记忆处于不同位置的内容,比如读取某一页上的文字或数字,然后再输入到另一页上。如果你这么干了,他们很可能会忘记信息,因此信息遭受打击。
- 如果要让人们使用工作记忆记东西,那么在完成任务前别让他们做其他事情。工作记忆很容易被干扰,过多感官输入会让他们无法集中注意力。
案例一:每次还信用卡,总是打开APP看下还款金额,然后再打开支付宝,选择信用卡还款→选择银行卡→输入金额(呀!多少来着?)然后再打开APP努力记下还款金额...

你是不是想说:不是可以“查询信用卡账单”吗?嗯嗯...你可以试试看。

相关的建议:如果有一天支付宝可以在信用卡账单生成时,自动显示下一次还款金额和截止日期,那我一定不会再安装银行的APP了,毕竟我都已经授权信用卡直接消费了呢。
案例二:手机上发送短信验证码,5s内如果记不住验证码,那就回到短信页面再看一遍吧。

相关的建议:
1. 如果验证码的存在是为了证明手机号码使用者是你本人,那发送验证码后系统自动判断是否本机接收了短信,读取验证码显示即可;
2. 如果你考虑技术可行性和安全性问题,那就交给技术人员吧,至少当我遇到一些可以自动读取显示验证码的软件时,我会很乐意马上点击“确认”。
—— 人一次只能记住四项事物 ——
- 能把展示给用户的信息限制在4条固然好,但也不必强求,可以用归类或分组的方式展示更多信息。
- 每组展示不多于4条信息。
- 注意,用户喜欢使用辅助的记忆手段,比如笔记、名单、日历、日程表,以减少对大脑记忆的依赖。
案例一:请马上念出你爱人的手机号码(如果没有,那就念出你最熟悉的,实在没有就剩你本人的了),我的是XXX-XXXX-XXXX。再背出你能记住的银行卡号(假如你有),我的是XXXX-XXXX-XXXX-XXXX。
相关的建议:对于一些常见的数字组合,不妨用常用的方式体现。比如,人民币:¥100,000,000;手机号码:138-****-****;银行卡号:****-****-****-****;QQ号:***-***-***(超过9位的自行补充);身份证号:***-***-****-****-****;验证码:4位就够了;等等。
案例二:微信6.5.21(2017-11-03)版本更新了一个功能“消息设置日期提醒”

相关的建议:不要总认为自己还年轻,利用好一切记录工具。而且,请让设置随手可得,就像微信这样(不过,我没有找到哪里可以取消提醒)。
—— 人必须借助信息巩固记忆 ——
- 如果想让人们记住某事物,那么你必须让它重复出现。
- 客户研究的主要目的之一就是发现和理解目标用户的记忆图式。
- 如果用户已经形成了与你提供信息相关的记忆图式,请明确向他们指出那个图式。
案例一:百度地图根据你常用出发地、到达地,主动询问你的家或者公司是否在这里。

相关的建议:
1. 记录用户历史访问痕迹,例如:搜索关键字、具体浏览页面等;
2. 记得对历史记录排序,访问次数>最新时间。
案例二:滴滴出行,当你在同一地方经常打车时段打开APP时,目的地会自动显示常去的地址。
相关的建议:可以由系统解决的问题,就不要交给用户,能省一步是一步。
—— 再认比回忆更容易 ——
- 尽量减轻记忆负担。
- 许多用户界面设计规范和界面功能都历经多年改善,以缓解与记忆相关的问题。
- 别让用户回忆信息,再认比回忆更容易。
案例一:你更喜欢填写一份调查问卷,还是确认一张流程图?

相关的建议:
1. 用户调研前,尽量先整理一些可视化的用例图、流程图、思维导图等理解业务;
2. 用户调研时,少问封闭式问题(答案只有1、2...),多问开放式问题(这个问题可能是这样...);
3. 需求确认时,用文字定义专业术语,用流程定义业务。
案例二:推荐一个在线作品网站https://www.processon.com/

—— 记忆占用大量脑力资源 ——
- 使用具象词或图标,它们更容易记忆。
- 如果你想让用户记住信息,那就允许他们休息甚至睡觉。
- 当人们在学习或编码信息时,不要打断他们。
- 演讲报告的中间部分一般最容易被忘记。
案例一:请看下面这些icon。

很容易就能识别出来分别代表的是:编辑、分享、删除、上传、下载。
相关的建议:越是常用的图标,越能符合用户使用习惯,想要创新,不妨在不改变整体形态的基础上去改变,就像这样:

案例二:此时此刻,几乎在我打字按下回车的同时,网站就会提醒我“本地保存成功”,这让我可以放心地写我所想,而不用担心如果操作不当,记录的内容就丢失了。

相关的建议:
1. 系统自动保存要及时,经常使用WORD的应该都会有随时Ctrl+S的习惯,但往往也经历过写了长篇大论后软件闪退,内容丢失后的崩溃;
2. 草稿箱、备份、缓存,都是常用的临时存储方式。
—— 回忆会重构记忆 ——
- 如果你正在就某个产品测试或采访客户,那么你的用词会影响对方“回忆”的结果。
- 别依靠人们对各自经历的回忆,人无法准确记忆过去的言行和见闻。
- 酌情相信客户事后说的话,比如他们事后回想的产品使用经验或客服热线拨打体验。
案例一:用实际数据说话,例如Google Analysis:http://www.google.cn/analytics/

相关的建议:
1. 把重要的页面、按钮进行用户行为数据监控,大数据时代,多点数据总会有用;
2. 分析记录的这些数据,看看哪个页面更多人感兴趣,哪个时间段大家使用量更集中。
案例二:产品迭代更新,每次测试都觉得很顺利,但上线后总是存在各种小问题。
相关的建议:
1. 想要验证新产品是否易用,找一个从来没有用过的人来试试看,好用的游戏连小学生都能一秒上手;
2. 第一感觉很重要,如果一个滑动按钮只能点击,那就失去了动效的意义。
—— 忘记是好事 ——
- 人们总是会忘记一些事。
- 人们不是有意判断应该遗忘哪些内容的。
- 设计时,请考虑到遗忘的因素。
- 不要指望用户能记住重要的信息,而应该在设计时提供此类信息或提供便捷的查找方式。
案例一:几乎所有存在列表的页面,都会存在搜索框。
案例二:关键字搜索>高级筛选。

—— 最生动的记忆是错的 ——
- 当你知道有人经历了重大或创伤性的体验时,应当记住两点:第一,他们会相信自己的记忆是真的;第二,那些记忆不都是真的!
//暂时没有想到相关的应用场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