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师要懂心理学》读后联想——第十章:人如何决策
100 Things Every Designer Needs to Know About People
人如何决策
—— 多数决定都是在潜意识中做出的 ——
- 要设计一个说服人们采取特定行动的产品或网站,你需要了解目标人群潜意识中的动机。
- 我们每天都要面对海量的数据,潜意识会帮助我们处理大部分数据,并根据那些大多数时候都能给我们带来最大利益的准则和经验法则来帮助我们做决定。
案例一:当你想要购买一件商品时,你会选择用什么平台购买?让我们来回忆一下购物的场景。

案例二:逛街的时候想要搜罗周边美食,总会第一时间打开【大众点评】,选择“美食→智能排序→评价”,再浏览感兴趣的菜系、人均、距离。进店后点什么菜,就要看“推荐菜”了。

相关的建议:
1、如果你设计的产品需要品牌来取得用户的信任,就要想办法强调品牌的真实性。
2、如果不是,那就重点利用评价、销量、折扣来激励商家与用户平台上的互动。
—— 潜意识最先感知 ——
- 人们会对潜意识的危险信号做出反应。
- 潜意识思维比意识思维反应更迅速,人们经常在做完某事或采取行动后,无法解释自己为什么会这么做。
//天猫双十一,俗称剁手节。就算数学不好看不懂活动规则,就算知道商家提价后再折扣,就算选的商品并不是必须...但还是会提前一个月装满购物车,等到00:00那一刻全部提交。至于后悔与否就要拼理智和智商了。
相关的建议:如果你设计的产品需要考虑促销活动,短期、倒计时的活动方式容易引起人们的购买欲。
—— 人希望拥有超出能力范围的选择和信息 ——
- 克制像消费者提供过多选择的冲动。
- 尽量将选择数量限制为三四种,如果不得不提供更多选择,可尝试用渐进的方法,首先从三四种中选择,然后再从子集中进行选择。
案例一:打开你常用的几个APP,数数底部的菜单有几个icon(再看看常用的菜单有几个)。

相关的建议:
1、尽量控制在四个菜单及以内,太多菜单可能会有些鸡肋;
2、对于需要发布内容的产品,中间位置可以留给快捷操作入口。
案例二:子集的运用。

—— 人将选择等同于控制 ——
- 人们需要感受到一切尽在控制中,并且拥有更多的选择。
- 如果产品的新版本包含了完成任务的改进方法,你可能还是要保留一些旧有方法,这样人们会觉得有了更多的选择。
案例一:当你的产品升级涉及到使用习惯的改动,你需要考虑【回到旧版】,或者提供新老版本的选择,就像这样:

案例二:资讯平台信息过载,如何能让用户及时获知自己感兴趣的内容?【今日头条】采用“关注频道/个人、智能推荐、当前城市”;【即刻】采用“关注个人、个性化定制、智能推荐”;【豆瓣】采用“关注小组、感兴趣”等。都是提供人们更多的选择,从而感受到“我的”。

—— 相比于金钱人可能更在意时间 ——
- 如果存在人际互动,人们会更乐于购买,花费更多的钱,并且更喜欢他们所购买的东西。
- 绝大多数情况下,人际互动都是由时间因素而非金钱因素所触发的。
案例一:不同于天猫、淘宝、京东、网易严选、豌豆公主等电商平台,【小红书】通过口碑、关注个人、发现等方式,重点体现了网络社区,然后引导用户购买。

案例二:老实说,你有没有给哪个主播送礼物。
相关的建议:如果你的产品涉及到交易,需要考虑将交易作为辅助功能,而非主体内容。
—— 情绪影响决策 ——
- 当人们以最自然的方式做决定时,对产品的评价较高。
- 当人们情绪不错时,让他们根据第一印象对产品进行快速评价,评价往往会更好。
- 当人们情绪不佳时,让他们经过思考后对产品进行评价,评价往往会更好。
//本人“确认收货、订单完成”后从来不“评价”,APP弹出的满意调查从来都是“忍痛拒绝”,唯一给过几次评价的APP,是在使用【滴滴出行】线上付款后,边等着师傅打发票,顺手给一个五星好评。

—— 群体决策可能会犯错 ——
- 告诉人们别人的观点之前,先给他们一种方式和一些时间,让他们独自思考全部相关的信息。
- 一旦开始分享观点,确保人们有充足的时间讨论分歧。
//如果你正遭遇着开会没效率的痛苦,不妨在开会前将问题列出来,提前分发给大家,然后准备好你的建议。会议中针对这些问题一个一个讨论,最后用你的建议结束讨论。
—— 人为强势者所影响 ——
- 如果团队共同进行设计,要注意不要因为某个解决方案是第一个提出的就盲从。
- 如果你们要召开小组会议,让每个组员事先写下自己的想法,并且在会前相互传阅。
//就如上述所建议的。
—— 人在不确定时会让他人做决定 ——
- 人们很容易受他人观点和行为的影响,尤其在自身不确定的时候。
- 如果想影响他人的行为,可以使用证书、评分和评论。
- 有关评分人和评论人的信息越多,评分或评论产生的影响力就越大。
//ZCOOL如果作品被“首页推荐”时,点击量自然就上去了。
相关的建议:在利用评论、评分、排行榜的同时,可以考虑设置等级制度,例如像ZCOOL的“首页推荐>编辑推荐>普通推荐>审核通过”。
—— 人们认为他人比自己更易受影响 ——
- 每个人都在无意识中被影响。
- 人们是在无意中被影响的,他们基本不会意识到自己正被影响。
//当大家都在玩“旅行青蛙”时,不爱游戏的我以为肯定不会下载,但当我发现不管是朋友圈、新闻、微博都在讨论这个话题时,我还是下载了。
相关的建议:产品的设计需要考虑如何制造话题点,比如“旅行青蛙”应势了“佛系”。
—— 人认为眼前的实物更有价值 ——
- 同样的产品不同展示状态下,价格从高到低排序:可触摸实物>使用树脂玻璃隔离的实物>有产品图片的非实物>只有文字描述的页面。
- 如果手中有现货,实体商店会更有优势,尤其是定价可以较高。
案例一:好像明白了为什么同一件商品Tmall9折优惠,实体店可以原价出售了。
案例二:VR的盛行既是一种趋势,也是市场所需。
相关的建议:
1、采用真实的图片展示你需要出售的产品;
2、天猫虚拟试衣已经实现,未来能做到虚拟视觉、听觉、嗅觉、触觉的融合也不是不可能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