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师要懂心理学》读后联想——第五章:人如何集中注意力

上海/设计爱好者/7年前/755浏览
《设计师要懂心理学》读后联想——第五章:人如何集中注意力
YangTsao

100 Things Every Designer Needs to Know About People

人如何集中注意力


—— 选择性注意 ——


- 只要你给出明确的指示,并且任务不太费时间,人们就能集中注意力并沉浸其中,而忽略别的干扰。

- 人们的潜意识会不断地扫视周围环境,看看是否有自己感兴趣的信息,比如自己的名字以及食物、性、危险等信息。


案例一:来回忆一下你看电影或者视频的时候,是不是第一时间点击【全屏】,如果全屏的画面上还有出现一些“×、广告、其他无关视频本身内容”时,一定要通通关掉才会继续观看?

今日头条APP曾经上线过一个关于视频最小化的功能,就是当播放视频时还可将其缩小至页面右下角继续播放,我可以同时操作页面的内容观看文章或者其他视频列表。然而这个功能在不久后就消失了,我想是因为这个功能不太符合用户沉浸视频本身内容的使用场景。

相关的建议:前车之鉴,同时播放视频和浏览其他内容的需求是伪需求。


案例二:同样是今日头条APP看小视频,有时候看一些原生态主题的内容时,也会想要直接联系卖家购买产品。这个时候如果刚好提示了购买链接,我会很乐意点进去查看详情,甚至直接下单。

相关的建议:如果你想要插入一条广告,可以将它设定一个小的显示区域,并把它放在角落里。



—— 人会主动过滤信息 ——


- 别指望人们一定会关注你提供的信息。

- 对你来说显而易见的设计也许对使用者来说并不那么明显。

- 如果你担心人们会过滤某些信息,可以使用色彩、大小、动画、视频和声音来吸引他们的注意力

- 如果某些信息需要人们特别关注,那么要让它比你想象中的明显10倍。


案例一:最近几乎每家店铺都能看到“扫码领红包”的二维码,很显然几乎每个人都会扫一下看看获得多少红包。但是,有没有人跟我一样,每次扫完就直接付款了?如果不是商家说还可以领取额外红包,我根本没发现。或许,我可以理解为马云爸爸就是不希望每个人一次领太多,而故意这么设计的吧。


相关的建议:

1. 页面颜色太多会眼花缭乱;

2. 真的希望大家一眼就能看到某个按钮,至少需要颜色上与背景有较强的对比度,尽量不要使用同一色系或者相邻色系。


案例二:轮播banner、跑马灯、动效按钮等往往作为热门活动使用。如果你在浏览网页的时候出现一条像下面这样滚动的内容,是不是很容易就被吸引到。


相关的建议:动的内容>大的内容>颜色鲜艳的内容



—— 熟能生巧无需特别留意 ——


- 如果人们反复做一系列的动作,就会产生无意识的惯性。

- 如果你需要用户重复一些操作,应该尽量让操作简单一些,但这么做很容易让人们犯错,因为他们习惯了就可能会不再关注操作对象。

- 让撤销操作变得简单——不仅允许撤销上一步操作,也要允许撤销整套操作。

- 与其让用户反复执行一个任务,不如让他们选出所有想要操作的项,然后来一次批量处理


案例一:我在4.6案例一中吐槽微信的标签删除功能,就是我无意识的惯性。

相关的建议:对于“彻底删除”这种不可逆的行为,一定要给用户二次确认的机会。


案例二:对比了几个常用电商APP的购物车管理功能。(左:编辑状态依旧需要单条进行删除;中:编辑状态下“结算”变成“删除所选”,可批量删除;右:单个编辑,且删除无二次确认)


问题分析:

左:编辑状态和非编辑状态无太大区别,所以此功能有点鸡肋;

中:单条编辑、批量编辑均支持;

右:无批量操作功能。


相关的建议:列表数据处理交互设计时需考虑全选、批量操作。



—— 对频率的预期会影响注意力 ——


- 人们会无意识地建立事件发生频率的心智模型。

- 如果你正在设计一个产品或应用,它需要人们关注某个鲜少发生的事件,那最好使用抢眼的提示来引起人们的注意


 案例一:新功能上线指引。


案例二:新活动打开APP自动弹窗。



—— 注意力只能维持10分钟 ——


- 时常假设自己只能抓住用户7-10分钟的注意力。

- 如果不得不超过10分钟,可以介绍一些新信息或者通过暂歇来调剂。

- 将在线演示和教程的市场控制在7分钟以内


案例一:推荐一部国内纪录片《如果国宝会说话》,一共100集,每集5分钟。

相关的建议:如果你要为你的产品制作宣传视频,5分钟就够了。


案例二:2017年移动互联网行业App榜单》中,短视频占据重要占比。

“短视频即短片视频,是一种互联网内容传播方式,一般是在互联网新媒体上传播的时长在5分钟以内的视频传播内容。”

——摘自百度百科

相关的建议:如果你设计的产品与视频有关,那不妨将单个视频文件大小的上限限制为5分钟高清大小,既满足绝大多数的用户需求,又能最大程度节省存储空间。



—— 人只会注意显著线索 ——


- 考虑清楚哪些是你想要呈现给用户的显著线索。

- 把显著线索设计得足够明显

- 记住,人们可能只会关注显著线索。


案例一:请拿出你的手机,看下你是如何安置你的应用。今天上午,我做了一件无聊的事情,就是将所有APP移出文件夹,按照色系依次排列,满屏红色、黄色、蓝色、绿色。然后晚上去超市买完东西付款的时候,我找不到支付宝在哪里了!!!

相关的建议:设计logo的时候,采用三种颜色的设计会比两种颜色的更有辨识度。


案例二:这条新闻已读。

相关的建议:颜色可以区分同类型的信息不同状态,就像上面这样,我就知道自己已经阅读过了。



—— 人无法同时完成多个任务 ——


- 人们都以为自己可以一脑多用,其实并不能。

- 那些说自己最擅长同时做多件事的人也许正是最不擅长的人。

- 年轻人在同时做多件事时并没有优于年长者。

- 尽量避免让用户同时做多件事,因为这对他们来说很难

- 如果需要用户同时做多件事,就应该预料到他们可能会出许多错,你应该给出修正错误的途径。

- 边打电话边开车就跟酒后驾车一样危险。


案例一:最近刚开始使用一个资讯类APP,发现一个不同于同类软件的功能:边听新闻边干其他事情。起初,我觉得这应该是一个很好的设计,这样我就可以一边浏览非视听类新闻,又可以听着另外一个新闻。但当我真的这么做的时候,我发现我完全不能专注于视听新闻的内容,或者专注于页面上非视听新闻的内容。


相关的建议:

1. 如果你的产品涉及到音频的设计,那当它播放的时候页面上最好呈现的是与音频相关的内容,就连听歌的时候都会展示它的歌词;

2. 歌曲的本身重在曲,资讯的本身重在词,所以不要按照音乐类APP来考虑资讯类APP的设计。



—— 勾人六事:危险、食物、性、移动、人脸和故事 ——


- 总是在网页或软件上使用食物、性或危险相关的图片也许不太合适,不过这样做确实可以吸引一些注意力。

- 使用近景人脸图片。

- 尽量多讲故事,即便是事实性信息也可以用来讲故事


案例一:打游戏的时候如果右下角出现一张美美的头像,你肯定会点进去的。但后果就是进了不该进的网站,然后不知道中了啥病毒电脑只能重装了。


相关的建议:建立和谐网站,打造健康环境。


案例二:自媒体运营周期长短,最核心的是内容。

相关的建议:产品运营是门技术活,我还不懂。



—— 巨大噪声会吓人一跳并引起注意 ——


- 声音警报强度排行:雾号声>号角声≥哨声≥汽笛声>铃声>蜂鸣声≥钟声或锣声。

- 如果你用声音来引起注意,记得要有变化,以免用户太过习惯而不再注意。


//试试打开电脑音效,然后删除一条数据,或者给自己发一条QQ消息,听听他们之间的不同。



—— 人欲关注,必先感知 ——


- 视觉:在完全漆黑的环境中,站在高处你能看到48千米外的烛光。

- 听觉:在一个非常安静的房间里,你能听到6米外的手表的滴答声。

- 嗅觉:你能够闻出75平方米范围内的一滴香水味。

- 触觉:你的皮肤能感觉到一根头发。

- 味觉:一小勺糖溶解在约7.5升的水里,你也能尝出甜味。


//互联网线上产品很难做到嗅觉、味觉、触觉的感知,那就至少利用好视觉、听觉吧。





15
Report
|
13
Share
评论
in to comment
Add emoji
喜欢TA的作品吗?喜欢就快来夸夸TA吧!
推荐素材
You may like
大家都在看
Log 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