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宫山博史的活字百宝箱 (六)

Recommand
北京/设计爱好者/7年前/230浏览
小宫山博史的活字百宝箱 (六)Recommand

明体汉字活字的开发 (连载系列第六篇)

铸造活字的调查,其实只要回顾记载汉字活字的欧美古老活字范本册,就能一清二楚。但我不清楚日本有什么收藏较齐全的地方,所以没什么机会看到。以我能接触到的活字范本册来说,1845年法国王立印刷所发行的《SPÉCIMEN TYPOGRAPHIQUE DE L’IMPRIMERIE ROYALE》(《王立印刷所活字范本》,大型皮革精装本,据说是拿破仑三世古藏书)第2部外国书体排版范本中,收录了4种尺寸、5种字体的汉字活字。此范本册中记录了活字的雕刻者、雕刻年份、字模材质等基本资讯。从这份资料我们可以得知,除40 Point木活字以外的3种尺寸的汉字活字,皆以铸造方式制成。


活字范本册分为两种:一种是展示该公司所有活字的“综合范本册”;另一种则是记载该尺寸所有字体的“总数范本册”。无论是东方还是西方,记有活字雕刻者、雕刻年份的资料都相当稀有。日本的活字范本册更是如此,尽管会记载出版公司、出版年份和印刷者等资讯,却不会记录雕刻字模的雕刻师确切姓名为何。活字书体是记录、传承该国技术、文化、精神的重要资产;尽管字模雕刻师不受众人瞩目,却终其一生都为了雕刻出更好的字体而努力奋斗着。对这样的人,我们能不尊敬他们吗?有句话说“行之以忠”,意即做事应抱持竭尽心力的态度。

我询问过法国国立印刷局(L’IMPRIMERIE NATIONALE),他们表示,法国王立印刷所的这本活字范本册,是在印刷所评议会秘书François Brutus Duprat的指导下所制作。但我更想知道的是,这本活字范本册是为了何种目的而制作、印刷了几本、发送至何地。遗憾的是,国立印刷局也没有留下任何记录,对这些资讯一概不知。


人们认为是拿破仑三世收藏品的这本范本册上,以书写体字型印着“Exemplaire No 96.”的字样,因此我们只能确定这是第96本复制品。这本范本册尺寸接近A3大小,以单面印刷,属于大型本,当中收录了王立印刷所拥有的所有活字。收录书体共32种语言,有些语言含括了数种不同尺寸的活字,因此书体总数达104种之多。从收录规模的豪华程度来看,这本书可说是我所见过的活字范本册中数一数二者,尚未见着能超越此范本册者(其实我也没见过太多范本册,这边夸大其辞了)。当然,法国国立印刷局也收藏着此书。

另外,丸善“书籍图书馆”(注)告诉我,美国罗德岛州普罗维登斯公共图书馆(Providence Public Library)有收藏此书。此书在丸善收藏的法国1845年综合出版目录中并无记载,且法国印刷文献中也没有记录,因此他们认为,或许这本书并未被视为商业出版书籍,而是被归类在公家机关文书类别了。
(注)由丸善雄松堂股份有限公司设立的图书馆,收藏许多图书、出版领域珍贵的专业书籍,藏书量约25000本。2009年丸善进行经营统合之后闭馆。

这本范本册不仅收录活字字体,后半部还收录了许多豪华的装饰图片。下面贴出的图片即是其中特别精致美丽的一张。


话题再回到活字上头。

王立印刷所的活字范本中,接续在40 Point活字后面的是一款24 Point的古老活字。


这套活字当初是用木活字制成,曾使用在1817年法国汉学领导人物雷暮沙(Jean Pierre Abel Remusat)编著的《中庸》拉丁语、法语翻译本上。然而,为雷暮沙的新作《汉文启蒙》(1822年发行)排版时,却因为文字种类不足而重新刻制,并依此活字制作出母模。设计活字的是雷暮沙本人,负责雕刻的是王立印刷所的字模雕刻师Delafond。奈良女子大学铃木广光先生在其书中写到,字模共有1400个字,往后就没有再追加制作新的母模,而且这套活字并没有被发现使用于其他书籍上。这套铸造活字的字体有大有小,弧线部份有独特的风格造型。

其中也能观察到从楷书体发展为明体的过渡期尝试,相当有意思。例如 “道”的“辶”和“之”的收笔处、“心”、“怒”的“心”和“也”、“见”底部横笔的造型等,虽然都和现代明体造型不同,但和较早发展的40 Point木活字相比,已经可以看出渐渐定型为明体造型的趋势了。

以下活字并非明体,而是楷书体。从这套活字可以看到汉字使用国难以发想的设计尝试,在此先为大家介绍。


这份活字范本乍看之下是套品质不差的楷书字体,但其中的“故”和“随”等字造型相当不美观。这是因为这套楷书体活字的其中一部份,采用合并字体的做法,偏旁部首个别制作,再根据需求合并为一个字。此法称为“分合活字”(Divisible Type)。分合活字的构想是汉学家Jean Pierre Guillaume Pauthier和巴黎大学教授Heinrich Julius Klaproth向王立印刷所提议的方法,由Delafond在1830年到1834年之间刻制。

欧洲语言透过组合拉丁字母拼成单字。对汉学家而言,很多汉字自然也是将偏旁组合后拼成的文字。因此,会发想出分合活字的做法,也是相当合理的事。采用此做法的另一个理由,我认为是由于必须雕刻的汉字数量太多了。拉丁字母顶多300字左右,然而必备汉字少说也是拉丁字母的20倍。他们当然会希望能尽量减少雕刻的字数。这套楷书体活字的尺寸是18 Point。关于分合活字,后面我会再进一步说明。

再来要介绍的是在法兰西公学院(Collège de France)负责中文讲座的儒莲Stanislas Julien,他于1836至1838年期间,在王立印刷所制作了No.1和No.2这两款16 Point明体铸造活字。



No.1是正体活字,No.2则是高度相当于16 Point、宽度相当于18 Point字体的扁平活字。据说字模是在海外宣教会的协助之下,在四川省Li-Ming-Fou刻制的。Li-Ming-Fou的“Fou”应是“府”字,但Li-Ming-Fou究竟指称何处,很遗憾地,我并不清楚。这两款活字和前所提及的24 Point明体相比字体尺寸较小,但字面却差不多大,显示明体的定型已相当成熟了。

这两套活字的“以”,其中第四笔划的撇笔是先垂直向下画,再以接近水平的角度向左撇,这样的笔划造型此后被定型下来,为后人所承袭。使用此No.1正体活字印制的书籍有儒莲(Aignan-Stanislas Julien)的论文抽印本《DOCUMENTS SUR L’ART D’IMPRIMER》(1847年。见下图)。



这是王立印刷所印制的书籍,使用No.1汉字活字,文字内容引用沈括《梦溪笔谈》中毕升发明活字的全文(请参照连载文章第一篇:http://www.zcool.com.cn/article/ZNTU3Nzc2.html)。不过原作中的“版”字在这里都被取代为“板”。

另外,日本学学者Léon Louis Prunnol de Rosby在1858年的著书《REMARQUES SUR QUELQUES DICTIONNAAIRES JAPONAIS》,据说就是使用了No.1正体活字和13 Point片假名活字。

这套片假名活字由雷暮沙(Abel Rémusat)监制,于1818年由王立印刷所雕刻师Jacquemin刻制。下面13 Point片假名的图片取自王立印刷所活字范本解说部分。这套片假名活字此后被应用在相当多的地方。


在拿破仑三世的统治下,王立印刷所更名为帝立印刷所。1862年(文久2年)3月15日(农历4月13日),日本佩刀武士团参观了此印刷厂。

文久元年12月23日,以竹内下野守为正使的遣欧使节团共36人,自品川出航,展开为期一年的旅程,其目的是调查欧洲各国情势。宮永孝先生的《文久二年歐洲報告》(日文原书名:《文久二年のヨーロッパ報告》,新潮選書,1989年),內容正是探究该使节团这一年之中的探查活动。根据此书,使节团从亚历山大港出港,1862年(文久2年)3月5日(农历4月3日)抵达马赛;7日搭火车进入里昂;8日前往巴黎,下榻于罗浮宫前的罗浮宫饭店(L’hôtel du Louvre)。使节团主要成员于3月15日谒见了拿破仑三世。随后,一行人于21日下午造访帝立印刷所。根据《Le Temps》报的记载,使节团一行人在印刷所参观了一圈,“提出了知识性的提问”。而后,在石版局,“为纪念日本使节造访印刷局,遂在他们面前印刷了仅记载官位较高者姓名的名片”。该名片上的文字如下:(括号内为宫永孝先生的注解)

 大日本大君
     御正使  竹内下野守
     御副使  松平石见守
     御目付  京极能登守
     组 头  柴田贞太郎
 仏郎西皇国之押活版堂ヲ見廻タンタ(此片假名含義不明)押活版堂之制台安世児莫百堤田(指印刷所理事Anselme Petetin)御見廻及ヒ仏郎西之欵待(款待)之験(證明)之為ニ此紙ヲ謹テ奉
   巴里斯(意指巴黎市)千八百六十二年四月十九日

中文翻译与注释:
大日本大君:江户时代,日本将军对外邦使用的别称。
御正使:主要使节。
御副使:副使节。
御目付:主要职责是监视家臣行动的监察官。
组头:组长。柴田当时担任负责外交事务的外国奉行支配组组长。
参观法国帝立印刷所,印刷所理事Anselme Petetin致赠此纸作为纪念。
巴黎市 1862年4月19日

背面还印有这段文字的法语翻译。宫永先生在著作中写道,起草这段充满不明语意的日语文章者,或许正是Léon Louis Prunnol de Rosby。

第一次看到正统近代印刷术的使节团一行人究竟有何感想,我对这点相当好奇。这群人之中还包含了福泽谕吉。当时的日本,活字印刷甚至连萌芽都还没开始。


法国国立印刷局目前已废馆,然而其前身却制作了“近代活版印刷术中所使用的首款汉字活字”。

法国王立印刷所起源自1539年法兰索瓦一世(François 1)创立的印刷所,创立目的是为了“国王的荣光、宗教的发展、文学的进步”,促进优良作品的增加,由黎胥留(Armand Jean du Plessis Richelieu)枢机于1640年设置于罗浮宫。代表印刷所的纹章,是在永不熄灭的焰火中仍能持续生存的沙罗曼达(Salamander,火蜥蜴)。由法兰索瓦一世选择此图案,据说国立印刷局也沿用此纹章。

尽管王立印刷所在19世纪法国政治大动乱中更迭,它依然像纹章图案一样,以国立印刷局的形态留存下来。以下是变化显著的名称沿革:

1804年~1815年  帝立印刷所
 1815年~1848年 王立印刷所
 1848年      政府印刷所
 1848年~1852年 国立印刷所
 1852年~1870年 帝立印刷所
 1870年以后    国立印刷局

1804年拿破仑称帝;1815年其于滑铁卢战败,被流放至圣赫伦那,路易十八的波旁王朝复辟。1830年七月革命之下,路易・菲利普(Louis-Philippe)即位,后于1848年二月革命退位,第二共和成立,路易・拿破仑当选总统。1851年拿破仑发动政变,1852年,他藉由公民投票称帝,称拿破仑三世;1870年在对战普鲁士的色当会战中遭到俘虏,法兰西帝国就此告终。

连载系列第七篇待续

〈注〉:本篇连载文章中未注明来源的图片,皆取自横滨市历史博物馆收藏本。


● 小宫山博史

从国学院大学文学系毕业后,便进入佐藤字体设计研究所。而后担任佐藤敬之辅的助手,学习字体史、字体设计等知识。于佐藤去世后,便继承该研究所,活跃于字体设计、活字字体史研究、书写体设计教育等三大领域。
经手的字体设计有RYOBI印刷机贩卖的照相排版书体、文字字体开发‧普及中心的平成明朝体、台湾自然科学博物馆中国科学厅标示用的特太平体明朝体、大日本SCREEN制造的“日本活字字体名作精选"、韩国的三星电子字体计画等。
曾任教于武藏野美术大学、桑沢设计研究所,现任阿佐谷美术专门学院的外聘讲师、印刷史研究会会员。佐藤字体设计研究所代表。着有《书籍与活字的历史事典》、《明朝体活字字形一覧》、《日文活字物语──草创期之人与书体》。

1
阅读原文
|
Report
|
1
Share
评论
in to comment
Add emoji
喜欢TA的作品吗?喜欢就快来夸夸TA吧!
推荐素材
You may like
8月的“话”
Homepage recommendation
吸喵套餐
Homepage recommendation
大家都在看
Log 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