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体验要素》读书笔记四——结构层

深圳/设计爱好者/8年前/326浏览
《用户体验要素》读书笔记四——结构层

《用户体验要素》

结构层

我们对最终产品会包括什么特性有了清楚的概念,然而并没有说明如何将这些分散的片段组成一个整体。这就是范围层上面的一层:为网站创建一个概念结构。

战略层告诉我们”用户需求是什么“,范围层告诉我们”什么样的信息将满足那些用户需求“而结构层,我们就要具体的识别出用户心目中至关重要的那些信息。


结构层定义:

涉及为用户设计结构化体验的方法称为“交互设计”;在内容建设方面,主要通过“信息架构”来构建用户体验。

交互设计和信息架构都强调一个重点:确定各个将要呈现给用户的元素的“模式”和“顺序”。

交互设计关注于将影响用户执行和完成任务的元素。

信息架构则关注于如何将信息表达给用户的元素。


交互设计:

描述“可能的用户行为”,同时定义“系统如何配合和响应”这些用户行为。

对于交互组将将怎样工作的观点称为“概念模型”软件是否把某个特性处理成用户所熟悉的某个概念?使用用户熟悉的概念模型,会使用户很快的适应一个不熟悉的网站。举个栗子:购物车图标,在超市购物推购物车,而网站上运用购物车的图标,能让用户很快了解它的概念模型是什么。

一个概念模型可以反映系统的一个组件或是整个系统。


错误处理:

任何一个交互设计的项目都有很大的部分牵涉处理“用户错误“——当人们犯错时系统要怎么反应,并且当错误第一次发生时2,系统要如何防止人们继续犯错?

1、将系统设计成不可能犯错的模式。

2、使错误难以发生。

有效的错误信息和容易自我解释的界面可以在错误发生之后帮助用户纠正。举个栗子:”撤销“功能,是让用户从错误中恢复。对于那些不可能恢复的错误,提供大量的警告就是系统唯一可提供的预防方法。


信息架构:

信息架构研究的是人们如何认知信息的过程。对于产品而言,信息架构关注的是呈现给用户的信息是否合理并具有意义。

结构化内容:以内容为主的网站上,信息架构主要的工作是设计组织分类和导航的结构,让用户可以高效率、有效地浏览网站的内容。

使用一下两种方式来建立分类体系:

1、从上到下:将从战略层所考虑的内容,既根据产品目标与用户需求直接进行结构设计。

2、从下到上:根据对”内容和功能需求的分析“形成主要分类与次要分类,从而逐渐构建出能反映我们的产品目标和用户需求的结构。


以上两种方式,都有局限性。从上到下的架构可能导致内容的重要细节被忽略,而从下到上的方法则可能导致架构过于精确的反映了现有的内容,因此不能灵活的容纳未来内容的变动或增加。

结构质量最重要的标准,不是”整个过程一共需要多少个步骤“,而是”用户是否认为每一个步骤都是合理的“以及”当前的步骤是否自然的延续上一个步骤中的任务“。用户会喜欢一个被清晰定义的七步过程,而不是一个令人困惑的、被勉强压缩的三步过程。

一个高效结构的优点就是具备”容纳成长和适应变动“的能力。


结构方式:

信息架构的基本单位是”节点“,节点可以对应任意的信息片段或组合。比如网站,超大的网站,我们可以把页面的每一个元素定义为独立的节点,而页面则变成这些节点的组合。

常见的结构类型:

1、层级结构——也称树状结构或中心辐射结构。

2、矩阵结构——允许用户在节点与节点之间沿着两个或更多的维度移动。举个栗子:有的用户想通过颜色来浏览产品,有的想通过尺寸来浏览产品。

3、自然结构——不会遵循任何一致的模式。

4、线性结构——来自于你最熟悉的线下媒体。


组织原则:

节点在信息架构中依据组织原则来安置。组织原则就是我决定哪些节点要编成一组,而哪些节点要保持独立的标准。一般来说,你在产品最高层级使用的组织原则应该紧密的与”网站目标“和”用户需求“相关。举个栗子:一个做新闻内容的网站经常以时间顺序作为它最显著的组织原则。

2
Report
|
3
Share
评论
in to comment
Add emoji
喜欢TA的作品吗?喜欢就快来夸夸TA吧!
推荐素材
You may like
大家都在看
Log 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