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笔记整理(1)——认识和分析色彩

苏州/UI设计师/8年前/3365浏览
配色笔记整理(1)——认识和分析色彩
sayayao

最近放假在家,看了一下以前看过的配色笔记,整理了一波,主要是对自己比较有用的东西~

一:认识颜色

1:看过很多教程之后,我发现其实认识颜色本身也是一件很重要的事情。

   只有认识色彩,才能分析色彩。看到一张好的作品时,才能分析这张作品用了什么色调色相的搭配。

    好处:比如说记住“薄荷绿”这个颜色之后,可以获得这个颜色带来的感觉和使用场景,然后在这个颜色基础上获得自己想要的效果;在分析颜色时,如果马上在脑子里浮现这个颜色的名字:原来这个作品用了薄荷绿和砖红色等等,就比较容易记住;在表达设计思路时,说“薄荷绿”就比单纯的“绿色”更能清晰表达出自己的想法。

 

    平常我也会收藏一些色卡,但发现最终很少派的上用场。我觉得可以自己制作一些色卡,把自己平常注意到的颜色收集起来(按照调性分类),偶尔看看,不用特意记。

3e675915546fa801216a3e07b301.jpg

 

 

2:在实际运用中慢慢熟悉色环

    刚开始接触色环的时候我也觉得有点晕,什么互补色,分裂互补之类的。后来发现其实这些名称并不重要,不用死记硬背(想不起来就看一下色环,不算作弊)。

7a0c591554c3a801216a3e778f02.jpg

    而且在实际工作中用的多了,就慢慢记住了,用蓝色时候就会想到要不要加点橙色或者黄色来活跃气氛。(现实中很多设计中都是有运用互补色的,原理是人类大脑看一种颜色会疲劳,需要补色来平衡一下心理。)

   看下对比就知道补色存在的重要性了:

   这张图中红色的帆是亮点,为画面带来了活力。

4a5e591554dfa801216a3ec2b57e.jpg

 

二:分析色彩情感

1:在一个设计中,色彩是最直白的语言,对表达主旨起着很大的作用。

红橙黄绿青蓝紫,各有个的气质,在很多地方看到过。下面这篇文章说的很详细。

http://cdc.tencent.com/2013/08/23/用户体验设计遇见色彩情感/

 

2:下面整理了一些色彩分析,对我来说很有启发:

 

一个人对色彩的感知,有3个因素影响

色彩记忆+色彩感知+所处场景

比如说藏蓝色,有人想到中山装,有人想到高档的东西,这个就是对颜色记忆不同。还有红色,中国人觉得是红火的,国外就不一样,每个国家色彩记忆也有差别。所以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不能一竿子打死。

 

冷暖色

冷色:收缩,靠后,感觉较重

暖色:膨胀,靠前,感觉较轻

需要注意的是,冷色中,也有相对冷的冷色,和相对暖的冷色。冷暖是对比出来的

POINT:在同一张图种,人一般会首先注意暖色,其次再把视线转向冷色。

下面有两个栗子,就可以看出暖色对人注意力的吸引

同样的树,感觉暖色的更吸引人,而且好像更靠前(当然也是对比出来的)很多绘画中,主角都是穿着暖色衣服的(或者身上有一个暖色元素)。

反过来如果背景暖色,突出的物体冷色,就会觉得有点怪。

87cd5915554ea801216a3e8f0030.jpgf482591555c9a801216a3e05e1b5.jpg


深浅色:

另外,暗色更能显示品质感和稳重,很多高级品牌都用暗色,相比之下淡色显得年轻,活泼。

看下面两个栗子,上面这个皮鞋的背景是深色,显得有质感,下面那个即使背景色不是很暗,也会四角压暗

5ae4591556f5b5b3086ed4277ce9.jpg

    (以上图片都来自网络>_<)


总结:(对自己的要求)

1:首先要打好基础,在看优秀作品时,不要点个保存就行了,要进行色彩的分析,分析完后反复看:冷暖搭配,饱和度之类(有时候可以把图片放进PS看一下,到底这个配色好在哪里,或者观察这个红色是偏紫的红还是偏橙的红,下次用这个颜色可以迅速调出这个效果)

2:不要太依赖吸色。配色要有自己的理由,即使吸色,也要分析为什么这么配,是否符合自己的设计。


色感不是天生的,是需要通过后天锻炼的。分析很重要,如果只看不分析,作用是很小的。就像花瓣上的东西,只看一遍不整理,一会儿就忘了,只有分析记住,才能成为自己的资产)

86b559155b9fa801216a3ec8e145.jpg


60
Report
|
53
Share
评论
in to comment
Add emoji
喜欢TA的作品吗?喜欢就快来夸夸TA吧!
推荐素材
You may like
大家都在看
Log 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