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说为什么会不一样:
这就像概念车与真正生产出来的车一样。有的时候设计限制于成本、技术、大众接受程度、用户需求、流行趋势转变等等因素的限制,无法达到理想中的完美。
也就是所谓的“戴着镣铐跳舞”。
——————————————————————————————————————————
再说说不同点:
从上图可以看出,越贴近刚需的产品越丑。
而他们之间最大的不同,就是一边更以用户需求为主导,而另一边更以尝试与自我表达为主导。
而现在的规律就是,人们在Dribbble上试错,将「不能实现的」永远变成了飞机稿;而将那些「可以实现的」,在往后的一年里,慢慢地应用到这些“丑”的APP上。
普通APP
这类产品是为了商业高度服务的,说通俗点,只要能基本满足用户,能达到目的(挣钱,拉融资,用户量等等),就不用再「美」上面下多少功夫。
举例比如:某银行的自动还款APP,某平台的充水电气电话费APP,相比交个费还要在窗口排几个小时队而言,这类APP哪怕丑的浑然天成,用户都会安装。
飞机稿
更多的飞机稿是为了锻炼设计师自己的水平,毕竟长期做丑陋的东西,是不会有进步的。而在不需要实现的情况下,也更容易做一些突破性的尝试。
无法或很难实现的设计(发上来秀)
交互方式的尝试
排版能力的锻炼
……
……
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