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有趣”的设计(上篇)
忙了一年梳理下之前做的东西,分享下!
今天分享下我在过去一年里做的一些“有趣”的设计,之所以说有趣是因为项目本身对产品的局限性放得比较宽,可以给设计师发挥的空间比较大,因此出来的东西相对来说就比较“新”
对于“新”的理解,我有自己的看法,更贴切的描述或许叫“惊喜”可能更容易接受,怎么说咧~~~一句话描述:情理之中,意料之外。之所以会有“惊喜”的感觉更多的是在我们认可的基础上给了一个我们知道但想不起来的答案!在我看来。
“好的设计惊喜,应该像个谜语”答案都是情理之中,意料之外。
下面我就分享下去年做过的一些产品,那些一目了然的产品我就不拿出了意义不大,也不够有趣,我初步赛选了不同领域的一些产品来和大家聊聊整个设计的大体思路(还是那句话,思路和想象力才是设计的精髓)
.............................................................................

先来一个比较容易接受的,智能马桶。这几年智能马桶比较火,人真是懒到家了,上个厕所也要“斥候”按这个趋势搞不好过几年“吃喝拉撒睡”都给智能产品斥候了,留一个大脑就够了,这样说的话设计师的春天视乎即将来领,毕竟咱们是优秀的脑力劳动者(呵呵!开个玩笑)
言归正题,我们来看看这款产品“智能马桶”市面上的智能马桶很多,怎么做出所谓的“差异化”呢?好吧!一时想不出了那就从字面来找找思路吧!“智能马桶”简单的拆分就是“智能”加“马桶”简单的一拆分问题就一目了然,
首先怎么理解“智能”?这是个虚头巴脑的问题,智能是个“形容词”+“动词”在我看了,怎么具象的表达出来呢?这其实不难,在智能产品还没普及前对于他的定义是多种多样,可是现在智能产品满大街,多多少少都可以从中梳理出他们的共同特性。怎么样的产品会让你觉得是智能化?四个字“大屏触摸”我猜大部分人都有这个想法把!这是没办法的因为我都已经被动的被“智能手机”教育了。所以真对“智能”我们就顺其自然的把人们的认知最大化的展示出来,因此“大屏的马桶”就蹦出来了
(这里说下所谓的大屏只是应用了部分空间,其余的是采用设计的手法来展示视觉上的整体化,毕竟在设计的同时也要兼顾到成本上的现实因素)
接下了我们来聊聊马桶,这也是我们习以为常的造型设计,对于形态是有很多的可能性在的,怎么绘制出想要的形态,完全取决于设计师的想象力,对于想象力每个人的思路是不一样的,其他的我就不YY了,说说我的思路流程
首先我会给这个形态一个关键词,(这个无所谓你给10个都可以,个人喜好)我给的关键词是“舒服”没错又是一个虚头巴脑的感官形容词,我是这样理解的,一个感官上的形容才更好的发散思维,寻找更多与之匹配的体验,从而找到其中适合实物,分析它为什么会这样,这样一步步的下来就有了清晰的思路了,好吧如果你听得有点蒙逼的话我来具体说下
“舒服”的事情我都有那先?当然了那个嘿嘿嘿!就不考虑了,您懂得。一拆分明显的可以大体归类为看到的很摸到的,看到的:美女,人民币,情书,苹果手机,椅子等等~太杂了有太多的情感因素的掺杂。来发散下摸到的:流水,头发,鹅卵石,汽车,脸蛋,等等。会发现大部分有个共同的特点“弧面”“软”。每个人的理解不一样,至少我是这样定义,
这种推理也不是必备的流程,你也可以撸起袖子就干,这只是在不断的特意练习我的思维和想象力,重要性我就不废话了,接下了有了明确的认知后就可以具象的把“弧面”“软”通过设计手法视觉化的展示出来,形态上我更多的是借鉴了“鹅卵石”的感知体验,



最终呈现出来,是一种自然形态加上科技的视觉融合,在我看来自然的形态有一种天生的亲和力,毕竟我们人类在的自然的演变过程中大部分阶段是在纯天然的环境里生活的,基因里早就系统默认它是“安全的”,因此这类的产品设计是有点讨巧的,初步分析下,整体的形态设计也有利于环境的融合,同时大面积的造型一体化也有利于清洁,同时看起来不丑!~~~~完
.............................................................................

这个设计是我比较喜欢的一个,回到之前说的那句话“好的设计惊喜,应该像个谜语”答案总是情理之中,意料之外。套用在这个产品上我是觉得还是有那么一丢丢效果的。
如果我不告诉你它是什么!你能说出它是什么吗?
公布答案:家庭系统信息处理终端设备接收器,,,,,,,
艹~说人话
好吧!“智能终端”理解了吧!
主要是智能家具产品的“信息数据中转站”类似于我们常用的路由器的角色,你或许会说它怎么是这样的?不应该是那样的吗?(类似设备形态的产品)我就纳闷了它为什么一定要是那样的啊!不能是这样的啊!
这是一个有意思的观念对话,我是这样理解这个产品的,首先就功能来说,它在家庭中的角色扮演和路由器类似,试问一下你会把路由器张扬的摆在客厅吗?大部分的答案应该是否定的,除非它实在太漂亮了,不嘚瑟下对不起自己的高逼格。那问题来了,如果把家居智能产品(红外感应,恒温恒湿,感应门磁,视频监控,灯光调控,智能开关等等)比做一个家庭的成员”智能终端“从功能属性上来说它更像一个”家长“的角色,为什么要把这个核心”角色“藏起来呢?它到底做错了什么?长得丑又不是它的错,谁叫你们把它设计成那样不待见!要知道这样的尴尬它也是很着急的



于是就有了后续我们对它的形象在塑造
对于形象的定义,我们讨论了很久,我们诗意的描述了很多有关的寓意,最终给产品起了一个名字“朝”一个崭新的开始“朝阳”的形象特点也和我们的智能家居产品有点类似,一个新的生活体验迎接新的一天。
(小插曲:之前本想简单粗暴的取名叫“日”也就是太阳的意识,不过遭到了多方的抵制,于是就优雅的转身改名朝阳的“朝”我就是好奇想问问大家你更喜欢那个?请大声说出来!)
名字起好了,形态就立马浮现出来了,没错一个有思路的名字提示,对于一个不要脸的设计师就相当于公布了考题答案,不要问为什么,鬼知道设计师的脑袋里经历了什么!对于形态的展示,更多的是希望可以多一些互动,以体现产品本身的“智能化”。不过尴尬的是,这货基本是“花瓶”作用,基本不会去过多的操作,怎么让它有趣呢?我们采用了一个有意思的设计手法“视觉偏移”简单的就是通过形态上的重叠遮挡来达成光影的变化,我们从不同的方向经过,看到的产品形态(光的呈现)是有变化的。什么是“互动”就是我动一下你动一下,我在动一下你也跟着动一下,实时反馈才是良性的互动,好了好了我承认这个互动有点扯淡,不适用。
但是这样的视觉互动也是一种特别的体验,这种纯物理的视觉互动更自然,这或许才是家应该的状态,动起来才有互动,其实也是我们希望通过设计本身传到一种家庭观念“爱是一个动词,主动去爱才有回馈”
.............................................................................

瓶体设计是2016年收货比较大的一个项目,主要是这类产品是第一次设计,从中学到了很多鲜为人知的好设计和表现手法(以后有时间我一定专门写一篇有关的文章和大家聊聊信息量太大)同时也遇到的两位设计界的“前辈”相处中也提升了我对设计的一些感悟,非常感谢!
做了好几款瓶体,选一个我比较喜欢的和大家聊聊,这个一款洗手液的瓶体设计,不过我到觉得这不重要,对我来说一个好的瓶体形态可以装我想装的任何液体(或啫喱)。回到产品本身我们的出发点很简单,关键词“卫生”和“方便”
卫生问题也是品牌树立形象的表现,怎么体现我们的产品在卫生问题上想得比较周到呢?这其实就是我们设计的一个方向,虽然效果可能对比不大,不过用心和不用心的客户关怀是可以被宣传放大的。我们回到使用产品的整个流程去分析,存在卫生问题的隐患都有那先,这样就可以针对性的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首先藏污纳垢,为什么会藏污纳垢?因为有太多的缝隙。为什么有太多的缝隙?因为产品的结构组装件多和之间的缝隙不好清理。为什么是这样?因为这样生产方便,成本底。我们产品的定位是“廉价”商品吗?不是。所以我可以由内而外的重新设计吗?可以试试!OK就这样一次次的追问下去,把我们应该要做的产品思路梳理清楚,接下了的工作就可以一目了然,这是提高工作质料的一个方法。


对于瓶体的设计,围绕“卫生”的噱头,我们抓住了一个比较直接的“点”就是挤出液体(或啫喱)的出口管,由于很多产品的出口管都是水平升出来的或是斜朝下长出来的,到时在使用过后多多少少会有部分液体残留,从感知上或多或少有点觉得“不卫生”(只是心里感受,实际表现没我们想象的糟糕,不过为什么要给用户这种“不好”的体验呢?)
我们的做法是采用分离试的组装方式,这样建构的改变,就立竿见影的优化了形态上的“简单干净”少了很多不必要的缝隙,重要的一点就是单独的出口管可以更人性的优化卫生问题,这也是这个产品的一个设计亮点,你发现没有在出口管的形态上它有一个小折弯,这是一个巧妙的做法,前端的朝下是为了方便液体流出的方向,而靠后点的折弯朝下是为了在产品使用完后,让液体回流到瓶体本身,从感官上消除“不卫生”的心里暗示。
(题外话:说说很多厂商为什么不优化出口管的理由之一,首先传统的瓶体头部和出口管是一体成型的,由于生产上的一些限制导致了出口管的形态很难有它大的变化,改变是可以只是愿不愿意去尝试以及增加前期的一些研发费用)
还有就是瓶体形态的设计,我们更多的是希望呈现一种天然形态的感觉,那么什么是天然形态的感觉呢~不理解!好吧!我们就去看看大自然吧!或许它会告诉我们,。。。。。。。。。。。。。。。然后我们的反馈是,干净,干净,干净(重要的事情说三篇)无需过多的装饰,给他最出的相貌,这种逆思维的推理从视觉对比来看,意外的发现它拉开了同类产品的差异化。我自信,我天然,我无需过多的包装来掩饰我的“不安全”因为我很卫生


其实产品最终的效果也符合该品牌的市场定位朴实无华,安全可靠。
我们认为
容器中的内容直接作用于滋润使用者的核心需求
而容器本身是一种更长线的姿态
它呈现出未经触摸前的感官印象
同时也带入使用体验中不断重复接触的可能
这一切并非创作,而是还原
这需要我们不断的寻找、排除,直至发现真相
。
。
。
。

OK了就酱紫了“下篇”见~拜拜~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