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事6年电商行业设计师的问题与困惑(个人观点)
对自己从事了6年的电商设计行业中遇到的问题与困惑(相信一定是大部分电商设计师的共同困惑),个人有所思,表达下观点——与加班狗们共勉!
一日,我听有来自其他领域的设计师大咖对整体电商设计指出很多不足之处,并提出了诸多宝贵意见。我至始至终都一直不语聆听。我保留自己的部分态度,也尊重来自其他领域设计师们的意见。事后,我与一位同行聊天,这位朋友提出了自己的观点:认为大咖说的问题确实存在,但是也有过多的偏见,就好比是常见的设计风格中的欧美范和日韩范,到底是谁家风格更美观更高端?答案其实应该是不能够得出的。原因就是各有各的特点。设计本身就存在各式各样的风格,类似于绘画,有后现代主义,古典主义,新古典主义等。总不能说我喜欢印象派的画就是不喜欢超写实吧?萝卜白菜各有所爱,设计本身就是一个很主观的概念,产生歧义再正常不过。电商领域的优秀作品也不乏其数,只不过对于这个兴起不久,正在迅猛发展的设计群体,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三分见解。就此我给出自己的看法和理解。也欢迎各位大神大咖设计爱好者参与讨论。
我借用平面大师的一句名言作个开场:
因为深入挖掘和把握独特的感受力,对于面向设计的设计师来说,是明晰地自我定位时不可或缺的。 必须怀着‘自己究竟是什么个性’的根源性问题,在自己心中垂钓
-------------------------------------------------------------------------------------------原研哉
众所周知,因国内电商行业的星期发展至今也有几十余年,而随之新兴的行业数不胜数。其中一个就常被人成为电商设计或者电商视觉。当然我也是这无数电商设计师其中的一份子,为了无休止的促销活动、品牌视觉的维护、以及无数筹备上新的产品,而无眠无休的加班不止。毋庸置疑,电商从诞生开始,其市场与快速更新的信息量决定了,电商必然是一个快餐行业,一切终端均服务于销售。不论是自营品牌,还是代理品牌;也无论是国内,还是国外,全部无一例外。那么电商的视觉,也由随着此风向标快速发展,成为快餐行业里的附属品。相比较传统的线下平面设计(则可追溯到西元前一万四千年左右的拉斯考克山洞壁画,以及在西元前三至四百万年诞生的书写语言,至后来的印刷术的发明)上百万年的发展历程,电商设计虽以平面设计为基础,那点可怜的发展史实在不值一提。既然定义为快餐行业,电商设计的刚性需求原则必然是高效出产。因此,可怜的加班狗们,有生之年恐怕都难以见天日。
电商设计与平面设计本就为一家
电商设计师日常工作内容看似杂乱无章,完全根据品牌需求来完成制定需求。常见的主要涉及到网页设计、平面设计、商业插画、甚至工业设计等等。但平面设计应为主要部分。这也是大部分新入门的设计师们没有认清的事实。在平面设计中的字体、排版版式、以及视觉识别系统的确立应用,几乎在电商设计领域里处处可见。但大部分设计师并未认识到,平面设计对于电商设计的重要意义,大多数来自电商设计成品,依旧单纯追求视觉冲击力,忽视了譬如平面基础中排版的重要作用。经过线下平面设计长期以来的模仿、学习、思考、探索、实践和创造,伴随着市场的变化,互联网的介入,消费群体的更新,设计师们对品牌视觉有了更多更丰富的认识。什么才是品牌视觉?那些因素是品牌视觉的核心?什么才是一个品牌视觉的灵魂?是标识、字体、或者是颜色标准?同样的,随着时间的推移,电商圈淘汰了一大部分牛皮鲜般疯狂增长的自主品牌,留下的则是越来越重视品牌形象提升的幸运儿。而对品牌视觉灵魂的思考,则让平面设计与电商设计产生了共鸣。从而让越来越多的电商设计师看到了品牌视觉的重要性,这也是市场带来的正面影响。一个行业的发展必然要经历初生至膨胀,再到沉淀的过程。电商设计“再快”也要遵循这铁的法则。设计师们回归到电商设计原本是基于平面的源头上来,发现曾经追求的视觉暴力已经不能单纯的满足市场需求。衡量考验设计师们的数据与美观,终究回到原本应该有的平衡上:一味地追求数据或者美观都会让品牌承担昙花一现的风险。参考平面设计的经验技巧方法则成为电商设计师们一致的方向。从产品的研发,涉及到的种种印刷技术,以及到品牌维护的物料,及其他客户体验感,与平面均如出一辙。页面文字设计运用、段落排版的技巧,使得电商设计师们清楚的认识到,粗暴的视觉冲击已成为一种“过时”的设计,而平面设计的各种元素才是真正电商设计该追求的核心!
唯一不同的是,电商设计的快餐性质让之永远无法像线下平面一样做到更加沉淀的完成作品。这也是现今诸多线下设计师们所诟病的矛盾点。但是,我坚信电商设计的发展总会让之达到一个平衡点,完成其该有的转折。
电商设计的不足之处
有很多企业HR都清楚,现在电商圈里想招到好的设计师人才是比较不容易的,更何况是资深的优秀设计师。该行业为何一直缺乏经验充足,思维敏捷,平面基础教强的设计人才?
道理其实很简单。首先,快餐行业的发展不过这几十年间。从开始的平面设计人才的转型,摸索,到现在初见特殊的表现方式,无不证明了电商设计是快餐行业并非是一个伪命题。设计师们的甲方或者BOSS往往都是被要求粗暴有力,直截了当。直接检验设计的终端就是市场。设计的好与坏往往不是设计师,也不是运营来说的算,数据会马上告诉你答案。今天晚上的一张banner往往次日便可知晓是否符合需求。若达不到数据的硬性要求,即便banner做成了艺术品,不过也是无用之功。那么美观度并非是决定电商设计的唯一唯独,与平面设计相似之处,就是都需要经过市场的检验。不同之处则是:电商设计检验的时间更快更精准,可以直接用数据体现。
因电商设计发展时间太短,不过是襁褓中的婴儿一般,有太多的未知之数。快速的发展必然让整个圈子都迷茫一股浮躁之气。更多的设计师会因此轻易迷失初衷,追求简单名利,忽视了选择设计之路的根本。这就是为何,就算电商整体发展迅速,却不能够更有效的吸引更多平面大神人才,紧张快速的节奏让他们认为这个行业难以沉淀出精彩经典的作品;而本从事电商设计工作的设计师又太过“年轻”。对设计本身的概念模糊不清。遇到瓶颈则难以解惑,长期徘徊不前。殊不知其实是本身平面基础薄弱造成的结果。
我认为:市场引导设计,设计决定市场。电商设计也不例外。
品牌形象塑造没有先天成分,完全是人为创造而成,在正常、成熟的市场中,“品牌的颜值”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品牌自身的命运。任何品牌都无法摆脱“看脸”的市场。无论是出身源自何方,自主品牌源自淘宝的“淘品牌”,又或是传统企业转型成功的国内外大品牌,会更加的重视本身视觉给客户增强多少客户体验。优秀的设计伴随而来的是更良好的体验过程,没有市场的磨砺,也不会有更完善的设计方案。用心做好产品的前提,美好的外观总会带给用户不一样的感受,如何提高客户的粘性,又如何迎合市场大众的口味,也成为了设计师们必修的课题之一。市场与设计的相互关系,在电商视觉范畴中,同样是一个值的重视的环节。
作为设计师应当相互交流学习
设计师们都知道,对于设计师的成本无非是时间,而消耗时间最多的其实是沟通。无论是与甲方的沟通,还是与同行不同领域之间的沟通,都显得尤为重要。精准的了解到甲方的真正需求可以让设计事半功倍,洞察并学习其他领域的设计,能够精进自己的设计水平。“艺术无国界”,同理,设计其实本不该有太多明确的分界。懂得平面设计的摄影师,其作品相对其他摄影师更加突出优秀。而了解电商品牌运营模式的线下设计,则可以多元化的表现自己的设计作品。
近年来无线端的发展非常迅猛,现已然占领了大多的流量天下。伴随而来的设计需求更加复杂多元化,例如UI设计、APP设计、H5设计等等。自前年以来,电商设计圈子里又刮来了“插画风”,让电商设计在很多类目品牌视觉上又有了新的突破。还有去年起流行起了三维动画,视频拍摄剪辑技术的运用等等,电商设计涉及的领域只会是越来越广阔,仅仅一个基础平面不足以满足电商设计发展的大胃口。狭隘的偏见,只能蒙蔽设计师们的双眼,反而“一专多精”式的发展,可以给设计开拓更缤纷的疆域。
电商设计风格的多样化是发展必然,吸取各家之所长,同时更好的发挥本身特有的“快餐优势”。不管市场如何变化,个人觉得无论是哪个领域的设计师,只有打好自身的设计基本功,才有可能让自己的设计道路走的更加顺畅一些。而了解学习其他领域的优秀设计,则能够更加开阔自己的视野。作为一个日夜奋斗努力只能刚刚入门的本人,此文也算是对自己提个醒。
略表感言,与诸君共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