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图操作修正
今天在修图的时候,我突然发现了一个问题。
我似乎每次都遗忘了最关键的一步,也是使人进步神速的一步:检查步骤,反思总结。
人的天性是趋利避害的,潜意识对某一件事情定义为麻烦的时候,就会悄无声息地左右人的选择。
其实这个问题我早就有发现过,但是从来都没有真正意义的去面对它,一是潜意识里觉得是麻烦的,又要检查,又要查资料,又要改。二是总有“重要”的事情还没做完。
进步总在难受中进行,只有脱离安逸的区域,才能遇到各种让人不得不向前走状况。
这是我从站酷上下载的一张图片,在进行后期之前,我准备的步骤是:
1.在心中确定一个大致的方向,到底最终的完成品会是什么样子。
其实我也没想好,不过一般来讲,这种街拍照片以棕色为底色去调整是不错的选择。
2.导入camera raw。
在camera raw中,我一般会进行3大步骤:
a、基本参数
b、镜头校正
c、相机校准
其中个人习惯比较强烈的是相机校准。我比较喜欢根据感觉将照片进行色彩校准,如果有必要的话,我会牺牲肤色使人物和环境的融合更加和谐。
这里要补充一点之前我也不怎么懂的知识:原色调整和HSL面板有什么区别?
相机校准里面的原色调整是为了提高RAW处理的额色彩准确性而设计;HSL面板是为了对画面进行创意色彩调整而设计。
相机校准中的原色调整思路是基于加色法的,而HSL面板中的调整是针对摄影师实际调色需要设计的。
其实弄懂了区别也并没有什么乱用,在操作逻辑上HSL 优先于原色调整,而在处理逻辑上原色调整是优先于HSL 的。我比较习惯于处理逻辑~~
3.导入PS
在PS 中要进行更精细的操作:
a、液化+祛除污点+透视校准
这里有一个耽误我很久的问题,最后直接导致图片画面的下部分显得很拥挤。
在拉长模特腿部的时候由于不熟悉步骤,因此直接Ctrl+t导致脚下的路面不见了。
后来通过查询资料,标准的步骤是:
(1)选择需要拉长的部位(一般是拉长小腿),Ctrl+J。
(2)拉长操作后,图像——显示全部,就可以将损失的部位补回来了。
b、环境的光影调整(一般来讲是区分主体和背景,拉伸画面等等作用)
c、人物的修饰(面部光影调节、磨皮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