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为什么不用曲线【浅论PS中曲线工具的不可操作性】
在这几年来的心路历程里呀,对后期有很多人提过的一个问题就是曲线,你为什么不用曲线,这么牛的工具你竟然从来不用。我的回答是不用自然有不用的道理,不用,不代表我不会用,不比诸位的差。但是既然要细说,咱们就应该说的专业点,所以,就有了这篇文章。
我为什么不用曲线【浅论PS中曲线工具的不可操作性】

在这几年来的心路历程里呀,对后期有很多人提过的一个问题就是曲线,你为什么不用曲线,这么牛的工具你竟然从来不用。我的回答是不用自然有不用的道理,不用,不代表我不会用,不比诸位的差。但是既然要细说,咱们就应该说的专业点,所以,就有了这篇文章,下面我将分成九个点去解答我为什么不用曲线。 第一:综合信息大,单项控制复杂 曲线到底能做什么?可能那些曲线的拥护者也并不完全知道,曲线基于直方图,具有非常直观的修改直方图的能力,而直方图代表了图像,也就是说这个工具几乎无所不能。那么问题来了,我如何对单项进行有效控制呢?答案是不可以的,首先因为这是用贝塞尔曲线进行控制的,那这就意味着你无法在这么小的区域内对贝塞尔曲线进行高精度的控制。其次,我们其实可以通过输入数值的方式来对图像进行控制,但是这样一来,更加没有必要去提曲线了,完全可以在其他更直观有效的工具里面去使用嘛。 二:分区域细致调整不需要综合工具 在工作中,经常需要对图片进行细致入微的调整,调整并不一定是综合的,而是单项的,比如我要对A区域调整对比度,B区域加强锐化并减淡蓝色,C区域减黑色加青色。这样的工作对我来说是家常便饭,而极少用到一次性对某个地方进行复合调整。 三:细致化调整几乎不可能 曲线顾名思义是一个用曲线来调整的工具,用贝塞尔来进行工作,这就有一个非常严重的问题,你几乎不可能绘制出一条精细化的线路,比如我要对红色进行青+15,洋红-5,黄-2,黑色+2,白色-4,对中间调进行青+3,洋红-1,黄-7,白色-8,黑色+3.此时此刻,曲线就显得很懵逼,很无辜。我不否认有人能够在那么小的框框内可以绘制出精细化的曲线,但他的难度应该是这样的,用单反拍出一张6000*4000的图片,在PS里满屏化显示以后,你要用钢笔勾出图中人物的边缘线。实际上你能勾个大概,但是放大一看,会差了很多。
四:综合工具进行多项调节效率极低 拿到一张片子,并不是立即开始修图,而是首先要知道这个片子最终的结果是什么,要表达什么,现在存在什么问题,都清楚了以后才开始着手修图,此刻你心中有20个参数需要进行调整,然后你得在曲线里面把他画出来,进行精细化的控制,这无疑是效率极慢的。 五:其他工具有效率,更易控制 PS经过25年的发展,时至今日已经非常强大,这个强大表现在几乎每一个方面,而不仅仅是曲线,换句话说,曲线在今时今日已经显得廉颇老矣,很多被单独提取出来的工具更有效率,诸如亮度对比度,色阶,曝光度,色彩平衡,可选颜色,照片滤镜,渐变映射,色相饱和度,颜色查找,自然饱和度这些都是我平时经常用到的工具,他们也都十分出色,进行不同效果的针对控制,加以不同的混合模式,都说曲线单单一个工具能产生数万种变化,而这些工具就把这数万种变化进行分开存在,控制更加精细,更加容易把握。
六:不同的效果无法应用不同的复合模式 我们仍然假设一个曲线可以调出数万种效果来,此时此刻我有两个需要调的地方,第一个需要对亮红色叠加滤色模式,第二个需要对暗红色叠加正片叠底,并添加蒙板控制并不完全相同的区域。此时此刻,曲线是否能达到?我估计在绝世高手手上,应该是可以的,但使用工具分开控制,却是每个人都能做到的,在使用工具的理念上,当然是越快越好,越简单越好,同样的效果,我能很轻松的达到,为什么要去使用晦涩又难以把控的东西?包括ADOBE对PS加入的ACR也好,修复画笔也好,都是力图让这些低级操作尽量简单化,而让操作者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思考别的内容。 七:多开曲线不如其他工具有效率 很多人会说精细化控制你可以多开曲线啊,但是曲线的主打招牌就是一个工具调万种颜色,如果是多开,那么其本身就已经失去特色了,变得“泯然众人矣”,反正都是多开,我为什么不开控制更加精细的,精确量化的工具呢? 八:其他工具早已进化成团队合作 一说到团队合作的概念,想必大家就已经知道的差不多了,没错,一镜走天下的结果就是什么都得不到,我就算兴趣广泛,也只是对摄影和电商设计有深入,其他区域不敢参与。PS里的调整面板里面就是一个大的团队,每个工具负责不同的内容,都有自己的擅长和特点,经过长时间的实践以后,能够在第一时间想起我应该用什么工具,做多少参数,而不是抱着一个曲线,说我拥有了世界的全部。 九:大部分人用曲线只是入门级 那些曲线的拥护者们,其实不见得对曲线有多少深入的理解,大部分人也就是拉个S线,上弦线,下弦线,大Z小Z而已,五个效果用在四个通道,也确实能产生很多的效果,只是在我看来,这只是对曲线最基本的理解而已,要用好曲线,你并不需要对曲线工具本身进行多么深入的学习,而是要对整个修图的理论知识进行系统的学习,能把直方图看的如鱼得水的时候,再配合你对色彩的快速理解能力,你才有可能对曲线进行更深一步的发现。很多人用曲线应该就是个随便调,调到哪里觉得好就停下来,完全是个撞运气的活,这不代表你会用,只是他的神秘感让你觉得不解,进而觉得他很厉害罢了。影响一张片子的因素最少有20个地方,这并不是说你会用曲线就能搞定他,只能说有系统学过修图知识的人,才更有可能把曲线用出境界来。 总结:我们把曲线换一个角度来解释,这里有一把生存刀,这把刀不仅刀锋够利,还能自动折叠,上面还有一个显示屏,可以显示你的QQ消息,你的GPS定位信息,刀背有一个SD卡槽,可以用来放歌,内置了几首奇怪的音乐可以驱赶蚊虫,刀身采用太阳能设计,刀把最下面还有一个可发射的暗器,可以发射32种不同类型的毒针,刀口的弯曲曲率也是可以调整的,从尼泊尔弯刀,到冲锋刀都可以调整,这把刀还能自动感应温度,在天热的时候自动制冷,让你拿着的时候倍感清爽。刀还具有自动隐藏功能,可以进行任意环境的伪装,就算是挂在衣服上也不会有人认出来.....懵逼了吗?这到底是一把刀,还是一个机器人?曲线的拥护者曾经也说过一句话:处处都是焦点,就没有焦点了... 总的来说,曲线目前已经被ADOBE分化到各个不同的细分领域了,他们或许还叫曲线,或许已经不叫曲线了,甚至在LR里也会有曲线,但是在日新月异的今天,ADOBE已经给出了比曲线更好的工作方式,曾经的曲线面对今天各种复杂的操作已经心有余而力不足,他仍然会存在,只是不在神坛中。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