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师谈创业:为什么创业者连疯狗都不如
<p> 前些日子在微信朋友圈看到一些关于创业的文章,其中有一篇是这么形容创业的:创业其实就是你在前面跑,后面一群疯狗追着你咬,这时停下来只有死路一条,而
前些日子在微信朋友圈看到一些关于创业的文章,其中有一篇是这么形容创业的:创业其实就是你在前面跑,后面一群疯狗追着你咬,这时停下来只有死路一条,而前面的路也有可能是条死胡同。
我觉得这个形容挺贴切,自己创业已有十年,对于那种场景感同身受一般。无论是在品牌策划和设计行业,还是在其他领域,十年都意味着要经历大量的成败得失,甚至不惜用鲜血以求得那一丁点儿宝贵经验。正如大家所说,创业是件成功率低于5%的事,所以至少有95%的创业者都会被这些疯狗追上咬烂,剩下的5%还要在拼命奔跑的同时,准确辨别前进方向,避免跑进死胡同。说多数创业者连疯狗都不如,并不为过,因为这就是创业——最后终将属于少数人的游戏。
创业就像一场NBA篮球赛,所有得分都来自于运动战。
这些年我看过很多名人传记,后来发现根本没有什么所谓的成功经验,基本都是在特定的时间和空间里发生的一种“巧合”,进而取得成就。后来者如果想全盘照搬,鲜有成功的案例。比如我们看一场NBA球赛,你会发现所有成功的球星都是善于“运动战得分”,再牛逼的战术也要看坚决执行的程度以及对手的变化。创业就是一场球赛,玩比赛和看比赛的人,思维方式有着本质的不同。很多人觉得准备足够充分再开始创业该多好?所以那些人永远都在准备,假想出很多完美无缺的创业方案,却总觉得也不够完美,这是典型的观众思维。而真正的创业者永远都是善于在变化中积极面对变化,因为这才是最真实的创业场景。
创业就像一场马拉松长跑,没到终点之前所有的优势都不是优势。
我是从25岁开始创业的,当时最大的资本就是年轻,所谓的能输得起,其实就是时间,后来但凡让自己付出沉重代价的事,都起于年少轻狂,或得意时忘形,或失意时丧志,没能真正理解“胜不骄,败不馁”这句话的真谛。总结一句:很多知识学完了未见得就有用,多数情况是遇到了事却忘了用,或者根本就不会用,学的只是理论和皮毛。所以创业就像是一场马拉松,要做好长跑的准备,想清楚自己为什么上场,过程再完美终究也只是过程,不要被这些表面的东西影响。
创业就像一场擂台赛,要随时做好贴身肉博的准备。
在品牌设计行业里,我们经常能见到一些自认为“大师”的人,喜欢在人前夸夸其谈“炫技”,现在对这类人并不感冒,因为这种事早些年我也没少干。06年创业之初,当时我自认为已经有了6年工作经验,从北京一路杀回沈阳,一副“为东北品牌设计行业如何如何”的样子(这种思想后来让自己吃了很多苦头)。后来慢慢发现,打工和创业完全是两回事,个人专业技能再牛逼,在创业这个系统里最多只是一个零件,要想让一台完整的机器运转自如,还真不是件容易事儿。所以我说,创业有时候就像是打一场擂台赛,无论拳击技术在登台之前练的再炉火纯青,登台之后难免会因体能下降而影响自己应有的技术发挥。想赢?那就要做好贴身肉博的准备,那时技术已不再重要,因为你最后是要靠意志赢得比赛的胜利。
——向所有奔跑在创业路上的勇者致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