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往圣继绝学,一个老男孩儿的年画梦

Recommanded by editor
广州/设计爱好者/9年前/3846浏览
为往圣继绝学,一个老男孩儿的年画梦Recommanded by editor

一个有情怀的老男孩,希望重拾这一被人遗忘的美丽,唤醒人们对于民间艺术与传统文化久违的温情与敬意。

研三寒假将至,学生岁月寥寥无几。虽说过往不恋,然时日不多,未来亦不会从事美术创作工作。出于对绘画最单纯的挚爱还有那些在纸笔间夙兴夜寐、晨钟暮鼓的脉脉温情,所以内心渴望留下 哪怕只言片语,去诉说一点点关于绘画残存的理想,这是一个学生的情怀,一个老男孩儿的年画梦:为往圣继绝学。倘若鄙人的愚见拙识对于各位大雅宏达在创作思想上有所启迪,哪怕只有一点,那也真的是谢天谢地了。

回望高三,匆匆那年,弃文从艺,突袭两月,千辛万苦终爬进象牙塔,动画专业。四年间虽说专业毫无建树,也不曾有什么显赫光鲜的成果可以拿来供人膜拜,尤其对于我这种专业速成的注水猪而言,进入大学既是幸运的,也是不幸的:坐在画室兢兢业业画了十几个小时,也没有画出石膏拉奥孔那极度纠结的面容。通宵临摹,第二日才草草了事,那一夜,耳边潺潺的流水声陪伴,只因背靠厕所,借着楼道灯光,孤独的画了一夜。

四年间自己也并非碌碌无为毫无收获,思想的转变亦驱使自己专业的转型,尤其对美术史的认知。曾几何时也偶有抱怨艺术概念晦涩难懂、时间年代记它何用,时有抵触的负面情绪,直到一次,老师讲西班牙美术史,一位名叫埃尔.格列柯的怪才吸引了我,此人作画关窗拉链,世人闻之称奇,问起缘由,答曰:为了不让自然界的光影响我心中的光。自己闻之醍醐灌顶,莫名的共鸣感油然而生,这正是自己心驰神往的自由啊!不必在乎摆色块还是平涂法,亦不必理会别人尚鲜艳还是喜灰调,我只画自己心中的画!于是,就有了这样的画风:

大三那年,青海写生。20天100张速写,坐了27个小时硬座来画速写实在心有不甘,作业展示时我交了以上两张作品,虽然以不符合速写要求被驳回,但也从那时起,我才觉得自己是一个真真正正的艺术生,不是应付考试,亦不是应付作业。我们从事艺术创作,应该有张扬的个性与原创的精神;我们拿起手中的画笔,也不是为了取悦别人,而是应勾勒心中之所思所想,画自己想画的,才是最重要的。哪怕,老师给你不及格呢。

两张仍不过瘾,暑假回家,继续写生:

艺术史亦或美术史所给予我们的,不应是历史考据,而应是先贤思想,我们学习这些历史不是为了背个特点、记住年代去应付考试。倘若史论中有那么几句话能触动你思考,让自己的内心与大师的思想产生共鸣,进而影响自己的艺术观与创作,这才算没白学。

同时,本科教育予我最有意义的收获:大学 思想自由兼容并蓄的环境,给予了我们充分的创作自由。那些远离商业要求的单纯,可以释放你的个性,亦可以包容你的偏执;那些梦如花开正好的年华,请诸君珍视、珍惜。

我的导师长期从事民间艺术尤其是木版年画艺术的研究,将木版年画形象动漫化成为了我读研期间攻读的课题,而“为往圣继绝学”则成为我读书学习的信条。

象牙塔外世事芬华,也需要静下心,毕竟,学问总是需要有人做的。把思想扎根传统文化,用手中的画笔去勾勒不一样的动漫新国风,也算是为传统文化在新时代的转型尽些绵薄之力吧。言于口,爱于心,践于行。于是有了第一幅作品:

得到了诸多赞扬,也偶有反对声。褒贬间依我拙见:时间在前行,文化也在革新,部分传统艺术之凋敝不可全部罪责时代,倘若自身不通新学固步自封,便不进则退

在这个数字化铺天盖地,信息化泛滥成灾的年代,我独爱手绘创作,钟情于点线面的错落变幻,也沉醉于黑白灰的纯粹分明,那种对于画笔间的掌控力,总让自己偶有匠人的感觉,恨不得对画面精心雕琢。当然也出于自己实在不爱用手绘板进行电脑绘制。

创作思路没有什么高深莫测的主旨,简洁明了:增强年画的画面感,从动漫性与装饰性入手,重拾这一被人遗忘的美丽。而萌萌哒、贱贱滴也成为了自己设计中常常采用的风格。不需要为此举贴诸多学术标签,只是因为我觉的这么做很可爱,很好看,这就够了。

我始终认为作为一名艺术生,尤其是基于传统文化与民间艺术去搞创作的艺术研究生,我们应当对本国历史有所了解与认知。历史不仅是创作的源泉,更是孕育艺术思想与精神的源泉。历史知识在艺术家的脑中觉醒,中国传统文化精神才能在艺术家的心中与笔下复活,思想学术方能独立,国家和民族才能进步。对于我们而言,就是少百度一些,自己多想一些,面对课题有话说,就不枉读史一场了。

以上这组的最后一副实属失败之作,费力不讨好,在动漫性上也泛善可陈没什么大的改动。

以上作品也是我初次对年画、门神形象进行动漫性改编,我称其为:小磊年画Beta1.0,整体得到了诸多师长与同窗好友的鼓励与认可。

2.0开始~

小磊年画Beta2.0就此拉开序幕,容我小小出个镜。2.0版本更新了什么BUG?有新英雄么?哎哟,完蛋我文雅古朴的文风没了,好吧,其实就是英雄装备从入门级更新到了人民币付费级。言归正传:装饰性大大增强,因为我看了一组壁画:永乐宫壁画。不得不惊讶古人犀利的画功,他们不是工匠,他们是不折不扣的艺术家。

观永乐宫壁画时,不禁忍不住调侃,古时学子第一志愿考不上壁画专业,大概走投无路之时才会调剂到年画专业吧,因为年画与壁画在人物形象创作中有所共性。然而这一观点却得到了年画研究的泰斗,前央美教授薄松年老师的认可。年画不仅与壁画有共性,还与佛像绘画也有类似之处。可见古时年画就有综合艺术的特点,那如今我综合动漫艺术,又何尝不可呢?我们不应该过分厚古薄今,毕竟传承文化不是抄袭前人,而是让传统文化打下我们这个时代的烙印。

凌晨四点中的广州,创作之时大抵也习以为常了。

2.0期间我细致从脸谱、甲胄、头冠、衣服纹饰、其他饰品等方面着手,细致的进行了装饰性动漫性处理,这种画法注定很累,可是没有办法,对于我这种画技不佳的人而言,只有通过勤奋与认真,才能得到别人对于自己绘画的一点点尊重与认可。

Beta2.0结束。

在此期间,我决定考博,继续走学术之路,然而,作为一个古典主义粉,实在无法容忍艺术终结论与绘画终结论等观念不绝于耳,诚然那些思想先哲的境界自己无法比拟,但还是不愿让这种绘画负能量占我心田。尤其是后现代艺术对于绘画的不屑,坦然我也不喜欢杜尚,不喜欢达达主义,他们的思想、观点我均不敢苟同,全当境界不够罢了,但也不愿装作他们说的很有道理然后去写在卷子上换分,这种事干不出来,于是放弃了考博,再次拿起画笔,只想说,因为热爱,绘画不死,绘画永存

对于线条的偏执与热爱,也让我对于自己的创作达到了另一个级别,线条是有生命的存在

这是自己毕业设计的主题,这幅画亦是自己目前能力所至极限,因为画的真的好累,身心疲惫。我唯一感到骄傲的,是经我之手,几根中性笔有尊严的走完了他们只能“抹黑”的一生,调侃间也是以此聊以慰藉。终究还是那句话,我没有扎实的基本功,只能靠笨办法一点点磨,希望用一根根线条去勾勒自己心中的画,虽然过程很累很枯燥,可倘若有那么一个细节可以打动你,那亦是自己的成功。


木版年画在历史中是不断发展变化、与时俱进的。它以方寸容万有、以尺壁摄万象,源于民间生活却在我们这个时代凋敝败落,很大原因是其脱离了时代精神与时代主题。我希望自己的作品可以抛砖引玉,让更多人尤其是年轻一代关注民间艺术,重拾这一抹在工业文明中被人遗忘的美丽,并以此唤醒人们对于民间艺术、传统文化久违的温情与敬意。

我们年轻一代,尤其是青年学子,我认为爱国最杰出的表现就是爱自己的文化。文化的传承体现在方方面面,作为以传统文化为研究课题的艺术生,我希望以木版年画的动漫化研究来传承与弘扬我们的优秀文化,不要让这些可爱的形象在我们这一辈消失,这种责任,我们承担不起。

为往圣继绝学,这是我的学习信条,也是一个老男孩儿的年画梦。感谢各位!


——小磊 写于华南理工大学

2015年 12 月29日

163
Report
|
90
Share
评论
in to comment
Add emoji
喜欢TA的作品吗?喜欢就快来夸夸TA吧!
推荐素材
You may like
大家都在看
Log 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