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草坪将和各领域从业者、创作者畅聊AI相关话题,分享观点碰撞灵感。概念美术是电影制作前期中非常重要的一环,为场景画面、人物造型等提供视觉呈现,还原电影中需要的环境元素、历史背景、文化风貌等。本期草坪聊聊和优酷AI概念美术负责人、艾美奖最佳特效奖获得者、曾参与《八佰》《流浪地球》《蚁人3》等电影项目的张鹏老师聊聊AI工具的出现,为传统概念美术带来了怎样的影响。
传统的概念美术是在一个超长周期之下的精雕细琢,可能完成一个场景设定的绘制最起码就要一周的时间,最长可能需要几个月的时间。
比如在电影《八佰》的创作时期,导演要呈现苏州河南岸跟北岸一面天堂一面地狱的效果。所以要求我以航拍的角度,360度把四行仓库周围的苏州河南北岸全画一圈。
南岸要呈现的效果是类似东方小巴黎的英法租界区,灯红酒绿、纸醉金迷。
我们要大量去翻找资料,去复刻当时的时代风貌。在完成绘制之后我们选择用三维搭建的方式把整个南岸几乎全部画出来,包括无数的细节,类似于招牌、门店等等,再渲染出条件层,在PS里继续进行二维绘制。
北岸又恰恰相反,北岸是战火连天的民居部分,我们要做出的是人间地狱的效果。
导演要还原当时上海的样貌,远处都是用CG搭建,渲染出来以后,再继续进行2D的绘制处理,用非常多的细节去还原这些街道的原貌和被炸毁的民居。
在做好南岸和北岸的绘制之后再360度画一圈儿,完成这个一面天堂一面地狱的摇镜头。
大家也可以感受到传统美术的影视概念设计,高质量的影视项目对设计细节和完成度的要求是非常高的。艺术呈现效果也好、细节也好,工程量是非常大的,周期也比较长。需要三维搭建,然后进行二维绘制。在做《流浪地球》的时候甚至需要小两个月时间来画发动机。
作为一个传统美术工作者,也是设计工作者,自然而然的就会关注到AI产品和工具在近几年不停的涌现,AI在一些简单图片和视频生成上的表现力是很不错的,那么就会开始思考是不是AI也能在影视制作中,去承接像我们这种概念美术类的工作呢?
我通过几个简单的尝试,用比较直观的方式给大家呈现AI在美术上的表现力究竟如何。
比如在
生物角色的生成
上,我觉得做的这个实验还是挺喜人的。用一张导图设定,然后再去ZBrush做一个模型,同样的选出不同条件层来,再进行2D绘制。在绘制完成以后,再找一些大象皮、犀牛皮、恐龙皮的素材,在这个基础上去拼出这样的一个效果,相对来说还是比较真实的。因为它毕竟是三维打底,结果还是挺好。
然后我好奇,我不拼了就把我这个结果丢给AI看他能跑出一个什么样的结果。导出的是下面这个结果,我个人感觉还是不错的,就是跟三维作为打底的结果不相上下,是很喜人的结果。虽然不管光影也好,变化的细节也好,前后的骨骼肌肉结构也好,多少会存在一些问题,还需要后期进行调整。
然后我就继续实验,给它我最一开始大家看到的草图,但还保留光影的这一张的效果,我觉得也是不错的。虽然有些结构问题,但是未来可以再做修改。
这次的生图实验我继续降低图片的质量,去掉全部的光影,剩下只有线稿的极简图。并且给它一个设定:一个视觉感官完全退化,然后用嗅觉去感知周围,去捕猎的四足生物。生成的是下面这个的效果,我觉得还蛮不错的,只需要后期做一些简单的批改。
然后
角色部分
其实跟生物微微有点不同,因为生物它从上到下身形体皮的质感其实是类似的。但是角色不一样,角色它有服装设计的细节,所以我选择了用色块这个画法,用色块的方法去起我的草稿。跑10张20张,我喜欢这张的腿、这张的脚、这张的胳膊拼一张,然后用来跑脸。
然后是各种不同人物类型角色面部的生成,完成度也还是不错。基本达到了我整体想呈现的效果,光影的准确度也是很不错的。
作为入行十几年的设计师在行业里面从传统时期走过来,然后又在这一两年接触AI工具,其实给我最大触动的就是,我以前不管是三维也好,二维也好,我花那么多时间去做渲染的工作,现在通过AI其实都可以帮我去解决。
所以
可以说是AI将我的双手解放了出来,让我有更多的时间去思考我该怎么画,我的创意该怎么做。
所以我也想告诉同行们,你可以
把渲染的工作去交给AI来进行处理,然后你去思考应该如何创作故事也好,去创作剧本也好。
甚至你可以作为你自己的导演,去创作只属于你自己的故事。
更多文章请关注微信公众号:人工草坪AI DESIG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