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孙子兵法9个核心观念在设计公司中的应用 | 远麦刘斌

Homepage recommendation
深圳/艺术工作者/1年前/5414浏览
【下】孙子兵法9个核心观念在设计公司中的应用 | 远麦刘斌Homepage recommendation
书接上回,我们继续来谈《孙子兵法》在设计公司运营中的应用。
 
 
觉得能赢才去打vs知己比知彼更重要
 
 
《孙子兵法》有个观念被大家谈得非常多,就是所谓的“先胜后战”。
 
作为一本兵书,孙子说得最多的其实是奉劝大家不要打仗,或者说如何能不通过打仗而解决问题。
 
这里头的重要原因当然是前面叙述过的代价问题,战胜可以获得一些战利品,但战败可能让自己完全消亡,而且打仗本质上是打经济,胜了也会大伤元气。
 
问题来了,
大家要清楚《孙子兵法》的诞生背景是战国,它是应需求而生的产物,当时很多战争是压根无法避免的,
比如人家打你欺负你怎么办?人家甚至就要灭了你又怎么办?
 
比如秦孝公时期,魏国主张“六国分秦”计划,就像读书时候班级里几个看你不顺眼的同学明着商量放学时候要在路边揍你一样,你无法逃避。
 
也因此,才有了“先胜后战”及追求“一战而定”的类似策略。
 
战争发展到现当代,形态已经非常多元化,不一定是飞机大炮的热战才叫战争,比如我们在观念上已经熟悉就有贸易战、信息战、科技战、文化战等等。
 
放到公司经营的场景中看,“战争”能拆解到方方面面去看,对外是同行竞争,最典型的是项目投标,其次还有投广,比如过去上为了上央视广告(CCTV)会让企业争得头破血流。
 
互联网搜索引擎时代还直接发明了“竞价排名”(SEM),就是通过精准的金额投放获取有利排名的技术,针对搜索引擎技术本身又产生出“自然排名”(SEO),意思是通过技术优化,希望不竞价而争夺关键词的一种方式。
 
“先胜后战”在这些场景中自然都有体现,以项目投标为例,其实也不想说得那么露骨,同一个服务机构为什么要注册一堆不同法人的公司,其实就是投标用的。
 
具体操作手法当然还有很多种,但主打:能会中标才参加。
 
我们偶尔也会接到一些大公司邀标,但一律不会参加,原因简单,我们很可能只是特邀的陪跑员。
 
这些公司平时基本没接触,体量又非常大,按理不会对我们有兴趣,这里就涉及到“知己比知彼更重要”这个观念,我们总以为有些机会似乎是自己的,就是对自己不够了解。
 
但我想淡的“先胜后战”并非这种场景,而是针对项目承接。
 
对项目有把握的,符合当前能力,团队体量,经验,及属于自身领域的项目才去承接。
 
比如我们的主营业务是品牌设计,就要以此为主轴,但也存在一个边界,比如当前我们的能力区域是价格为6位数的项目,忽然来了一个7位数的项目机会时,就要衡量与评估。
 
衡量自身团队的配置能否消化工作量,衡量团队经验能否做好项目,衡量项目的风险点在哪里,如果不慎陷入风险,公司是否可以应付,衡量完成此项目的性价比如何,是否完成一个有风险的大项目就足以处理四个确定性强的中型项目等等。
 
这里头并非进取与否的问题,是科学计算的问题,也是能否诚实“知己”的问题,如果不衡量评估盲目接受,就是搞大跃进,容易掉坑里。
 
《孙子兵法》计篇曰“夫未战而庙算胜者,得算多也;未战而庙算不胜者,得算少也.”。
 
庙算的意思是古时候打仗前,大家都会在庙堂举行仪式,讨论作战计谋。
 
翻译为大白话就是:没打仗之前,就预计能赢,是因为我们在庙堂探讨出获胜的充分条件,反过来,感觉没把握就是因为我们的条件不充分。
 
这些条件是什么呢?俗称“五事七计”,放到现代语境,就是企业的基本面。
 
我身边就有朋友因为类似原因陷入困境的,他们的业务是做展会,包括设计施工,偶遇“贵人”,获得大项目机会,但因为项目太大过程需要垫资,他将公司流动资金全部投入,还做了多种信贷及找朋友周转,最后背负了约300万债务来运作项目,压力非常大。
 
但我们也不要忘记,条件是永远变化的,
这里的结论不是说我们不能去接比过去大型的项目,重点是必须认真审视自身条件,有把握才做,或者通过其它方式创造出新的条件来。
 
接下来再谈另一种情况,就是时常会有人咨询我们专业以外的事情,因为大部分人眼中设计师什么都能设计。
 
比如曾经有人找我们设计工业产品,很多人的心思是接下来再外包,我们确实也认识不少工业设计师或者公司,但我们一般都会直接引荐双方对接。
 
我们不想赚差价,首先是因为对客户不太厚道,如果对方识别到外包情况也不会高兴,但有个情况例外,就是直接说明,比如我们帮客户处理印刷品,会直接说明我们会在对方报价基础上加多少之类。
 
因为有些客户就是为了省事,不想对接太多供应商,我们就可以充当中间角色。
 
另一个不接原因是我们专业方向不在此,
大凡不在目标路径上的行动,都是走岔路。
 
其次,假设外包商并不靠谱,我们自身专业又无法处理到相关问题时,就会变得非常麻烦。
 
谈两个我们经历的真实故事,都发生在约10年前,当时公司还在佛山,做网站建设为主。
 
第一个故事是我们做了丙方,接了人家外包,内容是开发一个家具商城,乙方可能是对甲方有过不少虚假承诺,在服务过程中甲方发现我们不是一个真实团队,于是要求退款。
 
甚至还动用一些黑恶势力去找乙方,最后是我过去跟对方老板谈判,最后才达成共识,改为直接合作善后商城的开发工作,最后那个乙方公司就因为这个项目被起诉到倒闭了。
 
第二个故事发生在差不多时间,当时我们没有专门做SEO的同事,但遇上一个客户愿意支付可观的费用委托我们做SEO,因为她做的是灰色的daiyun产业,当时就仅仅为了眼前效益我们承接了项目。
 
随后转手包给一位老同事,无奈这位老同事工作不靠谱,中途还玩失踪,项目只能以我们据实说明致歉并退款而结束,幸好客户很nice,没有过多追究,还给我们保留了一部分劳务费用。
 
以上两个例子都是搞了专业以外的事情(第一个例子的主体是乙方)导致产生的麻烦,这些都是没有深刻庙算的原因。
 
当年孙膑在齐国任军师,围魏救赵一役大败庞涓,齐威王对其奉若神明,当时各国都流行变法强国,所以齐威王也希望孙膑能主持齐国变法,孙膑说:我是兵家,变法不在业务范围,恕不接单。
 
这就是职业操守,战略定力,也是能清晰认识自己,
以上种种都是我们能做到先胜后战的前提。
 
 
尽可能出手就定胜负
 
 
设计公司最郁闷的事情莫过于提案不通过,业内常有一种说法,
一稿能过十分舒服,二稿通过比较正常,三稿才过利润没了,四稿之后开始亏损,五稿继续就是灾难。
 
因为设计公司的主要成本是人力,我们核算项目报价也往往要看时间维度,比如项目的专业难度也许不大,但需要很多时间处理,价格也会上去。
 
如果一个项目处理了很久都无法验收,就是一个问题项目,甚至还会将其它项目拖下去,因为它占用了人力。
 
因此不但餐厅要讲翻台率,一般的设计公司也是如此,但假设你做到金字塔顶端,一个项目吃三年就不在讨论范围。
 
为了保障“翻台率”,我们就要追求孙子兵书说的“一战而定”,出手就尽可能定胜负。
 
那要如何才能做到呢?
 
这里头叠加了前面讲述的概念,首先不要做非专业,超过能力的项目,这为前提。
 
至于一个正常项目能否做到一稿过会有几个关键因素在左右,这些因素还分甲乙双方,首先甲方的因素如下:
 
1、项目非常急,根本没时间周旋。
2、甲方本身非常喜欢乙方的风格
3、甲方非常清晰自己要什么,并能清晰的向乙方传递。
 
但凡有以上三种情况,只要乙方有正常去发挥,一稿过是比较正常的。
 
至于在乙方角度,为了追求一稿过,我们要付出以下的几种努力:
 
1、通过前期的细致沟通,资料消化,专门访谈等去充分理解甲方的设计需求跟目标,
很多问题的答案其实都在题目里。
 
2、对于设计方案的输出必须自己很满意才拿出来,事实证明,你很满意的方案未必绝对能让甲方满意,但你不够满意的方案到甲方那里基本上都过不了,就是这么神奇。
 
3、有出色的方案解说能力,一个好的方案加上一个好的解说,所向披靡,事实也证明,同一个方案小明说过不了,小红说可能就过了,并非小红巧言令色,而是对设计概念的还原度更高更生动。
 
 
永远有两手准备
 
《孙子兵法》里经常会谈到“以正合,以奇胜”。
 
这句话里的“奇”被很多人理解为“奇谋妙计”的“奇”,但目前学术界公认的是“奇数”的“奇”,曹操一开始也是这样注解,所谓“先出合战为正,后出为奇”。
 
意思是:两军交战先用正兵,打到关键时候才突然投入预备队,所谓奇兵降临,然后影响战局,决出胜负。
 
成语“出奇制胜”也是从这里衍生出来的,但不是出奇谋妙计,而是出预备队,出程咬金。
 
最典型战例是韩信的破赵之战,以一万兵力击破赵国军队二十万,成语“背水一战”就来自这里,这场战役的关键突破口是韩信半夜埋伏的两千奇兵,在赵军以为已经赢了之际,奇兵突袭赵营,拔掉军旗,插上汉军红旗,胜负之势马上逆转。
 
而且正奇思想的应用不一定都在大军中,典型例子是当年项羽被逼到乌江边,只剩28骑兵,也不是一起冲杀,而是分为两组切换进攻,相互呼应。
 
在运营公司过程中,我就将《孙子兵法》的正奇思想理解为:永远要有两手准备。
 
而且这种两手准备放在大事小事上都一样重要跟必要。
 
最典型的例子首先是设计提案,尤其品牌设计,提案通常不止一个方案,我们习惯是提供三个方案。
 
有些公司号称自己的提案只给一稿,通常是宣传噱头,因为如果那一稿不过,难道真的终止合作吗?还得再输出方案,我在后面会再解释输出一个方案的弊端。
 
但江湖上也确实存在只给一稿就通过的事实,这种事情通常发生于以下三种情况:
 
1、设计师拥有绝对地位,属于客户诚挚邀请才愿意拔刀相助,比如当年乔布斯邀请保罗·兰德为其设计NeXT品牌,黄永玉为酒鬼酒设计包装之类。
 
2、设计公司拥有绝对出色的专业能力,将一稿方案做到了能力范围的极致,我身边有位朋友,做提案就夸张到将物料实物都做出来,比如册子跟吉祥物,提案时候一并带上,有此加持,确实大幅提升通过率,但这种做法轻易不要模仿。
 
3、甲方验收人有利益分成。
 
这里解释一下我们输出三稿的原因,根据心理学家对人类行为的研究表明,只有一个选择的时候,人往往难以判断是否适合,当有两个选择的时候往往只能做出好坏的对比,当有三个选择的时候,就比较容易做出决策。
 
但此处还没有真正体现正奇思想,正奇的做法是在三个方案之外,还备有一个方案,当客户能顺利在三个方案中做出选择,这个方案就不出现,当客户三个方案居然都毙了,才甩出这个方案。
 
常做品牌设计的朋友清楚,做设计的过程中很容易产生出同一个方向但表现不同的方案,我们提供三个方案之前相当于做过一次筛选,筛选过程中就可以留一个差异较大的“预备兵”出来,也做效果图表现。
 
当隐藏方案甩出来的时候,客户会感觉我们确实用心,印象分会先上去,其次是多了一个选择后又可以再跟前面三个对比,如此一来就有可能做出选择。
 
这种做法未必一定能凑效,只是给我们的提案再上了一把保险。
 
正奇思想还会运用在客户配置上,比如我会忌讳只做一种类型的客户,比如只做政府,只做上市企业或者只做中小型企业等。
 
因为不同类型的客户特点不同,组合起来才能增强公司抗风险能力,比如身边有朋友只做政府项目,遇到近几年收款难,直接将公司拖垮了。
 
又比如有朋友只服务于房地产设计,已经差不多三年接不到业务,一直吃老本吃到今年终于受不了,决定回老家。
 
大家在此会有疑问,那开发一下其它类型的客户不就行了吗?
 
这样问的朋友显然没经营过公司,因为客户资源也讲究积累,一直在一个圈子里认识的人通常都在一个圈子,当你想马上切换其它圈子是很难的。
 
比如你手上都是一堆房地产案例,那么要服务服装客户就难了,除非做假,但容易死得更难看。
 
是否专注服务于一个行业是个辩证性很强的问题,好处是专业能力会越来越强,业务更容易转化,坏处是任何行业都有波动期,遇上波动期生存风险就会很大。
 
较多年前我就意识到这个客户组合问题,当时我们服务上市企业居多,因为感觉牛,但发现有两个问题,其一是上市企业的业务性价比其实很低,因为费用不高,决策慢,给款也慢,其二是跟具体的人绑定很深,假设某天这个人走了,业务就断了。
 
服务上市企业你不太可能跟老板直接对接,所以连接很弱,而假设服务中小型企业或者初创企业,对接对象通常是老板,只要他一天还在创业,并认可你,彼此就可能再次合作。
 
除了客户类型,规模大小也要组合,不能完全依赖一个大客户,比如只做一个客户已经很舒服,还是要去开发一些小客户,跟他们一起成长,这样才可以预防大客户有时候没下单怎么办,这时候手握奇兵就会淡定很多。
 
总体而言,当你有正奇思想,永远习惯做两手准备之后,对于生存的抗风险能力就能大大增强。
 
 
等待有时候是最好的策略
 
 
关于等待这个话题,过去已经写过一篇名为《为什么不要找忙》的文章专门论述,这里不想着墨太多。
 
简单说来是我们要在大部分时候沉得住气,顺其自然的等待事情发展,太多事物欲速则不达,促成的动作过多反而会将事情搞砸。
 
于设计公司而言,这种场景多数发生于催促客户成交或者确认方案,大概3年前我就基本不干这两件事。
 
因为大量实践告诉我,当你做完了应该做的事,该成交的项目自然会成交,跟催促没关系,催促反而暴露了你项目不饱和的弱点,让你需求感太强,客户更加胡思乱想。
 
催促验收也一样,客户不反馈自然有他不反馈的原因,催多了会逆反,或者给你无中生有的弄些新修改出来。
 
客户不反馈我们就忙其它事情。
 
夸张一点真实案例是,有个品牌设计项目发初稿过去近半年客户才反馈修改,因为他很忙,然后项目又不急,修改后反馈过去又近半年了,至今没反馈,但我就是不问。
 
等待有时候就是最优解,不愿意等待就容易作死,作死大部分都会成功,这种例子太多,不胜枚举。
 
 
相信正道,少用诡诈
 
 
我的正道思想主要来自《易经》及相关儒家经典。
 
荀子说“善易者不占”,意思是真正读透易经者不需要占卜,因为读透《易经》就懂易理,易理是教你走正道的全部道理,走正道的人坦荡洒脱,光明磊落,自然不需要问鬼神。
 
放在《孙子兵法》的语境中,正道就是修身,通过各种方式不断让自己强大,当你足够强大就会减少发生战争的可能性,因为没人敢动你。
 
基本面才是企业最重要的堡垒,华而不实的花样只能获得短期效益,甚至将企业带偏,所以诡道没那么重要,能不用就不要用。
 
放在设计公司的经营语境中,关于正道我们主要坚守以下5个原则,如果能切实做到,公司经营一定会导向良性循环,但切实做到真的非常难,非常难:
 
1、不做损害行业的事情。
2、能持续刻苦钻研专业,争取成为行业最先进生产力,或者处于这个梯队。
3、真心为客户着想,坚持为客户提供相关问题的最优解,不骗不吹。
4、对经营方向有战略定力,不随风摇摆。
5、能设身处地为同事考虑问题,一切道德规范以身作则。
 
 
结案陈词
 
 
通篇看完此文,大家可能会感觉笔者经营公司是否过分谨慎,其实《孙子兵法》的精髓,就是谨慎,一切谨慎。
 
以前NBA流行一句话:“进攻打赢比赛,防守赢得冠军”,谨慎者追求的是不败,能持续不败,到了最后就是成功了。
PS:更多精彩文章请到作者站酷主页
107
阅读原文
|
Report
|
113
Share
相关推荐
评论
in to comment
Add emoji
喜欢TA的作品吗?喜欢就快来夸夸TA吧!
推荐素材
You may like
Heal丨概念网页设计
Homepage recommendation
相关收藏夹
设计不設計
设计不設計
设计不設計
设计不設計
作品收藏夹
文章
文章
文章
文章
作品收藏夹
学习用
学习用
学习用
学习用
作品收藏夹
学习教程
学习教程
学习教程
学习教程
作品收藏夹
思路方向
思路方向
思路方向
思路方向
作品收藏夹
理论
理论
理论
理论
作品收藏夹
大家都在看
Log in
创意国家漫游记-第2版:一次看懂世界各国的设计历史
外链商品
¥33.7